萧山网萧山生活网萧山装饰装修网萧山健康网萧山教育网萧山房产网萧山企业网萧山车网萧山购物网
<
您现在的位置:萧山理财网 >专题 >

人行萧山支行出台十条金融保障指导意见

2021-03-30 14:55:00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萧山支行

为积极支持浙江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人民银行萧山支行就高质量做好2021年辖区金融服务保障工作提出十条指导意见,要求全区金融机构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导向,为萧山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示范样板,勇当省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积极贡献金融力量。

一是坚持“双轮驱动”,保持融资总量合理稳定增长。2020年末全区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5000亿元,成为全省首个金融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的县(市、区),社会融资规模余额7041.11亿元,增量首次突破1000亿元。做好信贷资源“争”字文章。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资源倾斜,力争全辖信贷增量达600亿元以上,贷款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今年2月末,已完成信贷增量目标任务31%。做好直接融资“替”字文章。力争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量和民企发债全省继续保持领先,占比提高。鼓励优质民营企业和国有平台企业积极通过直接融资替代间接融资,释放更多银行信贷规模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做好政策工具“补”字文章。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利用央行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积极通过金融债、大额存单、同业存单等方式补充资本、资金,提升持续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二是围绕“三个必须”,着力做好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重点做到“三个必须”:必须稳住贷款存量,高度重视存量客户的贷款续接,对有市场、有订单、有信用,正常运转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不简单追加抵押担保条件,防止因政策回归常态导致存量企业融资条件大幅收紧;必须稳妥做好阶段性政策合理接续,提前摸排辖内3000亿元、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到期节点的资金需求,通过申请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发行主动负债工具等,做好资金衔接,保障流动性稳定;必须有效把握好新增贷款投向,锚定重点项目、民营和小微企业、制造业、外贸企业等重点领域,突出智能制造、有机更新、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关键薄弱环节,全力保障亚运重点项目、重要基础设施领域资金需要。

三是突出“数智萧山”,强化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信贷投入。推进智能制造和有机更新贷款“贴息计划”。继续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按照3年200亿元贷款贴息计划,强化对全区智能制造和有机更新领域的信贷投入。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按照区政府提供名录设立项目库,开通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加快项目投放速度。实施制造业贷款“倍增计划”。有效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围绕萧山智能制造2.0版、“新工厂计划”、重大产业项目招引、重大项目落地等工作重心,强化制造业重点项目梳理和信息推送,今年1—2月制造业贷款增加8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3%。实施数字经济金融“伯乐计划”。围绕推进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对萧山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和数字经济梯队“骏马”“千里马”计划培育企业,持续开展银企融资走访对接行动,全年走访对接数字经济项目和企业100家以上。

四是聚焦“科创金融”,增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落实创新强区战略,主动对接服务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信息港小镇、知识产权联盟、企业创新联合体、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产业协调创新平台,加大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升级企业研发机构等科创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探索建立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在信贷资源、客户准入、授信权限、考核激励、尽职免责等方面给予差异化政策安排,提升科创金融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与区科技局的合作,梳理对接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加大科技贴息贷款的投放。探索投贷联动业务新模式。加强与萧山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的合作,建立投贷联动企业数据库,根据科创企业成长周期,为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提供契合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推动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量扩面。高度重视人才金融服务。发挥人才银行作用,落实《关于金融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若干举措》(杭银发〔2020〕68号),积极对接人才企业清单、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5213”计划项目。

五是优化“金融生态”,持续升级落实融资畅通工程。推进构建金融“三服务”长效机制,组建“金融助企参谋团”,在民企融资帮扶、金融政策辅导、银企信息互通、金融服务评价等方面促进银企深度对接,增加银企合作互信,提升民企金融服务质效。会同区市场监管部门做好贷款码推广,推动银企高效精准对接,实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码上融资”。落实两项直达实体工具延长至2021年底的要求,满足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合理需求,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按月提升延期率和信用贷款占比。截至今年3月14日,我区两项直达政策工具中延期总量、信用贷款量均居全市第一。推动金融机构“三张清单”落实落细,推动更多普惠小微贷款审批权限下放至基层行,提高尽职免责比例。深入实施“首贷户拓展三年行动(2020—2022年)”。建立无贷户名单制管理,力争小微企业首贷户和首贷金额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动对接“订单+清单”系统优质外贸企业融资需求,做好金融服务和汇率避险指导。积极运用央行低息资金,向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保持新发放贷款利率在合理水平。

六是坚持“房住不炒”,认真落实房地产金融管理政策。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保持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基本稳定,继续满足居民首套房、自住房合理信贷需求。要求房地产信贷政策有变化的金融机构,提前向人民银行报告。法人机构按照集中度管理要求,做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比例的实时监测和调控管理,确保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符合监管要求。严格落实住房租赁资金监管制度,规范开展个人消费贷、经营贷业务,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落实好金融机构相关政策措施第一责任,协助房地产开发企业做好购房人“冻资”资格审查和账户对账。

七是抢抓“自贸契机”,构建完善本外币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本币优先”理念。抢抓自贸试验区扩区契机,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使用,大力支持跨境电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业务发展,有效扩大“一带一路”、对外经贸园区、对外承包工程等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确保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增速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在本外币跨境收支中的占比“三提升”。开展“外汇制度学习年”“外汇服务走访年”“业务素质提升年”等“三个年”活动,组织全辖外汇指定银行开展“外汇联络员暖心帮企”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外汇服务专业性、精准度和覆盖面。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各项举措。围绕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审核流程、外债借用模式选择、跨境融资币种错配、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等方面,进一步便利区内银行和企业办理相关外汇业务。积极探索绿色企业跨境投融资的便利化支持举措。

八是践行“金融为民”,不断提升便民金融服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深化“移动支付之省”、加快“数智新萧山”建设,力争2021年移动支付交易量增长30%以上。积极参与亚运“三馆三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加大智能设备和电子支付工具适老化改造力度。提升国库和现金服务水平。继续推进现金服务示范区创建。持续做好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工作,深化大额现金管理试点。完成所有在用清分设备参数调整,确保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达80%以上。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和应用。推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应用,依托龙头民企和国企平台核心企业资源,开展高效、全流程的线上融资业务,力争通过平台全年为企业融资服务50亿元。建立健全金融消保体制机制,全面清理不公平、不合理格式条款,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九是守住“风险底线”,巩固拓展防化风险攻坚战成果。开展金融风险“排雷”专项行动,及时研判处置风险隐患。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强化新冠疫情和金融支持政策退出对企业风险暴露影响的关注。坚持企业风险市场化帮扶处置。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暂时遇到困难企业进行帮扶。对存量帮扶无望的企业,要综合运用破产清算、打包转让、核销等方式,加快市场出清。深化金融市场风险管控与整治。指导金融机构有效履行反洗钱职责,加强客户准入管理。持续打击治理跨境赌博及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要求法人银行机构在年内完成系统改造,实现人脸识别技术在开户、交易环节的全覆盖。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和非法金融整治。认真落实中央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重大决策部署,谨慎开展与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相关业务。持续加大非法集资领域的风险的预警。

十是落实“四个责任”,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我区各金融机构要压实压紧责任,严格落实属地责任、机构责任、一把手责任和个人责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工作举措,切实做好自身疫情防控。遇有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告,妥善应对。合理安排营业网点及营业时间,做好营业场所的清洁消毒,保障基本金融服务畅通。引导企业和居民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线上方式办理金融业务。优化征信代理查询网点布局,引导信息主体通过线上方式高效获取信用报告。

作者:通讯员 黄佳军 徐丹秋  
编辑:徐凯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萧山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萧山网 版权所有 ©2003-2017 地址:杭州萧山金城路1038号七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0026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104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浙)字第6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