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金融助力促发展——行长专访 > 第二期 > 正文

萧山农行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上有何举措?

更新时间:2020年3月25日 8:58    内容来源:   

  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短、财务不规范、抵押物不足、风险溢价高,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不够完善,也导致了部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意愿减弱。

  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慢、贵问题,我们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疏浚民企融资堵点,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探索互联网模式,提高民企融资可得性、便利性。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申贷难、放贷慢、成本高、手续烦等突出问题,创新推出“小微网贷”、“抵押e贷”等线上融资产品,依托企业财务、税收、结算、资产等大数据模型,在线直接生成授信,最高额度1000万元,小微企业可通过微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自助渠道,随借随还、循环使用,最快一天到账,实现小微企业贷款“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而且综合融资成本节省15%左右。今年前两个月,已累计向240余家民营小微企业发放各类线上贷款12亿元,进一步扩大了普惠金融覆盖面。

  探索增信模式,破解民企融资担保难题。针对传统信贷政策重资产轻技术的短板,创新运用政府增信、引入担保机构、收益权质押等方式给予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五新”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可直接以信用方式发放贷款。目前,我行已与萧山区科技区合作成立政府性风险补偿基金1个,与4家政策性担保公司和1家商业性担保公司开展合作,同时创新推出“科创贷”、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贷款等产品,助力企业科技孵化、技术研发和产品量产及迭代。2019年,我行实现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量1.73亿元,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到16.26亿元。

  探索全周期服务,打通民企产业链、供应链融资需求。围绕民营企业在初创、成长、成熟等生命周期的不同特征与金融需求,量身定制金融产品。针对产业园区建设,创新推出“新型小微园区建设贷”系列产品,从园区基础设施开发、科创平台搭建到入驻企业购置、租赁厂房、投资生产等提供一整套融资服务,助力“4286”产业载体、乡镇工业园和小微产业园建设,促进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针对企业建造和购买厂房需求,创新推出“厂房贷”。针对企业做大过程中的供应链融资需求,以订单和应收账款为依托,推出“数据网贷”,惠及多家民营企业集团和上百家上下游小微企业。

  探索投贷股联动,拓宽民企多元化、组合化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农业银行的集团优势,打通“商行+投行”的综合服务通道。2018年,我行成功牵线农银凤凰投资基金落户钱江世纪城,充分发挥其省内四大行唯一的私募牌照优势,以直投、母子基金、纾困基金、股债结合等方式,全面提升上市拟上市公司及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合作覆盖面,目前已成功落地项目2个,投放资金5.1亿元。同时整合农银国际、农银租赁、境外机构等系统内资源,打造投、保、贷、租一体化的综合金融供给体系,通过境外联动、信托融资、债务融资工具、融资租赁等方式引入资金,助力培育研发能力领先、商业模式先进的高科技企业,近三年累计通过信贷以外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近50亿元。

  探索双管齐下,建立正向激励、负向约束的内部考核机制。完善服务机制,在区域同业内率先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全行22家二级支行实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全普及。增加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权重,将民营企业信贷增量、增量占比等作为考核重点,充分调动信贷人员营销积极性,并对不达标的采取下调绩效考核等级或评先一票否决等惩罚性措施,破除“不愿贷”的阻力。建立小微信贷内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厘清各环节责任,打消“不敢贷”的顾虑。去年,我们实施了小微降息100BP行动,有效落实普惠降息监管要求,一年直接让利近5000万元,打造“能够贷”的良好环境。

  通过上述措施,今年前两个月,我们银保监监管口径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累计新增客户441户(包括普惠法人客户和个体工商户),净增贷款投放16.82亿元,增量在全省农行系统排名第一。

  区内部分民营企业产生风险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萧山农行又有哪些应对措施?

  俞铁:从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看,大举杠杆、大量投资、过度扩张、过度担保是导致部分民营企业经营困难的主因之一。这也就需要我们合理发挥调配金融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帮助民营企业防范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并不意味着“大水漫灌”。缓解民企融资难题,不能靠放松风险管控、降低信贷标准,更不能搞运动式放贷。风险底线始终是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生命线,银行对民企的支持,更多的是信贷结构上的调整而不是总量上的扩张。银企应遵循市场化原则,相向而行,防止“二次摔倒”,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配置金融资源的时候,主要是做好“加减乘除”。一是竭尽全力做优“加法”。全力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一心从事实体主业的民营企业,并按照项目对应投放贷款,确保资金不被移用。二是尊重规律做实“减法”。加强民营集团授用信管理,引导企业理性应对市场变化,防止企业“馒头做得比蒸笼大”,尽力避免过度融资、过度投资、过度担保情况发生,同时对部分投资失控、超出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企业进行授用信调整。三是精益求精做大“乘法”。从高新园区、科技孵化器等入手,支持新经济、新技术企业爆发式、乘数式增长。为此,我行开展了新经济客户拓展专项行动,支持了一批数字经济、新一代人工智能、5G商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客户。同时,针对新经济客户特点,开发线上自动预警系统,提取23类线索,及时识别新隐患、控好新风险。四是机智果断做好“除法”。严格落实行业限额政策,退出严重不符合区域发展规范的企业。同时,对“假摔”、恶意“逃废债”的企业和企业主,联合同业、司法、工商、媒体等部门,坚决予以打击,维护区域经济金融生态,促进民营企业不断规范发展、诚信经营。

  当然,民营企业家也要心无旁骛,“烧好自己的那壶水”。民营企业家要“练好内功”,民营企业一定要围绕市场变化,坚定不移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符合发展趋势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盲目跟风、不左顾右盼,一心一意抓主业、一门心思谋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才能走向更宽广的舞台。



作者:  编辑: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