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区基层理论学习宣讲 > 弄潮儿学堂 > 正文

慕课丨城市记忆·亲历者说·盛仁昌:用镜头记录杭州萧山的变化

更新时间:2020年7月6日 9:51    内容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 李莎?   

慕课丨城市记忆·亲历者说·盛仁昌:用镜头记录杭州萧山的变化

盛仁昌

  一部相机、15个T的硬盘、几十万张照片,这是70岁的盛仁昌最珍贵的财富。与相机结缘,记录萧山历史,盛仁昌说这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事。

  盛仁昌,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从事摄影50年,四千余幅作品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刊登,并在国际和全国各类摄影大赛中屡次获奖。盛仁昌已被收录《中国摄影艺术家全集》,作品被编入《中国优秀摄影家大辞典》。

  盛仁昌还是萧山摄影家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从最初的13个人到如今的200多人,萧山摄影家协会一直在壮大。盛仁昌说在协会里碰到了很好的老师,这也让他在工作中一直没有丢弃摄影这个兴趣。

  50年来,盛仁昌用脚步丈量萧山这座城市,用镜头记录历史。从胶卷到数码,相机的变化折射出萧山的时代变迁。

慕课丨城市记忆·亲历者说·盛仁昌:用镜头记录杭州萧山的变化

盛仁昌旧照

  胶片相机反映当时大寨造田场景

  “以前去南阳、围垦拍照,自行车骑两三个小时,早上从家里出发,骑到那已经是中午了,拍一张照回来可能已经是傍晚了,但是我觉得很值。”说起摄影,盛仁昌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1968年,盛仁昌进入部队当兵,在部队的第二年,盛仁昌有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机——国产海鸥4A双镜头相机,此后,盛仁昌爱上了摄影,多年来,他一直用镜头记录身边的事物。

慕课丨城市记忆·亲历者说·盛仁昌:用镜头记录杭州萧山的变化

  盛仁昌和他的相机

  从部队退伍后,盛仁昌开始用胶片机拍摄农业学大寨战天斗地的造田场景,之后到供销社工作,他就跟着去拍摄工作人员送货下乡的场景。

慕课丨城市记忆·亲历者说·盛仁昌:用镜头记录杭州萧山的变化

盛仁昌拍的工作人员送货下乡

  “当时胶卷贵,我都舍不得轻易按快门,胶卷也是省吃俭用买的。而且我们那时候摄影作品获奖的奖品是胶卷。”盛仁昌说,“那时照相馆少,送去冲印不方便,在老师傅指导下学会了冲印黑白照片。”

慕课丨城市记忆·亲历者说·盛仁昌:用镜头记录杭州萧山的变化

盛仁昌在拍照

  数码相机记录萧山质的飞跃

  盛仁昌使用的第一部数码相机是第一代佳能300D,当时的价格是9800元,500多万像素,他是萧山最早使用数码机的摄友之一。

慕课丨城市记忆·亲历者说·盛仁昌:用镜头记录杭州萧山的变化

盛仁昌拍下的老婆婆

  从地铁1、2号线开建时的马路测量、钻土取样到通车,盛仁昌都用相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最长我拍过20个小时,当时是地铁2号线在人民路这里开挖,因为地质原因需要冻土等一系列技术操作,我跟着施工队差不多蹲了一天一夜,拍到了想要的照片。”最近,盛仁昌拍摄的一组反映地铁2号线农民工生活的《地下工作者》在“活力长三角,奋进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长三角四市(区)摄影作品联展中展出,获得了摄影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慕课丨城市记忆·亲历者说·盛仁昌:用镜头记录杭州萧山的变化

作品《地下工作者》

  “整整拍了三年半的时间。”除了地铁,盛仁昌还跟拍了国际博览中心、奥体博览馆,从一片平地到开工建设,直至完全建成,无论刮风下雨,盛仁昌都会去拍。“这些照片记录着萧山的发展,我都全部整理好,交给档案馆。”盛仁昌对记者说。

  盛仁昌最近还在楼塔岩山小学跟拍学校教育与非遗传承。每周四,是岩山小学学生练习绍剧的日子,在学生化妆、后台打闹、练习的时候,盛仁昌轻轻一按快门,就有了一张张生动的照片,通过捕捉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种种细节,串起教育与非遗传承的桥梁。

慕课丨城市记忆·亲历者说·盛仁昌:用镜头记录杭州萧山的变化

盛仁昌的书柜

  “敬业、勤业,才能精业。”这是盛仁昌一直坚守的信条。

  来源:杭州市萧山供稿中心

  作者单位:萧山网



作者:  编辑: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