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抓好“三个年”撸起袖子干 > 新闻 > 正文

萧山:“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唤醒“新制造”

更新时间:2020年5月14日 8:42    内容来源:杭州日报   

  

  

兴惠化纤厂房新旧对比

  

  

  

杭可科技厂房新旧对比

  

  

双可达厂房新旧对比

  

  

  

多丽纸制品厂房新旧对比

  杭绍交界区域的衙前镇是萧山工业大镇,它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整个萧山制造业。所以关于衙前化纤纺织制造业的腾与退、搬与改,一直伴随着这一方区域的重生与蝶变。

  如今,新变化再次开启。日前,衙前镇靠近萧明线的兴惠化纤,除了保留厂区大门,原有上世纪80年代的破旧厂房已完全拆除,用不了多久,这里将原地建起一幢集智能车间、设计研发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厂区。

  今年1月17日,根据市委、市政府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关精神,萧山发布完善土地供应制度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早于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浙30条”一个多月,全面部署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对容积率、企业配套职工宿舍等诸多“卡脖子问题”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认定。这一政策背景之下,像兴惠化纤集团等一批想利用存量工业用地扩大产能但由于规划、政策等限制无法实施的“愿景”终于实现了。在兴惠化纤6个多亿的投资大盘里,除了厂房改造之外,还将全面更新国际领先的设备,加强数字化改造,提升企业的能级。

  很显然,萧山的如此一“转”,为制造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转”出更大生机。

  变革“存量”

  从“小狗经济”到“块状经济”,再到产业集群式发展,这是包括萧山在内浙江制造业的基本发展之路。像兴惠化纤这样的化纤企业,从弱到强,也是享受了制造业变革的“福利”。所以,兴惠化纤有机更新项目的启动,代表了很多制造企业的“心声”。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兴惠化纤有着更大的“存量意义”。由于起步较早,在萧山,12余万亩存量工业用地,这是相当庞大的“存量”,占了全市总工业用地的四分之一以上。也恰恰是这种庞大的体量,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萧山制造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比如最“警醒”的亩均效益指标,萧山工业用地亩均税收只有20多万元。这背后也凸显出制造业的“痛点”,由于原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容积率和投资强度低,加上部分土地闲置等问题,造成企业的综合效益相对低下,如此的制造业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胖”。所以工业用地高效集约利用,毫无疑问成为萧山制造业“二次创业”的关键命题。

  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佟桂莉到萧山后曾一针见血指出:“萧山制造业转型最大的短板和潜力都在存量,萧山为此必须闯出一条新路,为未来发展腾挪出空间。”而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就是萧山要探索的一条新路。

  今年1月萧山区政府2号文件的出台,为存量工业用地开发利用提供了制度支持,既是指导思想,又具有可操作性。“比如萧山成立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领导小组,由多个部门联动推进这件事,打破了以往碰到的诸多‘信息孤岛’的瓶颈。”萧山经信局局长王建涌说。

  事实上,萧山这一新政也是呼应了企业家的呼声。据了解,萧山区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第一批就排摸出110多个有机更新项目,涉及100多亿元投资。今年以来,萧山区已论证通过16个项目。杭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萧山分局一项预估数据显示,通过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如果增加100多万平方米厂房,相当于为萧山节约了1000亩土地。在推动企业加快投资的同时,也将产生巨大生产力和经济活力。

  业内人士表示,工业用地有机更新的启动,意味着萧山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开始从以往地域空间的扩张式开发向内涵式、集约式发展转型,以存量用地的更新再利用来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需求。

  更新“三态”

  对于工业用地有机更新,萧山在“放”的同时更注重“把关”。

  “从方案论证到验收,我们有两道关口来把关。不合格,就不发权证。”萧山经信局负责人介绍说,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涉及三种“状态”,即产业业态、建筑形态、环境生态。比较而言,在工业用地有机更新中,萧山更关注产业业态。

  根据浙江双可达纺织有限公司有机更新方案“产业发展情况”,改造前该地块主要产业是纱线,年产值约1.2亿元,改造后,将打造以高端装备新材料和医用新材料等为主导产业的小微企业园,预计年营业收入将达到25亿元以上。另外,园区规划方案也呈现出花园型、多业态的特征,集新制造、科创总部楼宇和产业配套于一体,浓浓的现代工业风格建筑,也将大大改善周边区域形象。

  当然,更关注产业业态的背后,是萧山打造全国产业数字化第一区的雄心。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曾撰文道,高质量赢在产业数字化加速转型。历次工业革命显示,产业与经济的变革从车间开启已经成为基本逻辑,而产业数字化将是未来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所以萧山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开启的这一场“车间革命”,就紧紧围绕“产业数字化”这一时代主题,涉及两大块内容,包括厂房的改造再利用,更包括智能设备的投入。

  借力智能+,抓好存量提升,已成为萧山共识。在5月11日萧山发布的打造新制造中心行动方案(2020-2025年)中,针对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萧山做出了新的政策部署,即开设200亿元以上专项贷款,用于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智能制造项目,并安排财政专项贴息资助等等,无不扣准“产业数字化”的要点。

  更大的破题

  站在这样一个“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历史关口,萧山必须用改革的思维、开放的理念,通过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提升萧山制造的首位度和能级,重塑萧山制造的竞争力。

  因此,存量工业用地的有机更新必须有更大的“破题”,比如开发模式,即谁来建的问题。万成服饰是河上镇一家传统服装企业,总用地48亩,效益低下。与华夏幸福战略合作后,这里摇身一变:杭州新材料产业园、浙大萧山新材料研发中心、圣捷菲医疗OTQC平台及产业化基地、锐河碲锌镉材料产业基地、梅清科技医用数字胶片产业化基地等十余个产业项目相继在这里扎根,园区亩产税收从不到2万元提升到30多万元,亩均产值从44多万元提升到220万元,实现了区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另外,园区还践行“产业发展、配套先行”,尚心餐厅、尚居人才公寓、24小时便利店、无人药店、共享会议室等配套设施已建成投运。

  存量工业用地的有机更新,它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要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有机融合,需要通过环境优化、建筑形态改造和引入配套服务等,提升工业用地的“能级”,进而实现持续更新。所以在萧山的新政策中,特别有一条强调“园区用地兼容集约利用”,鼓励工业园区(小微)园区土地混合聚集利用,在符合规划前提下,园区可配套集中安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对萧山制造业来说,村村建工业园区是曾经的“产业标签”,甚至目前仍有大体量的存在,低小散的村集体旧厂房与整个城市面貌格格不入,这也是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急需破题的“关键一项”。今年,衙前镇项漾村有37亩村集体旧厂房列入了改造名单,将定好改造标准、淘汰低小散、做好产业配套,打造新型小微企业园,为萧山村级集体旧厂房改造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样板。“散落的村集体工业用地,集中连片起来,既能优化产业布局,同时也改善了环境。”萧山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萧山会有更多的村集体旧厂房被打造成双创社区、小微产业园、产业社区、工业综合体等,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生存空间,完善产业链配套服务,消除安全隐患问题。

  当然,无论是开发模式还是集中连片问题,存量工业用地的有机更新,对打造新制造中心的萧山来说,无疑是一种“创新红利”。



作者:文/方亮  编辑:林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