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全力打好“一二八”组合拳 > 新闻动态 > 正文

萧山三年内将完成51个镇街工业园区分类发展

更新时间:2019年4月9日 10:4    内容来源:萧山网   

  萧山网讯 工业经济是萧山的“金名片”,也是萧山的立区之本,更是萧山发展的骄傲。作为传统工业强区,当前,萧山进入资源要素瓶颈期,面临土地紧张、能耗居高等共性问题。

    如何优化我区工业布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新旧动能顺利转换?近日,萧山发布《萧山区镇街工业园区分类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为推进镇街工业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指明了方向。

  未来三年内,按照总量平衡、集聚发展、效益优先的原则,萧山将改造提升一批、优化转型一批、减量腾退一批,让镇街工业园综合效益实现新跨越、产业结构获得新优化、创新能力取得新成效。

  根据该计划,萧山将加快提升镇街工业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公共功能配套,加大园区内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全面腾退园区内“四无”企业,实施旧厂区(房)改造和小微企业园建设。同时,萧山将加快培育和引进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做强做精园区内纺织化纤、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主导产业。

  到2021年,萧山基本完成51个镇街工业园区分类发展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分类发展告一段落时,萧山的目标是工业园区亩均税收达到30万元/亩以上,工业园区产值增幅达到80%以上,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将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34%以上。


  全文如下:

萧山区镇街工业园区分类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为深入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的战略部署,优化我区工业布局,推进镇街工业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加快我区产业结构优化,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基本原则

  1.坚持总量平衡。整合优化全区工业用地布局,落实工业用地指标置换,确保全区工业用地保持总量平衡。

  2.坚持集聚发展。加快中小微企业集聚入园,改变工业用地分布较散局面,显著提高土地容积率,增强投资强度。

  3.坚持效益优先。将市场化运作理念引入园区建设、运营与管理等环节,强化“亩均论英雄”,提高园区准入门槛,建立健全园区综合评价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改造类型

  1.改造提升类。主要是在城市开发边界内,规划用地性质仍为工业用地,有一定产业特色的工业园区,通过旧厂区连片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和完善配套功能,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和完善产业链,作为镇街未来工业聚焦发展的主要载体。

  2.优化转型类。主要是位于城区或重点镇街、平台内及周边具有较好公共配套服务的工业园区,通过转型更新,集聚各类人才、创新要素,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实现产城融合。属于区“两带两廊”区划范围的,经整合重构后,纳入萧山区“4286”重大产业载体。

  3.减量腾退类。主要是因相关规划不符或城市开发等因素,限制新增工业用地的工业园区,通过实施工业用地减量化或逐步退出工业用地性质,用于复垦、生态建设或城市开发,待条件成熟,做到逐步退出。

  三、工作目标

  加快提升镇街工业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公共功能配套,加大园区内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全面腾退园区内“四无”企业,实施旧厂区(房)改造和小微企业园建设。加快培育和引进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做强做精园区内纺织化纤、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主导产业。2019年,启动改造提升类工业园区6个、优化转型类工业园区12个(其中涉及“4286”重大产业载体园区9个); 2020年,启动改造提升类工业园区6个、优化转型类工业园区16个(其中涉及“4286”重大产业载体园区6个);到2021年,基本完成51个镇街工业园区分类发展工作,全区工业园区亩均税收达到30万/亩以上,工业园区产值增幅达到80%以上,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占比34%以上。通过三年努力,我区镇街工业园区综合效益实现新跨越、产业结构获得新优化、创新能力取得新成效。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工业园区布局。编制出台《萧山区镇街工业园区分类发展指引》,按照改造提升、优化转型、减量腾退三个类别,对现有镇街工业园区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一园一策”方案,明确各园区的四至范围、产业定位和入园标准,2019年启动的镇街工业园区要求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相应的改造方案,2020年启动的镇街工业园区要求于2019年12月底前完成相应的改造方案。

  (二)强化公共服务配套。进一步优化完善工业园区内基础设施、公用配套设施、生产性服务设施等,做优园区环境,鼓励支持对现有供电、供水、污水管网进行智能化改造。构建完善园区安全便捷的交通体系,切实解决交通换乘问题。鼓励园区内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共享,积极推进员工宿舍等生活配套资源共享,实现研发、检测等共性技术平台共享。

  (三)推进园区“四无”整治。编制年度淘汰落后产能计划,逐年淘汰一批工业园区内的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加快取缔关停园区内无证无照、无合法场所、无安全保障、无环保措施的“四无”企业,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园区内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

  (四)开展工业用地整理。进一步扣清我区存量工业用地利用现状,推进全域低效工业用地整治,逐步清理腾退零散工业用地和减量腾退类园区的工业用地,按现状保留、退出复垦、指标置换等方式,释放出工业用地新空间,实行全区工业用地空间统筹使用,引导优质零散企业向“4286”重大产业载体、优化转型类和改造提升类园区集聚,原则上工业园区外不再新增工业用地指标。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各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准入标准,重点围绕数字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支持区内部分产能转移,与周边县市区以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模式,建设若干个产业化基地。

  (六)建立园区评价体系。建立全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综合数据平台,实现部门之间、政企之间信息互通,动态掌握园区和企业运行情况。建立全区工业园区综合效益评价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公开排序,充分运用好评价结果,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优质园区、优质企业倾斜。

  (七)完善项目准入机制。制定出台产业导向目录和园区准入负面清单,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执行《萧山区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实施细则》、《萧山区旧厂区(房)改造提升实施意见》等政策,完善《萧山区存量厂房管理办法》,加强新准入工业项目、旧厂房改造项目、存量工业厂房等方面的管理,对综合效益好的项目,鼓励提高土地容积率。

  (八)创新园区运营方式。建设智能化信息平台,实现园区智能化管理。引入引导国内知名专业园区开发公司(产业运营商)和区内国企参与园区招商、运营、管理,引进一批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鼓励区内龙头企业建设小微企业园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培育一批初创型科技企业。

  五、主要政策

  1.支持园区优化基础设施配套。各镇街、平台对改造提升类、优化转型类工业园区开展优化园区内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的,经考核验收后,按不高于建安成本投入的40%进行资助,单个园区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2.支持园区编制改造提升规划。以镇街、平台为主体开展工业园区改造提升规划编制的,通过专家评审论证后,按规划编制费用的50%给予资助,单个规划编制费用资助最高不超过150万元。

  3.鼓励开展全域土地整理。推进全域低效工业用地整治,逐步清理腾退零散工业用地和减量腾退类园区内的工业用地。在存量建设用地上实施土地复耕项目,经规划和自然资源萧山分局等部门验收合格后,按有关政策进行补助,用于全区工业用地指标调剂。

  4.鼓励企业开展旧厂区(房)改造。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土地,新上数字经济等鼓励类产业和区内传统优势产业项目,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提高现有工业用地容积率的,按有关政策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并减免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具体政策详见《杭州市萧山区旧厂区(房)改造提升实施意见》(萧政办发[2018]144号)。

  5.鼓励小微企业园区建设。经批准的小微企业园区,允许园区配套一定比例的职工宿舍、食堂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配套比例不大于建筑面积的25%;对建成的小微企业园区,经区政府同意新征用地的,可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分割转让厂房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对经验收合格后的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新入园企业自入园之日起,根据其对区财政贡献,按第一年100%、第二年80%、第三年50%给予给园区运行商或相关企业资助。

  6.加强工业厂房综合管理。提高工业厂房使用效率,提升企业综合效益。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7.鼓励园区内企业发展创新型产业。鼓励园区内优势企业,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按创新型用地实施建设。

  8.鼓励企业建设孵化和研发中心。对新认定为国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资助;对新认定为国家、省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的,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20万元资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检测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其中CNAS、CMA认证按市级标准认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30万元、10万元资助。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区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萧山区镇街工业园区分类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做好全区工业园区分类发展的协调、指导、政策制定、监督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经信局,负责日常工作。各镇街、平台相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人员,建立工作机制。

  (二)健全监督考核。区级有关部门和各镇街、平台要按照工作职责,明确年度工作任务,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完善工业园区考核评价体系,并将其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综合考评。加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统计体系研究,建立相关指标季度统计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

  (三)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媒体引导作用,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增强全社会对工业园区分类发展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营造推进工业园区分类发展的良好氛围。及时跟踪报道重点园区、重点项目的推进情况,总结先进经验,树立典型样板,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作者:  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