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壮丽70周年奔竞新时代 > 与共和国同龄 > 正文

【我与共和国同龄】 不求事事圆满的汪关松:我很幸福

更新时间:2019年7月26日 17:28    内容来源:萧山网   

  “砰!轰隆隆~~”伴随着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碎石不偏不倚地溅进了一个士兵的眼睛,从此,他失去了左边的光明。那一年,他23岁。

  他叫汪关松,萧山新街人,出生于1949年11月,1969年参军,负责海岛的开山洞工作。3年后,因为表现优异,部队打算将他升为排长。但这颗小石子让他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变化。

  一件棉服一条棉裤 通讯靠马巡逻靠走

  1969年,20岁的汪关松响应党的号召,穿上了军装。那时候大家都不宽裕,部队也是。整个冬天,就是一件棉服、一条棉裤,平时就换换里面的衬衫。“大家都这样,也没觉得有啥,能吃饱穿暖就很好了。当然,和现在是比不来了,现在村里人去当兵,待遇都很好的。”

与共和国同龄| 不求事事圆满的汪关松:我很幸福

汪关松年轻时候的照片

  那时候,新兵蛋子一年到头也很难回次家,实在想家了怎么办?那就写信,但是一封信往往个把月能有个回音都算快的。如果实在是有紧急情况,那就拍电报。岛上的联系怎么办?汪关松所在的那个部队有十匹马,岛上各点之间的信息传递全靠它们。

  那时候,海岛上的安全保卫全靠巡逻。班长带着一个班10个人,在海边沿着海岸线巡逻两个小时,这是每天的“固定项目”。汪关松说,部队的发展速度真快,原来要那么多人不停巡逻,现在只要一个雷达兵管着雷达就啥也知道了。

  谁也不知道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海岛上的日子是充实而单一的,每天就是训练、巡逻、开山洞。但是山洞可不是那么好开的,设备落后,山体情况又复杂,所以开山洞的时候难免会发生意外。汪关松的排长就是在一次意外中牺牲的,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那个海岛上。后来,汪关松就做了代理排长,本来再过一段时间,部队就要给他提干了。他当时信心满满,下定决心要好好干,要为国家出一份力。但谁也想不到,意外就这么发生了。

与共和国同龄| 不求事事圆满的汪关松:我很幸福

残疾军人证

  受伤后,汪关松住了一年医院,后来又参加了围垦。当兵五年后,他转业回了老家,成了新街供销社的经理。他说,与大多数受伤的人相比,自己伤了一只眼睛真的还算“运气的”,只是可惜再也不能和战友们并肩作战了。

与共和国同龄| 不求事事圆满的汪关松:我很幸福

汪关松转业证

  退休后常去旅游 日子平淡而幸福

  汪关松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到了进化,是一个公司的会计,小女儿在初中当老师,小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孩子们没啥好操心的,所以,退休以后,汪关松没事就去旅游。“已经跑了好几个地方了,青岛、台湾、香港、澳门、日本、韩国都去玩了。”说到这里,汪大伯特别自豪:“我看了这么多地方,我觉得咱们萧山的新农村建设是真的好,好些地方都比不过我们。我小时候村里还全都是草屋,你看看现在,比城里都不差,日子真的是一天一个样!”

与共和国同龄| 不求事事圆满的汪关松:我很幸福

  采访的最后,记者问汪关松:“你这辈子有啥遗憾吗?”

  他笑了笑:“几年前,我想去考驾照,可是驾校连名都不让我报,因为有时候我连对准前面直线都做不到,我这辈子都开不了车,这是我现在最大的遗憾。但是我也没有后悔过,说实话,当兵那几年,不说吃得好穿得好,至少吃饱穿暖了。回来以后,国家也很照顾我,工作也帮我安排好了,现在6000多一个月的退休工资,想去哪里旅游都可以去看看。人这一辈子,也不可能事事圆满,现在的生活,我觉得很幸福。”



作者:  编辑: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