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壮丽70周年奔竞新时代 > 与共和国同龄 > 正文

【我与共和国同龄】田淑英:从重庆妹子到萧山老人,弹指间已改天换地

更新时间:2019年7月12日 20:22    内容来源:萧山网   

  1949年10月1日,历史定格在北京天安门城楼,新中国就此诞生。同年11月,在千里之外的重庆,一个新生命诞生,她与新一代中华儿女共同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和国同龄人”。

  初见田淑英(化名),她穿着平整洁净的红色上衣,脖子上的珍珠项链更衬得70岁的她精神头十足。回忆起共和国这几十年的变化,田淑英认为,在儿时是贫穷但充满期盼,到了青年时期是干劲十足,现在退休后的生活是幸福的。

【我与共和国同龄】田淑英:从重庆妹子到萧山老人,弹指间已改天换地

  知青下乡的芳华岁月

  1969年,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下,数百万城镇知识青年告别亲人和家乡,奔赴农村和边疆,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田淑英在自己20岁那年,千里迢迢来到萧山,并在这里安家落户。

  “我刚到靖江小学工作的时候,那里还没有自来水,离市中心也很远。那时候的靖江是沙地区,直到1984年以后才通的自来水,大家一开始都是接天水用以维持日常生活。面对着孩子们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没有人喊一声苦。”田淑英回忆道:“后来我成为了一名计划生育专职干部,那时候‘只生一个好’的口号已经响彻大街小巷,计划生育也成为了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但是在崇尚多子多福的年代,推行这项政策阻力还是非常大的。那段岁月,令人至今难以忘怀,知青的经历磨练了意志、加速了成长,更以一种无法替代的方式,奠定了我们那一代人心智的成熟。”

  谈起这些年来生育政策的变化,田淑英说:“以前我们人口多、底子薄,推行独生子女计划是势在必行的,现在国家人口老龄化加剧,开始实行二孩政策,身边也有很多年轻的夫妇计划生二胎,这也从另一方面反应出我们的经济基础变好了,足以承担起家庭人口增多的压力。”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将人们带向世界各地

【我与共和国同龄】田淑英:从重庆妹子到萧山老人,弹指间已改天换地

  1976年,田淑英花33元买了火车票第一次回老家探亲,绿皮火车上两天两夜的时间相当难熬。“几十小时的车程,吃不好再加上休息不好,探亲之路很疲惫。现在交通发达了,我回老家都是买飞机票,几个小时就到了,走出机场整个人都神清气爽。”田淑英说。

  随着城市道路建设工作的不断改造提升,萧山已逐渐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路网:地铁来回穿梭,把人们带向全市各处;城市公交线路众多,加快区内联系;未来,风情大道、时代大道、彩虹快速路的通车也将让萧山交通更便捷。

  “萧山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啦,而是交通便利的现代化城区!”对萧山的“变”, 田淑英言语中透露着满满自豪。在她眼里,萧山既有有着人文风景,也有产业集群,悠悠的钱塘江水,承载了久远的历史:“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以后也不会离开,因为我跟所有萧山人一样,热爱这一方土地。”

  70年的春夏秋冬,70年的风风雨雨,与共和国同龄的一代人,把青春献给了祖国建设,是为新中国发展打下牢固基础的一代人。谈起自己的70年以及新中国成立的70年,田淑英感慨时间太快、变化太大,她说:“我们这一代与共和国同龄,曾面朝黄土背朝天,受过劳苦、挨过饥饿、经过彷徨、有过失望、做过美梦,是经历了科技进步最快、社会变化最大、生活方式变化最显著的一代人,如今,我们从童音朗朗步入白发苍苍,是该好好珍惜时光,安享晚年了,同时也希望祖国繁荣昌盛,越来越强大。”



作者:  编辑:桂信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