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壮丽70周年奔竞新时代 > 看媒体关注 > 正文

【杭州日报】逐梦中国 潮起红山 向世界打开“新时代之门”

更新时间:2019年9月27日 7:44    内容来源:杭州日报   

  在“空中飞人”余国良博士的人生轨迹中,萧山国际机场是他的重要一站,他无数次在这里往返世界与杭州,把自己的梦想带往全世界,更把世界的梦想带回杭州。他是1978级杭二中毕业生,从复旦大学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再到哈佛大学,他的研究履历从未跨出过生物的界别。即使从科学家到企业家,他也在这双重身份间游刃有余,也始终用“生物学的奥秘”探索难以想象的未来。

  这一次,他把“硅谷的太阳”带回杭州,把“归杭”的心扎在了离萧山机场不到1公里的地方,一条叫“先锋”的河流从旁穿过,他的生物医药大规模商业转化生产项目就落地在这里,今年年底前将启动建设。这里原先是红山农场的水泥厂,更远的早期,这里又是钱塘江滩涂、盐场、农场,这一片历经多次变革的土地,也曾涌现出无数个“先锋”。改革开放初期,红山农场、万向、航民村被称为萧山的“三面红旗”。而红山之所以能成为“红旗”,某种程度上也与这块地有关。现在,即将成为“先锋”的,是余国良以及志同道合的一群生物领域的双创精英,他们将在这里创造出更多“先锋青年”。

  而更大的谋略还在后面。在杭州空港的规划中,余博士项目所在的区域将打造一座“杭州湾生物科技谷”。取名“杭州湾”,在于它的立足点不仅仅是杭州,更是整个杭州大湾区,这里是杭州走向世界、也是世界认识杭州的“第一窗口”。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人认识杭州的“第一眼”,就是“杭州湾生物科技谷”。

  这些充满巨大想象空间的未来,更让红山农场的2019年更具新时代意义。这一年,杭州湾生物科技谷将迈出矫健的第一步,而红山农场也将迎来它建场的第50个年头。由咸碱滩到农场,由农场到厂镇,再由厂镇到杭州湾生物科技谷,短短50年,这个截取自钱塘江、萌发于咸碱地的传奇,经过连续几次华丽的蜕变后,终于搭上“空港专机”,再次向世界打开“红山之门”。

  从盆景到风景

  红山,其实是钱塘江畔、萧山机场西侧一座不足百米高、且不惹人注目的小山丘,但它完全可以成为杭州的地标,见证着山脚下一代代钱塘江围垦人的奋发图强。要知道,红山脚下的这一片钱塘江滩涂,上世纪60年代初才开始淤积。当时,这是一片荒滩,芦苇丛丛,满目荒凉,人称“天堂旁的西伯利亚”。后来,荒滩变盐场、盐场变农场,沧海变桑田。而红山农场之名也得名于这座“红山”。

  不过,当来自世界各地的“先锋青年”从萧山机场出来,他们聚焦红山之时,对脚下这一片充满传奇的土地,可能是陌生的。但是,红山确实是一个特别有故事的地方,曾在中央、省市级党报上留下诸多“奋斗的足迹”。

  1984年9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红山农场率先实现“小康”的报道,从此,红山以“江南小康又一家”闻名遐迩,向世界打开了“红山之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先后来农场考察,红山也因此成为当时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面红旗。另一篇报道则是1987年3月3日《杭州日报》第四版的报告文学《自信》,讲述的是1984年红山农场水泥厂扩产能的故事。

  两家党报间隔三年多的两篇重量级报道,对于红山发展的历史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的红山农场之名,开始于1984年,当时萧山县人民政府发文将五七农场改名为红山农场,省政府有关部门将其列为对外开放单位。当时,一批批参观者潮水般涌向红山,来看的,就是红山人的住房。50年来,从“排排屋”到两户联建、小别墅,再到从2018年起开建的小高层,红山人的住房已历经七八代。而红山人能住上第一代住房“排排屋”,与《杭州日报》报告文学《自信》所讲的故事戚戚相关。

  红山农场党委书记、场长沈光夫说:“40多年前,农场老百姓住的是草房,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就轮到解决住房问题。但当时,买水泥要指标。所以场里决定自办水泥厂,也不用向国家要指标了。”从一开始年产仅3000吨的土窑水泥厂到G20峰会前关停的100万吨,随着水泥厂产能的不断提升,红山人的住房也不断升级。

  毫无疑问,红山人的住房,早已成为外界了解红山的一个个“盆景”。透过“盆景”,红山农场五十年来的发展轨迹一目了然,而红山工业经济以水泥厂为起飞点,也已经写进了农场历史。而这些,都是红山变革图强的产物。红山人对此也深有感触,发展源于不断的变革。当下,红山人的住房已经更新换代到了小高层,改变的不仅仅是物理形式,更是发展思维。

  从住房的变迁,可以看出红山人身份的转型,从盐民到农民,从工人到市民。而每一种身份的转型背后,都是一段段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从盐民到农民,他们用7年的艰苦耕耘,把7000多亩盐碱不毛之地改造成为稳产高产的良田。从农民到工人,他们又创造了萧山集体经济的奇迹。沈光夫说:“红山农场发展至今,一靠党的政策好。二靠老百姓在这片土地上的耕耘。”接下来,红山将进入城市化的新时代,红山人又将开始新的奋斗征程。

  面对未来,红山的民生初心也将永远不会变。先锋河是萧山钱塘江南岸一条主要河道,它的西端与七甲河相通,从“大莲花”出发,沿着江岸线,经过钱江世纪公园,直抵亚运村。而后,它又经过萧山科技城,流经红山农场后往东北方向,直到再次与钱塘江汇合。可以说,先锋河见证了萧山的钱塘江滩涂时代,也见证着当下的拥江时代,更见证着红山的50年发展。去年,红山提出要“环境立场”,沿农场仅有的三条河道,打造集游步道、慢跑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滨河公园。先锋河游步道工程正是这一“民生工程”的首站。目前,该工程已初步建成。红山将通过三年努力,进一步整治提升居住环境。同时,更加关注从工人到市民的身份转型,更注重老有所养、医疗、教育等。比如从去年开始,红山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满意率评比来综合考量农场内学校、幼儿园的奖励补贴。

  听得红山起潮声,6.8平方公里的红山,曾经是“盆景”,未来将成为杭州机场西大门的一道“风景”。不过,红山永远不缺“风景”的姿态,因为它要一直挺立在时代的潮头上。

  反弹琵琶与红山“一号工程”

  50年来,红山农场一直在抢潮头鱼、吃潮头水。它多次成为萧山县域经济发展的样本。不过最近几年来,吉华化工搬迁、水泥厂关停拆除、红剑集团破产,红山进入了它的低潮期。同一时期,萧山也出现了艰难的转型期,企业陷入“两链风险”的同时,更面临转型的艰难。

  沈光夫说:“红山经济起步早,企业面临转型的困难,但转到什么方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当整个红山面临发展的同一困境时,恰恰又是当年的水泥厂给了一个未来前行的方向。

  在萧山4286产业载体中,6指的是六个产业社区,其中之一就是杭州湾生物科技谷。它由红山水泥厂地块和吉华化工老厂区地块为核心,形成“一心四片区”的总体布局,近期将启动0.5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主要依靠盘活存量。

  要知道,数十年前,红山的这两个区块也曾是“红山的未来”。张官富是老红山,是曾经红山水泥厂负责人。他说:“农场真正起家的,就是水泥厂,为农场发展积累了一定资金。”在水泥厂的示范效应下,红山农场从1976年起的20年间,陆续办起了化纤厂、热电厂等30多家企业。到1986年,农场工农业产值破1亿元,是萧山历史上首批破亿元的地方乡镇场之一。回望1993年8月,当时的水泥厂投资3500万元,筹建杭州钱江制药厂,主要生产医药中间体维生素B6。“当时药厂的牌子很难拿到,但硬是被红山拿到了。”张官富说,“谁能料想,水泥厂所在的地块如今真要成为萧山的生物医药产业园了。”

  与水泥厂地块有着同样“转型命运”的,还有不远处的吉华化工厂区。2006年,吉华正式搬到临江开发区。此后,这块见证着红山解放思想的土地,一直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其间,它从二产用地变成三产,如今又转回二产。现在,它的“身份”被真正确定下来。依托老厂房,吉华将投资8亿元打造杭州的“梧桐岛”,建设环临空经济圈新兴产业的孵化基地。用工业用地搞这种模式的楼宇经济,不仅红山是第一次尝试,在萧山也是先行者。

  8月24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浙商发展研究院协办的“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智库论坛”在杭州举行。杭州空港经济区成功入选“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十大优秀案例”之一,系杭州市唯一入选案例,属开放发展类优秀案例。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亭认为:“反弹琵琶是高手,改革开放进行到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盘活和优化存量,解决存量问题,更能体现真本事、真功夫。我们看到,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在转型升级上也作出了示范。”

  而空港“成功示范”的背后,也显露出红山水泥厂和吉华老厂区的转型在某种意义上的成功。当然,这也传递着一个实实在在的真实信号,像红山这样一个拥有18万平方米存量厂房的传统工业区,想要做透“存量经济”,拥抱“数字经济”是一条可以走得通的发展之路。反弹琵琶,盘活和优化存量,显然也将成为红山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一号工程”。

  所有的开始都不会晚。2019年,是红山农场建场50年的特殊年份。正如沈光夫所说:“我们要擦亮‘红旗’,把‘红旗’插到数字经济的高地上。”接下来,农场甚至考虑要将有些厂房收回来,作为红山今后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红山更将抓住机遇,以全新的创强姿态,主动融入空港,在转型升级、招商引资、新旧动能转换中积极作为、力谋新篇,重新崛起在杭州的机场西大门。

  融入大空港,融入大杭州

  当然,无论是从盆景到风景,还是反弹琵琶,红山50年的发展荣光,始终得益于改革与创新。

  无独有偶,红山发展的50年前后,却拥有时间上的巧合。1969年4月和2019年4月,相隔50年的同一个月份,红山都面临一次重大的体制改革。沈光夫说:“50年前,当时的萧山县委、县政府决定,红山由盐场改为农场,开启了红山的质变。50年后的今天,萧山区委、区政府再一次开启红山的质变通道,将红山真正纳入杭州空港平台,红山已然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

  这将是一个立足空港、面向全球的机遇。现在,以萧山国际机场为主引擎的动力源已经开始辐射到红山。作为全国14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之一,杭州空港将是杭州打造亚太枢纽的重要载体。这当中,红山又是机场西大门商务区的重要载体。红山无疑将为自己的未来插上全新的金翅膀。正如杭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诸捍良所说:“辉煌时期的红山农场,它的工农业总产值要占到萧山的八分之一。随着传统产业滑坡,红山开始缺少发展的增长点。不过,随着红山进入‘空港平台’,它的区位优势开始凸显。”据了解,按照萧山机场“东货西客”的产业规划,红山未来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临空商务等产业。

  毋庸置疑,融入大空港、融入大杭州。这就是红山的新时代。

  未来,红山要借萧山打造杭州湾生物科技谷的重大战略机遇,形成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目前,包括总投资20亿元的健新原力全产业链生物医药基地等多个生物项目已落户,即将开建。未来,红山还要打造一条矗立在杭州机场西大门的“创业大街”。现在的萧清大道(以前叫红山大道)两侧,是红山工业企业集中连片区,是红山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面临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它们将再次成为红山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世界各地的“先锋青年”。

  以往,萧清大道以北区域全在城市开发边界之外。这一次,红山将争取调整到边界之内。接下来,沿着萧清大道两侧,农场要统一城市设计,对建筑的外形、高度、立面等做统一规划设计。“难度很大,但势在必行。”沈光夫说,前50年,红山因为新农村建设,成为萧山的一面旗帜。后50年,红山还能扛大旗吗?“红山不再是新农村,而是城市的定位,融入大空港、融入大杭州。”

  正如30多年前《人民日报》和《杭州日报》上的两篇重量级报道,它们所讲述的,都是红山农场的自信,包括红山人富起来的自信心,以及用人、改变人的自信心和对事业的强烈自信心,使得在盐滩上建起了小康生活。这些自信集聚在一起,也不停地唤起红山人对未来、对前途的自信。现在,红山又将重新向世界打开“红山之门”,也将走向更自信的未来。

  红山10大事件今天正式揭晓

  2019年是红山农场建场50周年,为充分展示50年来农场党建、经济、民生、文化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凝聚力量、提振信心、促进发展,一场“建场50周年最具影响力10大事件”评选活动正式拉开。今天下午举行的红山农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10大事件将正式揭晓。



作者:  编辑: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