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聚焦2019萧山两会 > 两会焦点 > 正文

【两会 解读】平台发力,新作为

更新时间:2019年1月18日 7:38    内容来源:萧山日报   

【两会 解读】平台发力,新作为

钱江世纪城
【两会 解读】平台发力,新作为

信息港小镇
【两会 解读】平台发力,新作为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两会 解读】平台发力,新作为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两会 解读】平台发力,新作为

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区域竞争越发激烈,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当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渐进之际,萧山这个引领浙江区县市发展几十年的经济强区,将如何再出发、谋求新突破?唯有“平台”。

    招商迎来新突破

  萧山提出,要举全区之力大抓平台经济,并称之为“关键一招”。如今,萧山正在全力打造“1+4+X”开放平台,谋划建设以“4286”为重点的产业载体,努力将“关键一招”变为“制胜一招”,不断把平台的潜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以平台作为发力点,持续驱动城市巨变、经济质变、社会大变。可以预见的是,不久之后,平台将托起萧山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仅10个月就创造税收10.88亿元,超前一年总量,自此,信息港小镇税收创下了“一年一台阶”的四年大跨越。这显示的是数字经济强大生命力、效益性。

  这个小镇,从2014年起步,摘获多个国家级、省级荣誉,填补了不少空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浙江省首批行业标杆小镇、萧山首个省级特色小镇等等,一个个金字招牌不断加冕。

  这背后,是行业龙头标杆企业和上下游全产业链快速集聚。仅去年一年,信息港就引入国有上市企业“浙商中拓”总部、多元化产业领域的百强企业凌飞集团新建总部、优捷特环保科技总部、科技金融龙头企业微贷网总部等10大总部项目,探索出一条“智汇港”+X个“智慧谷”的新路径。

  在信息港的带动下,去年开发区招商引资全面完成区级目标任务,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市外内资31.4453亿元,全年共引进外商投资企业37家,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就有23家,规模以上内资企业有36家,其中引进及结转注册市外资金500万元以上项目49个。

  不仅如此,平台已经成为萧山重大项目落地的集中地。如:首个全国银行总部项目浙商银行来了,这是第一家将全国总部搬到萧山的全国性银行,被赋予了“破题”的内涵,成为打造钱塘江金融城一项重大突破,更是加快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使萧山真正成为“大湾区”时代的金融高地、数字硅谷。

  类似项目还有不少,像德国采埃孚电驱动项目,实现总投资增资1.5亿美元、注册资本增资6000万美元;总投资8000万美元、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的友嘉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及友嘉集团中国总部项目;美国和睦家医疗机构投资控股的高端营利性合资医院项目,实现了萧山区外资医院“0”的突破,将提升开发区乃至全区的医疗服务水平等。

  特别是,在项目驱动下,萧山的新型产业载体也正快速崛起。如去年刚刚公诸于世的杭州生物产业园,利用原有的存量空间资源,谋划一个高端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地。目前,由美国浙江商会会长余国良领衔的萧康智邦全产业链生物医药基地项目已落户,项目也将吸引一大批国际顶尖人才和海归人才来中国、杭州创业,对萧山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集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等落地图灵小镇,ABC产业迎来明星项目,万向集团、恒逸集团等大集团项目落子浙江绿色智造基地(益农),“钱湾智谷”开工,智联科技城迈出实质性一步……显然,这些都已成为平台经济新亮点。

  平台吹响冲锋号

  把最优区块留给平台,更多资源倾向平台,这是萧山的决心、萧山的重心以及萧山的路径。

  这意味着,萧山将迎来思路、理念大转变,跳出平台谋大局、跳出萧山看萧山,以高起点、高标准重新审视平台的定位与角色,以高要求、高效率再次全面谋划平台的功能与作用。

  继年初获批之后,位于钱江世纪城国家级音乐产业基地,在下半年又迎来一次升级:产业定位从初始的音乐,正式变为集音乐、电竞、版权、文创等等为一体的数字内容。目前,网易云音乐、国内首家权威电音学院网易放刺电音制作学院等已经落户,基地形象展示区建设和一期“音乐大厦”项目同步推进,并成功与中国音促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小调整凸显大变化,钱江世纪城借势确立了数字经济核心区的目标,并提出要打造萧山发展新引擎、平台经济排头兵。如今,钱江世纪城正围绕“一城一镇一社区一基地”四大平台,努力构建以金融、总部、科技为主导,以会展、体育、数字内容为特色的“3+3”产业格局。

  钱江世纪城是萧山四大主平台之一,也是平台发展的集中缩影。不止是钱江世纪城,开发区也同样在变化,作为国家级开发区,该平台为桥南区块定制了八条政策,首次以红头文件鼓励低效企业主动退出,积极盘活存量、引入增量,优化发展路径;而东部的临空经济示范区,随着新一轮发展规划正式获批,面向全球的跨境电商标杆、亚太国际航空枢纽、全国临空产业高地、生态智慧航空都市等四大新战略定位跃入眼帘;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则依托湘湖的独特资源,加快推进世界旅游总部项目等建设,“三生融合”典范进入新阶段。

  显然,四大主平台优势不一、定位差异、目标明确,共同构筑起平台经济大框架、主心骨,成为萧山高质量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但萧山的平台建设,并不局限于已有的主平台,而是以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更高角度谋划平台的全域化、全面化。

  去年起,萧山着手打造“1+4+X”开放平台,包括“两带两廊”规划、四大主平台及若干个创新载体。其中,“X”是未知数,也代表了无限可能。尤其是,为进一步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萧山提出,构建以四大产业新城、两大产业基地、八个特色小镇、六个产业社区为重点的“4286”产业载体。

  这背后,是萧山全面吹响了 “平台经济”的号角,将平台的地位再次提高,下决心做大做强平台经济。

  产城实现大融合

  作为一家知名城市运营商,华夏幸福来到萧山河上,建设杭州第一座产业新城。根据规划,这个载体将以“科创新材绿谷,河上集美画卷”为发展愿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构建高端装备新材料为主,汽车新材料、医用新材料为辅的 “1+2”产业体系,发展高质高效绿色产业,打造中国新材料科创高地和创新创业示范区,形成“集、镇、产、城”的空间布局。

  目前,首批8个项目集中签约已经落户,涵盖4个产业项目、2个平台项目和2个配套项目,这包括:浙大萧山河上新材料研发中心平台,世界领先的创新产业孵化器运营商太库孵化项目,此外,医用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计划建设投资多条医疗器械医用胶片生产线,国内首个器官移植冷链平台项目计划生产医用新材料冷链设备。

  产城融合是萧山平台建设重中之重,也随着一大批重大配套项目实现突破,平台掀起产城融合新热潮。去年以来,全区平台积极改革创新,着力推进城市化转型,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机场三期开建,地铁1号线三期(萧山段)开工,机场快线规划获批,空港经济区迎来轨道交通时代;涵盖交通等总投资42亿元的多个重大项目开工,湘湖配套再升级;文渊中学、崇文实验学校、惠立学校开学,湘湖公学落地,平台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浙大二院新院区引进、浙大妇保钱江院区开建,省级优质医疗资源跨江布局;“22688”交通大会战稳步推进,“三馆三村”等亚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除了硬环境,平台还着力优化软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如开发区开设“奔竞大讲堂”,对标一流创优争先,努力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世纪城瞄准国际化,邀请国际知名认证机构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进行全域化国际标准体系认证。

  无疑,这些都将为萧山平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并为不断放大平台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提供动能。

  ■本版撰稿  记者  姚潮龙 



作者:  编辑: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