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走进创强发展新萧山—2019第十一届全国网络媒体萧山行 > 本网专稿 > 正文

千年古村欢潭村:让文化“活”起来,在美丽乡村凝神铸魂

更新时间:2019年12月17日 18:46    内容来源:   

  进化镇,地处萧山南翼,作为萧山的美丽大镇、生态重镇、文化名镇、旅游新镇,在“美丽乡村”的大时代,这片美丽的区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个具有都市田园气质和山水人文之美的净心文旅风情小镇,正在慢慢掀开她的盖头,在杭州西湖正南偏东30公里,喜迎八方来客。

欢潭村:文化铸魂  赋能乡村振兴

  而千年古村欢潭,正在描绘着进化镇“进化”史上又一记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南片乡村,到历史文化名村,再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创建对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依托文化王牌与山水特色,欢潭村正在实践着从塑形到铸魂、到振兴的美丽乡村之变。

  2年多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以争创省级样板为目标,优化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传承美丽人文,欢潭终于迎来了“破茧而出”的嬗变。

  新时代的欢潭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欢潭村:文化铸魂  赋能乡村振兴

  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是根和魂。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

  一步一历史、一物一故事,山抱水环的欢潭,曾是诗意的栖居地。这里,沉淀着许多故事,留下了一处处文化地标。这里流传着岳飞引军笑饮欢潭水的美丽传说;这里保存有全萧山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伫立着老洋房、务本堂、二桥书屋等历史建筑;这里传承着“耕读传家崇五义,正身务本继遗端”的文化精髓,耕读文化源远流长。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正是欢潭美丽乡村建设最为宝贵的资源。围绕欢潭规划和定位,进化提炼出“千古南宋情,忠义文化村”的文化内涵,升华了“忠、义、和、本、清”欢潭人的价值观,借此来表达“精忠报国、五义之乡、敦亲睦族、君子务本、廉洁自律”五大理念。

  利用修缮后的历史遗迹,进化开展文化展陈和文化旅游工作,努力弘扬名人文化、丰富乡村文化。

  2017年,务本堂、老洋房、二桥书屋一起入选浙江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年来,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这些历史建筑得到保护和修缮,重现了往昔风华。

欢潭村:文化铸魂  赋能乡村振兴

  古建筑需要保护,更需要活化。承载着“书香世家”文化符号的老洋房内,欢潭村史馆和进化乡贤馆9月29日正式亮相,展示五义文化、名人文化;作为‘耕读文化’的载体,前不久二桥书屋也有了新身份——“悦读益站”,古今文化在这里共享、交汇和传承;由欢潭公园改建的岳园讲述着岳飞与欢潭、与萧山的故事,从踏上进入岳园的石径起,满江红就在两边水面上展开,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扑面而来。其他众多的古建筑,也被赋予更加深刻鲜活的文化内涵。

  进化还借势借力各类文化载体,推动文化内涵挖掘与外延传播,努力讲好欢潭故事。

  田何兴是土生土长的欢潭人,他参与筹划编写了一本25万字的欢潭故事集,作为欢潭“五个一”(一部宣传片、一册欢潭故事、一个欢潭LOGO、一首欢潭村歌、一本欢潭导览)文化品牌宣传品之一在9月29日首发。

欢潭村:文化铸魂  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兴,则村风善、村民和、乡村兴。

  欢潭因地制宜,以“五义文化”为切入口,将“忠、义、和、本、清”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始终,以文化人,探索独具特色的乡村善治新路子。

  去年,欢潭村打造五义家园社会组织,借助村里多位乡贤的力量,为建设美丽欢潭,出钱出力。募集的40多万元善款用于资助贫困学子、帮助鳏寡孤独。

  今年6月20日,萧山老年医院与欢潭村的村院结对共建,设立义诊日,为村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成为当代五义精神中“义诊”精神的最生动实践。

欢潭村:文化铸魂  赋能乡村振兴

  进化还借鉴“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制定了“五义”村民守则、操作通则和积分细则,在全镇率先完成了积分评议,并进行公告;打造了“鸡毛换糖点”,群众通过垃圾分类获得的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这项古老的活动有了新的含义;依托现有五义家园社会组织,积极培育义仓、义学、义渡、义诊、义养等5支服务队;建设老年食堂并正式开放,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在乡土文化的温润下,“五义之乡”焕发新的活力与光芒,为乡村善治系上了柔韧的一环。

  眺望欢潭的远方,这个浦阳江畔的古韵村庄,不仅有诗,在绿水青山间,折射出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在乡土文化中,展现出了一张美丽乡村的崭新画卷。

  江水汤汤,新时代的欢潭故事还在继续。



作者:  编辑:谭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