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王建涌
访谈时间:2019年5月28日14:30
嘉宾简介:王建涌,萧山区经信局党委书记、局长,负责经信局全面工作。
访谈摘要: 5月28日14时30分,萧山区经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涌将走进萧山网直播间,与网友进行对话,就我区工信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与网民交流互动,听取市民建议。

  网友:实施高质量发展,萧山的优势在哪里?

  王建涌:我认为萧山工信经济在实施高质量发展,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在工业规模上,2018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553.89亿元,同比增长3.4%,占全区GDP总量的37.8%,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6.3%。工业规模在全省领先,具有绝对优势。二是在企业梯队上,2018年底,萧山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83家,涌现出像万向集团、恒逸集团、荣盛集团等一批千亿级的顶天立地大企业,工业企业强队优势明显。4家企业上榜“2018中国企业500强”,10家企业上榜“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2家企业上榜“2018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境内外上市工业企业22家,独角兽企业3家,准独角兽企业5家,全省“三名”培育试点企业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家,省级隐形冠军示范(培育)企业14家。三是在产业门类上,萧山制造业门类齐全,已形成化纤纺织、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这两个千亿级产业,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为新兴产业的产业体系,全区工业共有中国化纤新材料基地等区域品牌26项,块状经济特色明显。萧山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又有优秀的企业家队伍,这是我区实施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网友:作为制造业大区,萧山将从哪几个方面着重发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王建涌:在4月2日召开的全区创强大会上,我区发布了《关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总目标,萧山将着力构建产业、创新、空间、企业、智造、管理“六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到2021年,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以上。

  从结构质量、效益质量、创新质量、融合质量上,分别制定了具体目标。结构质量上,到2021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25亿元,年均增速达32%以上,力争达4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86亿元,年均增速达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60亿元,年均增速达25%。效益质量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速保持50%以上,2021年完成工业投资300亿元以上,其中高新技术投资达180亿元;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30万元;规上工业利润率提升至10%。创新质量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1%。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制造业双创基地(平台)1家。融合质量上,“两化”融合指数达110,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评价全覆盖、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至30万元/人?年。

  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规划”,萧山将重点围绕结构更新升级,构建高能级产业体系;集聚集约发展,构建强协同空间体系;增链强链补链,构建多层次企业体系;数字化转型,构建高效能智造体系;内生驱动发展,构建高水平创新体系;有效有序规范,构建高标准管理体系等6个方面开展工作。

  网友:实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集聚集约发展,构建强协同空间体系。现在萧山在大力推进城市化,我们的产业发展空间在哪,如何来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王建涌:确实早期萧山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土地、资源、劳动力等要素驱动的粗放式的发展,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必然要转向创新驱动的集约式的发展。

  重点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主要是推动 “1+4+X”平台经济体系建设。“1”和“4”分别是两带两廊整体布局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世纪城、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杭州空港经济区这四大平台。“X”则是特色小镇、科创园等的特色产业社区,包含“4286”在内的重点产业载体——四大产业新城即万向创新聚能城、智联科技城、钱塘金融城、三江智慧城;两大产业基地即浙江绿色制造基地(益农)、杭州桥南高端智造基地(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南区块);六个重点产业社区即风情科创中心、浙江民企总部园、浙江临港产业园、杭州红山生物产业园、杭州精密制造产业园、杭州新材料产业园。

  下阶段重点是以集中集聚集群为前提,实施《萧山区“两带两廊”产业发展规划》。聚焦“4286”产业载体,进一步突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世纪城、空港经济区、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平台的产业定位,腾出更多空间,集聚更多资源,谋划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产业创新大平台。提升特色小镇品质,加快推进以未来产业为重点的未来智造小镇、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图灵小镇、以城东智造大走廊为重点的临空经济区建设,做强智联科技城,大力引进国际创业创新项目,加快形成产业布局集约、功能配套完善、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

  网友:说到产业发展空间,萧山有很多镇街工业园区,这些园区接下来将怎么发展?

  王建涌:萧山工业园区很多,到目前为止,大概几百亩以上的工业园区有51个,占用的工业土地大概是5.2万亩左右。作为传统工业强区,当前,萧山进入资源要素瓶颈期,面临土地紧张、能耗居高等共性问题。

  为优化我区工业布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新旧动能顺利转换,今年4月我区发布了《萧山区镇街工业园区分类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为推进镇街工业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指明了方向。未来三年内,按照总量平衡、集聚发展、效益优先的原则,萧山将改造提升一批、优化转型一批、减量腾退一批,让镇街工业园综合效益实现新跨越、产业结构获得新优化、创新能力取得新成效。

  重点将加快提升镇街工业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公共功能配套,加大园区内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全面腾退园区内“四无”企业,实施旧厂区(房)改造和小微企业园建设。同时,萧山将加快培育和引进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做强做精园区内纺织化纤、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主导产业。

  网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数字经济很重要。萧山把发展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创强大会上也部署了发展数字经济“1385”计划,具体内容有哪些?

  王建涌:去年10月,我区发布了《萧山区数字经济发展四年双倍增行动计划(2019-2022年)》,并提出要实施“1385”计划:即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四年双倍增“一”个目标,到2022年数字经济总量突破720亿元,力争提前一年完成;以产业数字化标杆区、数字产业化集聚区和城市数字化示范区“三”区建设为主要内容,通过实施数字科技创新、产业平台打造、智能制造提升、数字企业集聚、龙头企业培育、高端人才汇聚、数字赋能发展、数字经济强基“八”大专项行动,做好组织领导、机制完善、要素保障、营商环境、氛围营造“五”大保障工作,加快打造萧山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

  萧山把发展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下阶段我们将重点在以下三方面发力:一是聚焦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数字化标杆区。我们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全面渗透,着力提升智能制造支撑能力,通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以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化纤新材料等主导行业为重点,深化“机器人+”“互联网+”“智能+”等应用,全力打造一批智能制造龙头示范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开发一批工业APP产品,解决一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推广一批驱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通用数字技术应用。 二是聚焦新兴企业引进培育,打造数字产业化集聚区。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信息、金融、新能源汽车、健康、旅游、文化创意和新材料“7+1”新兴产业,依托“1+4+X”产业平台,重点招引一批数字经济行业龙头企业。三是聚焦数字赋能城市发展,打造城市数字化示范区。以推进“城市大脑”“交通小脑”为抓手,有序推进全区统一视频监控平台等工作,构建数字城市和数字社会体系。

  网友:我区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有哪些?

  王建涌:2018年以来,我区努力抢抓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发展机遇,主动出击,积极健全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引进孵化培育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萧山区数字经济发展四年双倍增行动计划(2019-2022年)》、《萧山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实施细则》、《萧山区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文件,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化纤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并在产业发展空间上给予保障。比如,我们对数字化改造项目投资额超过500万元的“鸿雁计划”企业和数字化改造项目投资额超过500万元的“鲲鹏计划”企业,分别给予研发投入的20%、30%和设备投入15%、20%的财政专项补助,以有效调动传统企业数字化改造的积极性。

  应该说这些政策的支持力度都是比较大的,下阶段将加大政策执行力度。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原有数字经济企业做大做强,凸显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经济优势,并不断吸引国内外知名数字经济企业巨头布局落户,完善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完成产业链闭环。

  网友:目前萧山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王建涌:总量不是很大,但是去年以来,招引形势比较良好。随着我区工业大数据、视觉识别、数字影音、集成电路设计、智能汽车、机器人、增材制造、量子通信等先后落地,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落户的研究机构有中乌航空航天研究院、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研究院等,还有即将落户的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说明我们发展数字经济招引形势越来越好,对企业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政策的效益成效也比较明显。今年一季度,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规上主营业务收入56.47亿元、增加值2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9%和35.7%,分别高出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19.4、18.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首位。

  网友:现在全省都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萧山在这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王建涌:推动产业数字化,实施智能制造至关重要。我区在2017年就启动了推进智能制造行动计划,今年4月,我区又印发了《萧山区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主要目标是通过开展“六大”工程和实施“十百千万”行动(即培育10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建成100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实施1000个数字化改造试点项目;新增10000家上云企业。),建立起产业智能化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环境,建成一批数字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培育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应用模式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程服务机构。到2021年,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5%以上。

  其实近年来,我区在智能制造方面也开展了系列的工作:一是开展技术改造和智能制造应用。近年来,萧山有93个项目列入市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2018年,全区共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项目63个,设备投资41.11亿元,信息化设备和软件投资3.5亿元,工业机器投入2.28亿元,项目的技术层次不断提升从数字车间向数字工厂迈进。二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我区传化集团、万向集团、恒逸集团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列入2018年度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级创建名单,数量占全市第一。三是支持工程服务公司发展,集聚一批智能制造服务商。

  网友:我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情况怎么样?

  王建涌:其实我区龙头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早有布局。传化、万向和恒逸等产业龙头企业提前布局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大数据平台,并都入围了2018年度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其中,传化智能供应链服务平台是供应链长链的基础服务平台。目标是围绕物流应用场景,打通供应链各环节,实现供应链端到端一单到底的业务场景,形成供应链闭环生态圈。万向工业互联网平台(WXIIP)是以万向工业企业为基础,围绕工业设计、工业制造和工业服务全流程,开展企业上云、业务上云、工业 APP 的生态建设。恒逸化纤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化纤行业采用“公共云+企业端”的混合模式,在云端构建数据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工业知识模型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

  另外,我区也已启动建设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位于紫橙国际创新中心,处于图灵小镇和萧山“两带两廊”建设的中央创新区。目前,产业园已有20多家共建单位,将以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创新生态和人才生态为目标,聚焦工业互联网连接、平台、安全和服务四大核心产业,聚合研发—测试—转化—投资—孵化—加速六大业态,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建设,招引和培育百家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孵化千家创业创新企业、集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立足萧山、辐射全国、国际一流的工业互联网先进产业高地。

  网友:萧山还有很多旧厂房,这些厂房会如何改造?听说新的旧厂房改造政策已经出台,有哪些变化?

  王建涌:为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存量工业用地的利用质量和综合效益,推进我区工信经济高质量、集聚发展,加快产城融合和城市有机更新,我局牵头对原旧厂房改造政策进行修改完善,新的《杭州市萧山区旧厂区(房)改造提升实施意见》已于2018年12月印发。

  新旧厂区(房)改造提升政策在土地合法、规划符合的前期下,重点突出产业业态、城市形态、环境生态等方面,在优化项目准入、加快产业集聚、培育新兴产业、强化批后监管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完善。为引导集聚,重点鼓励经认定的工业园区内的旧厂区(房)改造,对散落在工业园区外的工业用地,原则上不鼓励改造,但对连续二年综合效益评价A类企业或区百强企业,且5年内未列入征迁计划,支持这类企业以创新用地方式建设科创园或小微企业园,发展新兴产业,具体项目报区旧厂区(房)改造领导小组“一事一议”同意后实施。对工业园区内的旧厂区(房)改造容积率原则上不得低于1.5,建筑高度上限50米。对散落在工业园区外的旧厂区(房)改造容积率原则上不得低于1.5,上限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或不得高于2.0,建筑高度上限24米。

主持人赵菲

现场提问

现场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