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19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首篇 > 正文

萧山深度融入大杭州战略研究

更新时间:2019年12月30日 10:47    内容来源:萧山网   

萧山深度融入大杭州战略研究

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杭州上上下下一定要强化大杭州的意识,树立整体发展的观念。萧山自2001年撤市设区以来,融杭步伐全面加快,特别是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萧山已经成为杭州向世界展示大国风范、江南韵味的重要窗口,一体化发展在全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萧山在主动对接服务的意识、导入资源要素的力度、加强市区沟通的机制等方面距离全面深度融入大杭州还有一定差距。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萧山作为省市发展排头兵,必须以更开放的格局、更积极的姿态,开启深度融杭新征程。

  一、萧山融杭发展的重要意义

  1.深度融入大杭州,是萧山主动参与国家战略的历史抉择。市委提出要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萧山必须抢抓机遇,深刻领会、认真践行。

  2.深度融入大杭州,是萧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势之举。近年来杭州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已成为一个集高端要素、人才、功能于一体的创新之城。萧山只有深度融入大杭州,才能借势借力、补足短板,实现内生动力和外部赋能双轮驱动,完成从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的破题转型。

  3.深度融入大杭州,是萧山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迫切需要。作为一个有着超150万人口的大区,萧山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不够高,必须以民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作为融杭工作的着力点和发力点,让萧山市民通过融入大杭州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二、萧山深度融入大杭州的总体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深度融入大杭州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抢抓“后峰会、前亚运”重大历史机遇,深度融入大杭州,主动接轨长三角,高质量打好“一二八”组合拳,加快实现赶超跨越,继续当好全省全市发展排头兵。

  到2021年,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平台、重大民生工程落地见效,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萧山深度融入大杭州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2%以上,力争4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城市化率达到78%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三、萧山深度融入大杭州的主要任务

  按照全方位、高起点、宽领域的要求,把握好格局与全局、主动与互动、有为与有位、战略与战术的关系,高标准实施“六接六区”工程。

  (一)坚持开放型联接,打造对外合作先行区。

  主动接轨长三角。全力支持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核心机场,建成铁路杭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与长三角主要节点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积极参与G60科创大走廊和沪杭科创共同体建设,加快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协同建设若干高能级创新合作平台。

  强化区域合作。主动承接上海辐射效应,推动上海科研溢出在萧山智造落地。深度参与杭州都市圈建设,加强杭湖嘉绍等城市间的沟通联接和一体化发展,共建杭绍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完善与市域内其他区县(市)的协作机制,构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相融共生的协调发展格局。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构建市区联动招商大格局,着力招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领军企业以及具有高成长性的创新企业。支持鼓励有实力的本土企业“走出去”。大力发展新外贸、新零售、新电商,积极参与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建设,全力推进杭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综合保税区。

  (二)坚持高站位承接,打造拥江发展引领区。

  全面实施拥江发展战略。认真落实《杭州市拥江发展行动规划》,高水平布局好沿江生态带、文化带、景观带、交通带、产业带、城市带,加快形成以钱塘江为主轴的市域一体化格局,共同打造世界级滨水区域。

  全面放大亚运综合效应。充分体现萧山作为亚运筹备核心区的担当,高水平建好亚运三馆三村和配套设施,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大建设、城市功能平台大提升、城市国际形象大展示,在城市品质、城市能级上实现大步迈进。

  全力打造高能级平台。全力推进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努力跻身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提升钱江世纪城国际化水平,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钱塘江金融城、国际化新城区”。发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优势,全力建设全国一流航空都市区。高起点建设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努力建设未来城市试验区。

  (三)坚持无缝化衔接,打造国际都市中心区。

  推动规划共绘。深入参与新一轮《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推进多规融合。突出萧山优势特色,明确萧山在大杭州发展中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强化市区各项专项规划衔接,确保萧山未来发展重大战略、重点区域、重要区块、重大项目的推进实施。

  加快交通互联互通。打好“22688”交通大会战,构筑 “五位一体”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共同推进轨道快线干线建设,形成轨道交通网。构建“四横五纵一连”快速路网,打通融杭“断头路”,增加跨江通道,路网密度基本与杭州主城区持平。

  共建现代化智慧城市。高标准推进“城市大脑?萧山平台”建设,建成一张网、一朵云、一个库、一个大脑、一批领域、一个展馆“六个一”体系,推进公安、交通、环保、城管、平安、旅游、医疗等领域集成应用,全面建成“移动办公之城”“移动办事之城”。

  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塑造国际化城市形象,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强化城市天际线等精细设计,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城市新地标。完善国际化城市软硬件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发挥国际博览中心、世界旅游联盟总部优势和亚运效应,努力建设国际会展之都、赛事之城。

  (四)坚持全产业链接,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再创民营经济新优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更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落实 “新制造业计划”,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做大做强本地企业与引进“大好高”制造业企业相结合,培育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和大企业大集团。

  高起点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进四年双倍增计划,发展壮大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按照“1+4+X”产业平台总体布局,加快以“4286”为核心的空间载体建设,全力推进万向创新聚能城、智联科技城等重大项目,加快数字经济重点平台建设,努力打造杭州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排头兵。

  强化产业创新协同。推动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建设一批创新合作平台,打造钱塘江科创大走廊。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支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升。

  (五)坚持一体化对接,打造美好生活样板区。

  共建美丽杭州。坚持环境立区战略,打好美丽萧山十大攻坚战,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面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17个小城镇基本达到美丽城镇建设要求,美丽乡村提升村实现全覆盖。

  共塑文化品牌。深入挖掘跨湖桥文化,做好浙东运河萧山段、茅湾里印纹陶文化遗址等保护与开发。加快实施浙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萧山园区等项目,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特色产业创新区。加强文化对外交流,展现“五个一”城市品牌,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

  共享民生服务。进一步打通公共服务共享通道,积极争取主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布局萧山,构建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健康萧山,积极构建全区“五治”格局,推进全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六)坚持全要素嫁接,打造创新生态标杆区。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让群众和企业有更多获得感。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落实稳企惠企各项措施,深化“民情双访”定向专访工作,精准破解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把萧山打造成为杭州乃至长三角人才、信息、技术的主要吸纳地。

  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加强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大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盘活力度,构建节约集约用地长效监管机制。优化完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和“标准地”制度,基本完成镇街工业园区分类改造提升工作。

  强化金融服务保障。推进钱塘江金融城、湘湖金融小镇“一城一镇”建设,全力打造浙江新金融中心。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撬动作用,积极探索“金融+产业”发展路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面落实“凤凰行动”计划,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0家,做大做强资本市场“萧山板块”。

   



作者:  编辑: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