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19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重点青少年帮扶帮教工作调研

更新时间:2019年12月27日 18:14    内容来源:萧山网   

  重点青少年帮扶帮教工作调研

  团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切实当好青少年权益代言人,更好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让服务触角延伸到更多青少年一直是团区委工作的任务,五类重点青少年(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残疾青少年这六大群体是团区委开展维权工作中的重点服务对象。

  一、基本情况

  前期,团区委开展“情暖青春”重点青少年关爱行动,启用精准服务2.0版本,实现了农村留守儿童、闲散青少年、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一级、二级残疾青少年1对1结对。在此基础上,团区委根据团省委获取的最新人员数据,第一时间排摸进行动态确认,并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数据补录。

  二、主要特点

  在团组织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各一级团组织高度重视重点青少年级以及残疾青少年的帮扶帮教工作,特别是镇街团组织因涉及面广、人员多,都能将这块工作作为团组织助推全域治理的重要载体,在帮扶帮教过程中也有一些固定的好的做法。

  一是做到范围全覆盖。镇街团组织根据给定的重点青少年和残疾青少年名单分层分类,保证区域内人员全覆盖。组织团干部和团员青年1对1帮扶,按照“1+100”团干部联系青年的工作要求,确保每一名重点青少年都有一名团干部或者骨干青年结对,做到全覆盖。

  二是做到内容多角度。重点青少年涉及面广,产生原因多样,诸如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不良行为青少年等。镇街团组织根据不同人员的特性分门别类从不同角度开展帮扶帮教工作。除了常态化的大范围走访慰问,还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活动。诸如针对留守儿童的暑期关爱计划,邀请暑期回乡的大学生志愿者给留守儿童讲家乡的故事,带他们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走出小圈融入大圈。针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侧重从心理关爱的角度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正确面对。

  三是做到方式人性化。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关爱,特别是重点青少年和残疾青少年更加需要关爱。但关爱需要注重方式,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镇街团组织都能在提供帮助的同时注重人性化关爱,注重保护相关人员的隐私,尊重相关人员的选择,特别是部分轻度残疾青少年,不希望自己的小问题被太多人关注,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不收到特殊关心的前提下正常融入社会生活。

  三、存在问题

  在各级团组织的努力下,目前我区五类重点青少年和残疾青少年均已实现1对1结对、年度联系走访次数均达2次以上,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走访调研的过程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形式轻内容。部分团组织在完成重点青少年和残疾青少年结对帮扶的过程中存在过分依靠形式,缺乏生动性的情况,机械地按照1对1帮扶、1对1监管的原则照搬照套,对哪个团干部、团员青年具体结对哪个重点青少年、残疾青少年,缺乏整体性、针对性安排,简单采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方式形式化完成任务,缺乏帮扶方式和内容的生动性,对青年少年的吸引力不强,该类青少年群体对这项工作无感,甚至个别出现反感的现象。

  二是重结果轻过程。部分团组织在结对帮扶帮教工作开展中存在过分注重结果,对过程缺乏监管的现象。部分团组织在实施过程中能按照1对1帮扶帮教,1对1监护到位的做法,一年走访3次的要求完成结果性指标,但在如何安排3次的时间间隔上缺乏统筹考虑,有的甚至在一个月内走访三次,仅仅从结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走访和具体内容的嫁接上同样缺乏考虑,只是到家3次,不能再过程中真正带去帮助。

  四、现状思考

  一是注重实质性帮扶。青少年帮扶帮教工作要从问题导向出发,注重给予实质性帮扶,不能流于形式只注重完成考核指标,要把帮扶帮教工作作为团组织关心关爱重点青少年和残疾青少年群体的重要载体来对待,在工作当中要根据不同个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帮扶,从真实需求的角度出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注重常态化帮扶。青少年帮扶帮教工作要从常态化实施的角度来开展,考核指标只是从完成任务的角度提出了最基础的要求,各级团组织在帮扶帮教的过程中要把依托具体项目开展工作,找到适合青年特点和个性的帮扶载体,做精做细帮扶帮教工作,为常态化开展打好基础,不然仅仅是简单的走访,两三次后将失去意义,必须让青年真正感受到来自团组织的关系,实质性的关系,常态化的关心。

  三是注重人性化帮扶。青少年帮扶帮教工作要从受助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没有人会愿意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甚至很多人不愿意让更多人知道自己是其中一员,因此各级团组织在开展帮扶过程中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绝不能仅仅站在给予帮助的角度开展工作,要体现人性化关怀,尊重青少年意愿。



作者:  编辑:姚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