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19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关于推进萧山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19年12月27日 18:14    内容来源:萧山网   

  关于推进萧山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调研报告

  区应急管理局理论学习中心组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自机构改革以来,区应急管理局聚焦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深入基层一线对全区应急管理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提出了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应急管理工作现状

  我区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目前,我区的应急管理体制基本理顺,应急平台建设正在起步,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应急队伍力量逐步扩大。

  但是,应急管理工作仍然面临了以下新形势、新要求:一是新时期应急管理工作的更高要求。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刚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组织了第十九次集体学习。这充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将应急管理体系置于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位置。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这些重要指示是新时代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理念与战略的重大创新,为我们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工作指南。二是机构改革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更高要求。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应急管理局整合了相关单位职责职能,职责发生了较大变化,当前,虽然机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但围绕应急体系建设的相关体制机制还没完善,还需要坚持边组建、边磨合、边应急,做好衔接工作,改变原来各部门单打独斗的应急状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和新办法,更加科学高效地履行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三是严峻形势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更高要求。我区地处沿海,且区域广、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随着经济增长、人口集中、城镇化推进,又增加了自然灾害的复杂性、衍生性和严重性。另外,虽然我区近年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但脆弱期、爬坡期、过坎期的阶段性矛盾并未迈过,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与全省其它区县相比,我区虽然自然灾害发生率相对较低、受到的威胁相对较小,但同样的是防范设施建设投入偏低、存在的短板也更多,加之历年来没经历过大灾,存在着群众对灾害的认识严重不足、防灾避灾意识较弱、减灾救灾与自救逃生能力不够强等问题。应急管理的基层基础较为薄弱。

  二、我区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区应急管理局已完成组建,但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人民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相对薄弱,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机构交叉、职能交叉、多头指挥、分部门管理的现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亟待加快解决。一是基层人员力量严重不足。目前,应急管理系统人员构成呈“倒金字塔”结构:国家、省、市、区应急管理编制逐级大幅减少,到镇街一级,应急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我区镇街应急管理职能分散在多个科、室,缺乏专员专职专管,基层队伍专业素质不够、无实际执法权、考核问责压力大等问题一直存在,影响工作在末端的落实。二是应急工作合力还未形成。目前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刚刚完成了组建,部分职能职责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组合划分,特别是各个指挥部以前的应急预案、工作制度、操作规范、风险等级、应急响应机制等不一致,各部门的联动方式局限于电话、会议、文件等初级方式,相关工作制度还需进行磨合健全,还未真正形成工作合力。三是相关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应急管理相关机制并不完善,预防和应急准备机制、预测和预警机制、快速响应机制、应急保障机制、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机制等还需修订完善,更需要从法律法规或标准规范上予以明确。

  三、推进我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意见和建议

  (一)聚焦应急指挥体系,着力推进科学化布局

  一是加快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在一期“5+5”应用场景投入运行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指挥中心二期信息化项目建设,实现与上级部门和区级单位的互联互通,实现各类应急信息资源的实时获取、共享和发布。二是推动安委办实体运作。从重点部门、镇街抽调人员到安委办集中办公,组织开展常态化明查暗访,充分发挥安委办综合协调机构职能。进一步向“平安考核”借力,科学设置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权重,探索实行安全考核“红黄黑”榜,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属地、行业、企业“三个责任”。三是加强应急管理全域治理。深化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以点带面深化应急管理“50条”清单运用,以减灾救灾示范社区、安全生产示范企业等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织密织细基层治理网络。

  (二)聚焦本质安全体系,着力推进社会化共治

  一方面,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实现政府、社会、市场参与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向社会“分权”,培育相关社会组织,通过政策引领、资金支持来打造其发挥的平台,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辅导、安全宣传、技术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特长,作为政府应急管理的延伸力量;向市场“分利”,建立市场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和自然灾害防治、应急处置工作的机制,以市场化促专业化,形成社会同频共振,齐力推进应急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坚持分层次参与,实现监管、防救、宣教工作能力现代化。一是借助社会化力量。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专家,及社会化服务机构力量,到企业一线协助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台账管理、教育培训等工作,弥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性与力量不足等问题;二是建立基层宣讲队伍。征集应急管理局、部门及镇街应急管理业务骨干、企业安全生产专家,成立有萧山特色的基层宣讲队伍,定期下乡入企、到体验馆的宣教室开展业务培训。培训课程进行录制、直播,充实萧山应急管理网络培训平台课程。三是建好志愿服务队伍。结合党员志愿者服务,立足岗位,开展培训咨询、救灾指导、安全检查等志愿服务;联合妇联、团区委、老干局等,建立“应急巾帼岗”、应急志愿服务队及应急文艺小分队等,开展好应急管理宣教“七进”活动。

  (三)聚焦应急防备体系,着力推进专业化建设

  一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互相衔接、科学有效”的预案体系建设要求,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重点推进应急预案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提高应急预案的行业部门覆盖率和基层群众覆盖率。并加强应急预案演练,统筹开展应急演练,提升救援队伍应急联动实战能力。二是统筹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统一规划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区域布局,按照“小专业大集中、大专业小集中”的原则,按任务需求有针对性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并统筹建立应急救援专家库。分类建立应急救援专家库,参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参与应急专业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参与突发事件抢险救灾、事故调查和风险隐患评估,为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三是统筹应急物资储备按照“常用物资分散储备、重点物资集中储备”的原则,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实现储备物资共享共用和动态管理,优化物资利用率。



作者:  编辑:姚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