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19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关于萧山区新文艺组织群体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19年12月27日 18:14    内容来源:萧山网   

  关于萧山区新文艺组织群体的调研报告

  萧山区文联理论中心组

  一、调研背景

  开展萧山区新文艺组织群体的调研,主要是基于三个原因:一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的讲话中多次强调:“新形势下,文联、作协要深化改革,工作向基层倾斜,服务向最广大文艺工作者拓展”;“要加强联络,延伸工作手臂,加强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凝聚起来,不断增强组织凝聚力。”二是落实中国文联深化改革的具体要求。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文联改革要将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更好适应基层和群众需要;根据《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文联要全面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更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由此,新文艺组织、群体必然纳入文联工作的重要对象,也是各级文联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三是呼应新文艺组织、群体自身发展的诉求。随着市场的繁荣、需求的旺盛,许多新文艺组织、群体迫切需要与政府加强沟通协作,借助政府平台更好地对接政策、整合资源、引进人才等,助推文艺事业、文艺产业的发展。

  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破解难题的指示,课题组进行了专题调研,目的是摸清我区新文艺组织、群体等的生存发展状况,分析对策建议,“跳出脚下看天下,走向民间寻奇迹”,从而更好地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激发能量,推动新形势下我区文艺事业的更加繁荣。

  二、调研开展情况

  本次调研采取“三管齐下”的方式进行。一是理论准备。在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方面,四川省走在全国前列,已出版《文化繁荣兴盛的有生力量——四川新文艺群体调研报告》四卷本,提出“四新组织”(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新文艺聚落和新文艺个体工作者)概念,并与传统文艺组织进行了区别界定:不依赖财政拨款,不占用行政事业编制。为此,课题组专程与四川省文联理论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联系,请教课题调研的有关情况,储备理论知识。

  二是“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企业、社团等进行走访,先后调研了杭州同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萧山区金莲花艺术团、萧山区金国荣青瓷艺术馆、楼塔万松岭美术学校、杭州新世纪文化艺术集团、杭州新青年歌舞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湘湖演艺产业园等。从艺术门类看,调研对象涵盖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曲艺、民间艺术等;从业务活动看,涵盖艺术培训、艺术交流、演出展览、策划服务、文化创意等;从组织形态看,既有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也有新文艺聚落和新文艺个体工作者。通过调研,了解企业、社团的发展现状和事业(产业)规划,听取企业对文联工作的意见建议,共同探讨双方畅通渠道、资源共享的理念做法。另一方面,组织、邀请下属文艺家协会进行座谈,了解会员个人从事艺术经营、培训、演出等的有关情况,为后期建立网络奠定基础。

  三是资料调取、分析。走访区市场监管局,查阅从事文化、文艺相关活动的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个体工商户)资料,以艺术培训、艺术交流、演出展览、策划服务、影视制作、文化创意、非遗保护等作为主营业务,基本涵盖了各大艺术门类。走访区民政局,查阅从事文化、文艺相关活动的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的资料,基本上以区文联、区文旅局、区社科联等为业务主管单位。调取资料后,对数据进行多轮筛查分析,了解萧山区新文艺组织、群体的面上情况。

  从规模上看,本次对新文艺组织、群体的调研涉及面广、基本情况复杂、数据采集量大、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在全区尚属首次,是一次创新性探索。从社会反响来看,新文艺组织、群体普遍对本次调研表示支持,对区文联主动联系、主动作为表示肯定,并对下一步参与文联系统相关工作、活动充满期待。

  三、萧山区新文艺组织群体的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8月底,在萧山区市场监管局注册的,业务活动涉及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影视、演出、文化经纪、文化交流、文化创意、非遗保护等的文化艺术公司、个体工商户近4000家;在萧山区民政局登记备案的,业务活动涉及文化、文艺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120余家。就从业内容来看,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依托特色资源开发地方文化产品。比如多位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通过艺术团、艺术馆、艺术工作室等形式,传承文化、传播艺术。典型的有金莲花艺术团、金国荣青瓷艺术馆、晚觉斋陶瓷印艺术馆、王泉元石雕艺术工作室等。

  二是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而出现的文艺群体和文化经营机构。比如文化公司、演艺群体等,典型的如新青年歌舞团、燕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新浪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基本上是新文艺组织和群体的主力军。

  三是顺应素质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延伸而生发的各类艺术培训。比如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方面的培训机构和从业人员,也占了新文艺组织和群体的小半壁江山,典型的如新世纪音乐学校、万松岭美术学校等。

  四是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相适应,自娱自乐,自发组织起来的文艺群体和文艺聚落。比如各镇街、村社、企业、行业群众自发形成的艺术团、合唱团、艺术馆等。

  四、萧山区新文艺组织群体的特点和问题

  作为市场主体,萧山区新文艺组织、群体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主动积极地面向市场、开拓市场,通过创作、培训、展演、交流等形式,推进文艺全面深入地融入社会各领域,显示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涌现出一大批专业水准高、社会影响力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具的行业领军企业、群体等。

  例如,杭州新世纪文化艺术集团,从乐器销售和音乐培训起步,潜心耕耘20多年,已经架构起线下艺术教育、线上音乐教育和学前教育三大事业群,目前旗下有4个校区、2所幼儿园、1个艺术教育综合体及1家线上科技公司,教职工267人,年培训规模26000人次,是目前杭州市教育培训机构中首家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教育集团,不仅位列浙江乃至全国音乐艺术培训机构的第一阵营,而且已经布局全球化战略,致力于打造一家世界级音乐教育企业。

  再如,始建于2004年的杭州新青年歌舞团,以“演艺产业化、产业立体化”为运营思路,下设9个机构,开发了综艺晚会、歌舞剧、基层公共文化内容生产、演艺产业园区运营等演艺产品,完成了国内外演出任务超过4500场次,服务观众超过500万人次,成为全国第一家新三板挂牌上市的文艺院团,是全国重点文艺团体、浙江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当然,由于组织分散、长期“自然发展”等各种因素,萧山区新文艺组织、群体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机构(个人)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政策把握有限,也就不能有效地顺应规划、享受扶持或规避风险,这一点在个别外地引进的、新成立的机构中尤其明显;二是政府与机构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对文艺资源的整合不能有效互通、优势互补,包括文艺人才、展示平台等;三是由于文艺从业者相对自由的个性特点,以及许多新文艺组织尚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财务、税收等都不规范,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壮大;四是文艺上下游的产业链还没有贯通,也就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发展成更成熟的业态。

  五、下一步探索

  针对我区新文艺组织、群体发展中的难点、痛点,结合文联的职能,建议可做如下探索:

  一是建一个库。进一步深入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分别摸清各艺术门类中新文艺组织、群体的面上情况和行业先锋,建立“新文艺先锋库”(暂名),后续的载体搭建、机制建设、品牌塑造等活动涉及的新文艺组织、群体,从该库(动态的)中选择。

  通过此次调研,主动与新文艺组织、群体、聚落和个体工作者建立联系,尤其是加强与带头人的联系,可使用QQ群、微信群等新媒介方式,多为他们在深入生活、教育培训、展演展示、宣传推介等方面创造条件。

  二是搭一个载体。成立萧山区新文艺组织联盟(暂名,或“促进会”),分别选取各艺术门类有代表性、规模性,并且愿意参加文联系统主流活动的领军企业、社团作为首批成员,以党建为引领,以文艺为纽带。既能打通文联与联盟成员之间的联络渠道,加强对它们的引导、联络和服务,特别是要对联盟成员的艺术活动在政治方向、意识形态上把好关;也能为联盟成员之间开辟沟通渠道,帮助其实现资源互通、共同发展。该联盟作为区文联团体会员,享受与各文艺家协会同等权利义务。

  三是建一个机制。推动相关部门,从人才、税收、场地、职称、评奖、金融等多个方面,对真正有价值的文化艺术服务类企业进行扶持,促进加速发展。例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改革,通过场馆平台共享共建、新文艺爱好者展演配套等多种举措,把新文艺组织、群体的文艺展演服务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承接政府“文化管家”项目。再如,创新公共文化艺术设施管理模式,探索社会化运营试点,鼓励有实力的民营文化企业、社团参与运营。同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通过主办、承办、协办、合作、志愿行动等方式,参与到新文艺组织、群体开展的文化艺术活动中。

  四是树一个品牌。纵向,积极贯通文艺上下游的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横向,积极推动新文艺业态与建筑、信息、制造、旅游、商贸、教育、体育、金融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跨界”成果。可以是像新青年歌舞团这样的“单项冠军”,或是像新世纪集团这样的“全能王”,也可以与萧山的美丽乡村、传统工业、数字经济等对接,丰富文化元素,强化文化和艺术对产业的内容支撑、创意提升,形成新的品牌效应。



作者:  编辑:姚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