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19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融入中心工作 讲好萧山故事

更新时间:2019年12月27日 18:14    内容来源:萧山网   

  融入中心工作 讲好萧山故事

  区文旅局多措并举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

  区文广旅游体育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萧山有8000年文明史和2000年建县史,是浙江文明之源头,境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有文保单位(文保点、不可移动文物)566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18项, 还有为数众多的名人资源。

  近期,区文旅局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围绕如何深入挖掘以“跨湖桥文化” 为代表的萧山文化,弘扬萧山精神,不断提升城市品牌和文化影响力,深入开展讨论和探索,提出了以下工作思路:

  一、 整合资源,成立博物馆联盟

  目前,全区共有萧山博物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楼曼文纪念馆、汤寿潜故居陈列馆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名人馆近20家,正在筹建的有G20峰会史料陈列馆、世界旅游博物馆、湘湖师范纪念馆等10余家,初步形成了国有博物馆、民营博物馆和各类纪念馆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各场馆单打独斗、游客冷热不均、展陈内容不足、服务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我局召集全区15家博物馆、纪念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成立了萧山区博物馆联盟,将散落在全区的各个场馆串珠成链,搭建起交流、宣传、技术三大平台,实现信息共通、资源共享、活动共办。

  二、广泛动员,形成社会合力

  针对目前文化遗产社会知晓率不高、保护利用文化遗产氛围不强的实际,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扩大宣传。用好传统媒体,在萧山日报定期开辟文化遗产专版,介绍文化遗产知识,发布文化遗产活动。开辟新媒体,开设了“萧山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二是组建队伍。寻找并发动一批区内长期致力于文化遗产挖掘的专家学者,成立了萧山文化遗产智囊团,为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丰富的史料依据。与团区委合作,成立了萧山文化遗产志愿服务总队,持续招募有志于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活化利用的社会各界人士,充分发挥各方面人才优势。三是开展活动。重点将在文化遗产日期间推出“全区文化遗产故事大会”,吸引广大市民、中小学生、村社干部参加,群策群力来讲好萧山故事,营造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良好氛围。

  三、 主动作为,融入重大战略

  在区级层面上积极谋划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萧山段文化带建设、浙东唐诗之路建设等国家、省市重大战略,目前正在开展运河萧山段口述历史抢救性记录、运河萧山段文化遗产历史资料挖掘、浙东唐诗之路萧山段资料收集等前期工作,为今后全面开发打好基础。在镇街层面上帮助各镇街挖掘本地文化遗产、名人资源,指导镇街策划、建设好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名人馆,今年将重点指导筹建进化茅湾里印文陶博物馆、河上侵华日军罪证史料博物馆、蜀山贺知章纪念馆,帮助义桥镇打响“浙东唐诗之路源头”品牌。在村社层面上指导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文化支撑,推动有条件的村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四、 创新思路,打造萧山模式

  探索成立由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老屋修缮专项基金,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历史建筑修缮保护,目前正在与有关方面对接。同时,为做好活化利用文章,结合“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的推广,通过村民、乡贤众筹资金、物料、人工、老物件等,多快好省地开展“村村都有村史馆行动”,目前已选择了三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努力实现“修一处老宅、办一个村史馆、兴一个乡村”,走出一条具有萧山特色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路子。

  下一步,该局将贯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严守文化遗产保护底线,全力推进全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建设文化强区中的独特作用,为萧山实现赶超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动力。



作者:  编辑:姚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