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19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基层党校教师如何用学术讲政治

更新时间:2019年12月27日 18:0    内容来源:   

基层党校教师如何用学术讲政治

党校萧山分校理论学习中心组

  日前,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指出,党校教师要用学术讲政治。这不仅是对党校教师提出的职业要求,也是党校教师应当肩负的使命担当。作为基层党校教师,面对的是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其文化程度、理论水平不一定很高,对理论的需求更趋于操作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所以在讲解的时候,必须要有基层的特色。换言之,就是既要上接“天线”,又要下接“地气”,既要把理论讲深讲透,又要让党员干部喜闻乐见。通俗一点讲,就是要让听众坐得住、听得懂,听了之后又能明白一些道理,增强一些信心,在工作上能派得上用场,发挥一定的作用。做到了这些,党课教育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如果坐都坐不住、听也听不懂,又怎么来提高教学效果呢?

  所以,我们基层党校教师在讲党课的时候,必须着力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可听性,二是可懂性,三是可信性,四是可用性。而要解决好这“四个可”,就必须从学术上下功夫,也就是通过我们的钻研、打磨,从学理上找到一些方法和途径,使得党课教育变得更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使得党员干部理解更加深刻、领会更加透彻,打心眼里觉得这一理论思想有道理、值得信赖。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党课教学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才能促使党员干部信心满满地去工作、去实施、去落实。具体而言,可以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努力“说准”,增强可听性

  所谓说准,主要是指讲解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力争一语中的。党课教学的性质决定,说准是前提、是要求。党课教学如果“跑偏”,那是要犯大错误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之前,必须对有关理论思想作深入地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基本内涵和理论精髓。对于授课者而言,当然这还不够,因为党课教学还有一个对象问题,也就是听众的需求问题。如果听众不同,需求也不同,只有照顾到不同听众的感受,才能满足不同听众的需求;只有满足了听众的需求,才能让听众打心眼里满意;也只有这样,党课教学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那么,怎么才能打动听众,把理论思想说到听众的心坎上去呢?简单地说,就是要把握好“三个准”:一是要搭准脉搏,做到因需施教。党校教师在讲解之前,必须要做好调查研究,了解学员在想什么?有什么样的理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搭准学员的脉搏,从而达到因需施教的目的。二是要找准问题,做到问题导向。在讲课之前,不仅要了解学员的需求,更要了解学员正在思考的问题,找到存在的困惑是什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党校教师讲课,不能闭门造车,否则难免会放空炮。比如学员目前尚未想到或者想不清楚的问题是什么?学员想到了但普遍存在误解的问题是什么?学员想到了而且也想对了,但不知道如何分析论证的问题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在讲解之前,我们要有所知、有所思。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三是要击准要害,做到一语中的。简单地说,就是学员最想听到的是什么?最大的兴趣点在哪里?我们必须事先知道。因为这是党课教学最要害的地方,只有找到了、击中了,这堂课的效果才会好。所以,找到党课教学的要害之处,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二、努力“弄通”,增强可懂性

  所谓弄通,就是要把理论原理、观点学说彻底搞清楚,做到融会贯通、简单明了。融会贯通是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简单明了是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让人一听就明白。要做到这两点,就必须从学术上下功夫,通过学术钻研,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繁杂问题条理化,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涉略面广,可谓博大精深,如果不从学术上下功夫,在学理上好好研究一番,是很难讲得清楚、道得明白的。如果自己没有搞清楚,就给党员干部去讲,难免把人家讲得云里雾里地。所以,作为基层党校教师,必须在学术上包括学理原理、框架结构、逻辑关系等方面作深入研究,真正理清其基本内涵、基本关系、基本立场。只有这样,才能使党课教学做到可懂易懂。具体而言,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要弄清基本内涵。用最简洁的语言,把这一理论思想的基本内涵概括出来,让人一目了然,一听就记住了。二是要弄清基本关系。作为一个理论,它一定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理论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讲解之时,必须将之梳理清楚。三是要弄清基本立场。学习理论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这一理论思想中所贯穿的思想精髓,即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贯穿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贯穿于这一新思想之中,使之成为了这一思想活的灵魂和精神实质。这是我们党课教学中需要特别强化的。

  三、努力“讲透”,增强可信性

  所谓讲透,就是把要讲的道理讲明白,让党员干部领会透彻、心里透亮。基层党校教师讲党课,不仅要讲明其学理框架与逻辑关系,而且要讲明其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于基层党员干部而言,有的时候认识的问题比之于其它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思想决定行动,思想通了,一通百通;思想不通,讲的最多也没用。所以,有些问题是绕不开、躲不过的,比如: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些问题必须在讲解时加以解答,如果不解答,或者说解答不到位,就会影响到党员干部的理解和领会。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一定会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往往会把这个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阐释,这样带来的教学效果也往往是比较好的。那么,有人要问,该怎么讲才最有说服力?简单地说,就是要用学术讲意义,要从学理上把意义讲透,讲出理论的高度、深度、厚度和广度,使人听了之后为之折服。一是要讲出高度。理论的高度最主要的是体现在政治性上。政治是方向,是灵魂。政治上的意义决定了这一理论的思想高度,而这种高度也反映了理论的权威性。二是要讲出深度。理论的深度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对相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上,只有有了创新,理论才能焕发新的生机。三是要讲出厚度。理论的厚度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对实践的指导上。任何理论都不可能脱离实践而存在,它与实践的结合程度就决定了其思想的厚度。四是要讲出广度。理论的广度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它的应用范围和涉略领域上,或者说是它所产生的边际效应上。可以说,理论的外延和纵深决定了思想的广度,同时也决定了这一理论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四、努力“夯实”,增强可用性

  所谓夯实,主要是指夯实理论的指导性和对实践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理论的最大意义就是实践。我们党课教学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学以致用,为了将课堂内容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帮助党员干部自觉地将理论用之于实践,推动地方发展。所以,衡量一堂党课的学术成就有多高、效果有多好,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能否促成党员干部自觉地利用好理论思想这一武器,自觉地用理论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夯实“三大基础”:一是要夯实党员干部的思想基础。要自觉地与党中央提出的政治要求相结合,通过党课教学,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揽“四个伟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的强大力量。二是要夯实党员干部的实践基础。要自觉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党课教学,帮助党员干部比较娴熟地运用理论来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只有这样,理论才会发挥作用,党课教学才会变得有意义。三是要夯实党员干部的作风基础。要自觉地与个人素质修养提升相结合,通过党课教学,帮助党员干部转变思想作风,提升素质修养。正如习总书记所要求的,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注重学习,懂得积累,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只有这样,人的修养修为才会提高得快。



作者:  编辑: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