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官河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更新时间:2018年1月17日 17:55 内容来源:
孙娟委员代表无党派的发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根基和文脉。而我们的官河,即浙东运河,在我区境内长21.6公里。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区的进程中,加强官河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首先,官河保护利用意义责任重大。2017年初,习总书记视察京杭运河治理工程时指出“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官河既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又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官河,意义和责任十分重大。
第二,官河保护利用文化价值突出。历经1700余年的官河是我国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沿线留下了寺庙、古桥等一系列功能相关、形态各异的历史文化遗迹,成为我区最具城市记忆的历史文化带。
第三,官河保护利用时机条件成熟。2016年我省已开始编制《大运河文化带(浙江)建设规划》,文化遗存修复保护等相关研究都已全面启动。在备战亚运会,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国际城区建设的背景下,官河的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官河保护利用可谓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那么当前,官河保护利用的现状与问题如何呢?
首先,重点遗存保护完好。官河城河段沿岸的祇园寺、江寺,以及跨于城河之上的永兴桥、市心桥等七座古石拱桥都是市级文保单位,连同竹林寺妇科、东岳庙、衙前农协旧址等都蕴含着萧山厚重的历史印迹。
但是,官河的水运功能逐渐衰落,沿线的历史遗存保护利用不够充分,当年的滨河繁华景象有待再现。
那么当前,我们要如何做好官河的保护与利用呢?我们建议:
首先要准确定位,注重顶层设计。要根据大运河浙江段的整体功能定位,做好萧山官河保护与利用的顶层设计,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原则划定官河遗产保护和建设控制区域,按要求实行分类分段管理,注重将已有景点、水道、历史建筑、商业设施等融于一体,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年推进。要注重优化功能布局,打造四大功能带,彰显萧山城市别样风采和独特韵味。
第二,要善做减法,强化综合整治。要结合官河周边及沿岸不同区域的规划定位,对沿河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提升。建议结合官河“五水共治”、沿线“城中村”改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的开展,依法强势拆除违法建筑,迁建、拆除一批与规划和将来业态或景观不符的建筑,使官河沿线建筑、文化、景观实现“一体化”。
第三,要尊重历史,严格保护古迹。要全面梳理官河沿线历史文化遗存,强化分级分类保护。同时要抓紧做好实物形态的保护,恢复其历史原真性。做好对祇园寺、江寺、萧山画院、老文化馆等文保单位和特色文化建筑内涵的挖掘和提升。
第四,要活态利用,有效传承文化。以官河城河段为例,建议制定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对城河周围沿街适合开发的建筑,尤其是城河街、文化路沿线的商业店面进行历史修复,引入合适的萧山老字号、传统工艺等非遗和文创项目,结合民俗节日,恢复如水上街市、官河茶馆文化等传统文化,打造成一条慢生活街区。
第五,要适度创新,激发发展活力。要在恢复官河良好生态,形成滨河开放空间的基础上,植入文化品牌、融入文化个性,集聚商业会展、旅游休闲等产业,恢复并创新官河的繁华景象。
第六,要落实责任,形成推进合力。建议设立官河保护与利用统一协调机构,由发改、规划、文化、旅游、住建、农水等部门和沿途相关镇街组成,牵头协调官河规划保护和利用工作,确保责任明确、落实到位。要善于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形成全社会合力,共同致力于官河的保护与利用。
官河见证了萧山这座古老城市的岁月更迭,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和乡愁。如今,它在期待着萧山这座现代化国际城区给予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的蝶变时刻!
作者: 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