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萧山要勇当"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排头兵。目标已定,战鼓擂响,全区上下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干字当头、行动至上,转变观念、创先争优,自觉对标先进,强化进位意识,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打造新亮点,培育新优势,实现赶超发展。本网特推出《萧山怎么干》专题,展现萧山新时代新作为。
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怎样干 > 萧山新篇章 > 正文

乡村振兴 萧山“解码”上路

更新时间:2018年9月25日 10:7    内容来源:   

凤凰坞村俯瞰

田园广场

  “留住绿水青山,守住淡淡乡愁。”长久在“钢筋水泥”中生活的都市人大多有一个田园梦。秀美的风光、传统农耕场景,蕴藏着从古至今的乡村美好意蕴。

  乡村,是一片希望的田野。近年来,萧山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三农”发展迅猛。激活村级集体,农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改善,乡村产业兴旺,城乡融合发展……萧山乡村建设交出了一份喜人的答卷。

  “乡村振兴”擘画了新坐标。萧然大地上将开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华章。

  一座座整齐划一的农家别墅焕发新颜,一颗颗种子在地里萌生新的希望,一个个美如画卷的美丽乡村浮出水面……面对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萧山踌躇满志,蓄势待发,必将继续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本版撰稿 记者 龚洁 钱嫣 杨圆圆 图片由区农办、河上镇提供

  这些,我们有点不一样

富裕乡村

  强村富民 乡村基础夯实了

  村村造起小洋楼,家家开起小轿车。这是不少人对萧山农村的第一印象。

  村级集体经济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我区坚持“富村”与“强村”结合、“造血”与“输血”并举,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和改革红利,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2017年,全区421个村(社)共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7.28亿元,村均达到410万元。

  2017年,衙前镇凤凰村村级组织经营性收入达到4408.06万元,蝉联萧山“首富村”。近年来,衙前镇凤凰村村集体共投入3.2亿元资金,推进“三园两区”建设,基本实现产业集聚、居住集中,建设多层集体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多层集体商铺3.5万平方米,年租金2600多万元。

  今年,凤凰村对决战全面小康发起了冲刺:村级可用资金达到500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净资产达到5亿元,村民人均收入55000元,力争提早实现高质量全面小康。

  官河边,绿荫下,一边是清清河水,一边是美丽村庄,老人闲坐畅聊,孩子追逐打闹,各有各的乐。“村里环境越来越好,集体经济越来越强,村民的福利也一年比一年好,生活在凤凰很幸福啊。”村民们发出这样的感叹。

  乡村振兴,其命唯新。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大跨越中,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

  萧山以改革为切入点,盘活农村土地资产,下好农村改革的“先手棋”。

  通过扎实破解农村改革难题,完善“三权分置”的农村承包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增加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深化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变农民为“股民”,全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截至目前,我区421个村(社)已实现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全覆盖,累计量化村级集体资产62.46亿元,产生股东85.99万人,其中14个镇街、112个村(社)、20.02万股东分红12.15亿元,人均分红6070元。

  2017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588元,增长8.6%,绝对值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

  萧山村级集体经济整体水平增长势头良好,但村与村之间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差距较大。不得不说,打好扶贫消薄攻坚战,能够有效增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后劲。去年,我区出台扶持欠发达村三年行动计划,以集团式帮扶的形式,重点对欠发达村实施项目扶持。2017年,全区54个欠发达村总收入村均120.25万元,同比增幅32.69%,经营性收入村均28.71万元,同比增幅49.23%,其中41个欠发达村总收入增幅实现10%以上,41个欠发达村经营性收入增幅5%以上。

  今年,全面实施消除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年内消除集体经济总收入100万元以下的村,到2020年底全面消除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薄弱村抱团发展集体经济,开展集中联建项目,补助资金最高可达300万元每村。

  最近,浦阳镇不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庄都盼着这个项目早日完工。“径游片中心农贸市场建设项目,我们主要通过统筹全镇10个欠发达村财政帮扶资金,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产权清晰、收益归村’的方式,在江南村区域内建造市场主体,总投资约1800万元,项目建成后投资收益可达到15%以上。”浦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资金来源由各村自筹和财政补助。建成后,不仅能帮助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并为当地群众提供部分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打造成为全区“欠发达村创收增收样板”。

整洁的村道

  航母引领 乡村产业激活了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农民增收脱贫的关键所在,是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动力支撑。

  2017年3月,由萧山11家园林企业组成的、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园林绿化企业——浙江绿色大地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从此,萧山园林绿化、花卉苗木业有了自己的“绿色航母”。

  浙江绿投业务内容涵盖园林施工、市政建设、景观设计、绿地养护、花卉种植、苗种培育、旅游规划、生态农业、人力资源、投融资服务等行业,结束了民营资本小企单打独斗、小打小闹的不利局面,彰显出无穷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截至2017年底,浙江绿投集团承建绿化施工、园林设计等项目面积约30万平方米,工程销售产值约2.6亿元,创利税1600万元。

  一年多来,绿投积极参与园林、市政、环保等方面的PPP与EPC项目的投资与建设管理,在修补城市、修复生态、修缮产业的贡献中,在发展壮大自身、承接更多园林绿化项目的过程中,加强对萧山花卉苗木的运用和推销,实现造福一方的企业美好愿景;同时带动一批园林绿化中、小企业走出“乡间小路”,踏上“城市道路”,迈向了事业的“高速公路”。

  我区坚持以抓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抓农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加快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农业现代化建设综合水平位居全省第七。

  从2017年起,以“资本+平台”作为发展引擎,打造浙江绿投集团和杭州萧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航母型农业发展平台。目前,除了发展稳健的绿投集团,杭州萧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在有序筹建,联合区内外优质农业经营主体,打响萧山特色农业品牌。由航母型农业发展平台引领我区农业龙头企业抱团取暖、做大做强。2017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55.69亿元,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40家,占全市四分之一。

  同时,萧山进一步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出台《萧山区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大幅度提高对新增设施投资、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项目的补助力度,鼓励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总投资2198万元,启动新一轮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优化发展动能,通过产业融合、新型业态、智慧农业、设施装备提升等技改投入,实现新老动力的转换。“南京农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萧山分中心”成立运作,依托南农大科技优势,培育优质种源(畜牧、水产、蔬菜、花木和茶果)、绿色健康食品、农产品深加工、生态休闲观光“四大产业”,推动集聚发展和提挡升级。

一村一景

  产城融合 乡村功能拓展了

  “我们员工普遍反映,上下班出行的交通不太方便,不知道政府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下。”今年年初,在河上镇的“民情双访”调研中,工作人员收集到近70条来自胜达集团、科百特等企业员工对出行交通不便问题的反映。

  “工业园区的企业离最近的公交车站有30分钟的脚程,员工上下班出行确实不方便。”在了解到实际情况后,4月初,河上镇将情况上报区里,并成立专项工作组负责此事。5月底,一条从萧山恒隆广场开往大桥工业园区的定制公交线路正式开通,这也是全区第一条工业园区定制公交。

  “年轻人来了,我们要做好准备。”据河上镇副镇长金畅益介绍,经过几轮全镇大规模的“腾笼换鸟”,河上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越来越重,亩均税收正在逐年提高。与此同时,大量外来人才、优秀的高学历青年也在迅速涌入河上,他们对周边环境的居住、交通、休闲、消费、医疗、教育等配套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着力提升城市功能,成为河上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休闲娱乐功能不足一直是河上镇综合建设上的短板,为打破“周末想看看电影、喝喝奶茶都没地方去”的窘境,河上镇一方面加强对全镇休闲娱乐配套设施建设,在中心集镇积极引进业态,特色小吃、非遗项目、小资空间、文创空间等相继入驻,打造繁华的商业街,就连公共自行车也“上线”了,并依环境而升级为了公共山地车。未来在这里,全区首个“古镇3D影院”和新华书店首家乡村书店“绿野书舍”也将相继开业。

  另一方面,河上镇目前正在规划打造一个“产业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产业新城。

  该镇日前宣布与知名产城运营商签署框架协议,探索以政企联姻的PPP模式推进产城融合,华夏幸福将在河上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展产业、空间、战略规划,从而将河上镇的高新产业、民宿、乡村旅游等多元产业融合,共同打造杭州的城市栖息地。

  以“做个有温度的小镇”为目标,在工业园区内部,河上镇正在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服务,探索花园式园区建设,启动“小镇客厅”园区综合体建设,让工业小镇既拥有城市的时尚生活功能,又充满乡村淳朴气质,发挥出小镇对高层次人才、项目、资金的吸引力,打造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人文荟萃、产业突显、宜居宜业的工业小镇,实现三生融合发展。

  过去依附城市的农业农村,不断崛起,成为“创新之都”中最富活力的重要一环;过去发展“慢半拍”的农业,迎头赶上,成为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之一……产城融合,就是不断实现城市功能向乡村的延伸,让乡村更让人向往。

村民喜分红

党建主题公园

    有效治理 乡风文明提升了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

  河上众联村村委会门前的村道,因路旁栽有百年的大樟树,树下建了小凉亭,常有村民前来乘凉、歇脚。近来,这条路的“人气”更加火热,因为众联村新季度的“功德积分排名榜”就立在路旁。

  加分事项30个,扣分事项20个,村民手册10项,每户有基础分60分 ,每季度公开评分一次,由村民选举的评议小组负责打分和记录。今年年初,众联村由全体村民表决通过《“五和众联”村民通则》,以公约的形式确定了村庄管理的基本机制——功德积分。如今,功德积分制度在众联村已运转两季度有余,村民眼里,每次公布积分榜都是一件大事。

  “分数高的家庭,肯定感觉面上有光,这是荣誉嘛。”来自联合自然村的村民马国才家庭在新季度的评分中获得64分的好成绩,排名全村第二。

  功德积分制度运行以来给村庄带来了哪些影响?“大家更有荣誉感了,对村里的事情也更上心了,”看完排名榜,在凉亭里歇脚的马国才表示,“就拿这条路来说,以前路上垃圾很多,因为大家都习惯随手乱丢垃圾。现在为了家庭荣誉和村里的荣誉,大家走在路上看到垃圾都会自觉捡起,不仅扔到垃圾桶里,还要做好垃圾分类。”

  在功德积分制度的推动下,众联村的乡风默默发生着变化,曾经的“软弱涣散村”,正在向和善、和美、和睦、和谐、和德的“五和众联”转变。“以前村里分家总是免不了吵吵闹闹,现在分家都分得很和平,吵架闹事的都绝迹了。”村民王梨花说,“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志愿服务队,服务来服务去,大家的关系就都变好了。”

  如果说,众联村村委会门前的小路,算得上是一条见证了村庄“功德”的路,那么,党湾镇新前村村头的路,就是实打实的“功德路”。

  在1996年以前,新前村的道路都是泥路,村庄戴着“欠发达村”的帽子,负债100多万元,基础设施落后,被称为“臭新前”。在乡贤翁崇良的帮助下,村庄开始了第一次主干道硬化工程。2008年,村里利用“千企结百村,共建新农村”等活动载体,与全村乡贤加强联系,引导他们积极回报家乡、造福桑梓,对主干道路实施硬化、亮化、绿化,村中心建起了健身休闲公园,村庄面貌大变样。

  为进一步凝聚乡贤力量,充分发挥乡贤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去年5月,新前村成立乡风文明促进会,这是杭州市首个村级乡风文明促进会。乡风文明促进会一成立,会长裘惠良就带头捐款46.5万元,在全村安装了监控设施,如今偷盗案件在村里已基本绝迹,有力地促进了“平安新前”建设。

  今年,村里规划了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将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综合性办事服务楼等一系列民生实事工程,预计总投资800万元。村里将建设方案向乡风文明促进会公布后,得到了会员们的赞同,大家纷纷表示愿意捐款,帮助村里解决建设资金缺乏的难题。

生态林道

  这些,我们在奋斗路上

  全域规划 引领乡村美丽蝶变

  要绘制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绝非一日之功,需久久为功。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萧山目前已打造出了一批示范样板,但如何串点成线、织线成面、组面成体,实现美丽乡村的全域绽放,我们依然在路上。

  萧山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安排,高标准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萧山五年行动计划。按照由点及面、先慢后快的原则,到亚运会召开前,将打造100个A级景区村庄,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为此,我区率先编制了《萧山区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导则》《萧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手册》,规范和指导全区美丽乡村提升工作,努力实现城镇有城镇的风貌、乡村有乡村的韵味。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诸如“醉美璇山下”“童趣东山”等特色鲜明的主题村庄。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萧山也开始进一步思考,如何将美丽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的新优势?只有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再以“美丽经济”反哺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得以持久。

  借助旅游南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等契机,萧山南片的美丽乡村正在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乡村旅游等,在提供大众休闲的同时,也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项富民产业。海鸟天地、云石星空、湘耕民宿等民宿稳步发展,戴村镇尖山下、骆家舍、方溪及河上镇东山、凤凰坞等村已形成相对集中的民宿经济发展区域,累计培育29家民宿示范点(户)。2017年,营业总收入突破3000万元,境庐民宿示范点年营业收入达795万元,海鸟天地实现营业收入335万元,登记入住游客逾2000人,云石星空、湘耕民宿年营业收入均在300万元以上。

精品民宿

    人才支撑 激发乡村创新活力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在建设美丽乡村、和谐乡村的路上,萧山也迫切需要锻造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助力开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去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萧山,突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政治功能,大力推动人才资源向农业农村一线集聚。发挥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作用,从区管干部、区管后备干部、“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和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拔了206人,组建成立了6支“乡村振兴工作队”和13支“人才科技服务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力支撑。

  工作队打“先锋”,服务队做“保障”,两支队伍覆盖21个镇街,相互配合,以昂扬的活力、满满的干劲,为乡村振兴挥洒智慧与才干。其中,“乡村振兴工作队”以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为己任,督促指导镇村两级制定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确保乡村振兴任务落实不出偏差,真正取得实效;“人才科技服务队”则以驻点帮扶、科技帮扶等形式,切实发挥专家库的智囊作用和服务队的精准服务作用,持续助力农村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融合转型发展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而在提升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素质方面,萧山也探索出了一套机制:

  一是构建“头雁领航、群雁齐飞、雏雁成长”的良好格局,开展村级组织换届“回头看”,实施村务专用聘用制管理,实现选聘结合、聘优汰劣,多渠道提升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锻造乡村振兴骨干队伍,使基层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发展优势。

  二是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坚持“万名农民进课堂”等既有载体,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全区实施农村人才专题培训6期,举办农村实用人才高等学历教育班4期,实施市级培训项目11个,完成农民素质培训1.4万人次。

  三是发挥“萧山人大会”“萧商回归”“萧然学子联盟”等平台作用,搭建优秀青年、乡贤返乡创业创新平台,吸引各类乡村人才、乡贤、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等在乡村一线建功立业,有效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

  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正在为萧山发出乡村振兴“好声音”蓄势加油,携手努力,共同走出一条符合萧山资源禀赋、彰显萧山个性特质的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  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