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聚焦区委十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 经济转型 > 正文

萧山创新进行时系列报道之三:创新主力军 萧山构建全球人才高地

更新时间:2018年1月4日 8:19    内容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前不久,在北京的萧山籍学子们的朋友圈被一封家书刷屏了。这封令人动容的家书来自于“我在北京,祝福萧山”萧然学子联盟北京站主题活动,在京各领域的萧山籍知名人士和优秀青年人才代表以及来自清华、北大等10余所高校的近百名萧山籍学子参加了活动。这是萧山广纳英才的重要抓手之一,用亲情、乡情激发促进萧商回归、人才回归、要素回归。

  从“萧然学子联盟”的成立到国际人才创业社区、湘湖“院士岛”、人才资源产业园,一系列创新人才社群规划逐步走到台前,并加快从文本概念走向实践探索,一条补上人才短板的路径已然成型。特别是,在新时代下,政府赋权、政策赋能,与企业市场能力相结合的人才服务管理改革正在萧山上演。

  人才理念之变

  在哥伦比亚大学硕士陈泠希看来,资金并非创新人才第一需求,创新生态才是当务之急。当携带“UltrAlpha全球量化投资智能平台”项目来萧时,他称自己被“感动”了,一眼相中萧山这片热土。

  “关注小团队、小创新,不以现状论英雄,更加着眼于人才的带动作用以及企业的未来成长性,有耐心也有耐力培养小企业。”陈泠希告诉记者,考察过很多县市区,但萧山给他的这种印象最为深刻。

  陈泠希的“印象”并不是个例,开发式创新、融合式创新,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给人才充分试错机会、试错成本,是不少在萧山创新创业人士的普遍感触。这背后,折射出的是萧山招才引才、留才用才理念之变,反映的是萧山逐步形成的人才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这“变”是转变理念、转变方式,靠的是思想解放、机制创新。曾经的萧山,增强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政策力度,比如比拼税收优惠、比拼项目资助、比拼廉价土地等要素资源。

  当这些传统途径作用接近天花板时,萧山启用了新途径:在政府赋权基础上,依托市场自身力量整合市场要素,打造充满活力、宽松容错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构建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和创业创新全领域政策赋能体系。毕竟,未来的人才竞争,说到底还是生态的竞争。

  比如出台市场化引才激励政策,鼓励广大民企投资建设科创园和众创空间,广泛调动市场主体引才积极性。目前,萧山民营科创园达18家,毫无疑问成为最重要的主阵地。

  人才载体之变

  春江水暖鸭先知。未来虽然具有极大不确定性,但最具敏感性、对时代趋势细节变化最敏锐、感受最深的,最终还是创新人才、科技企业等市场主体,也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萧山才能拓展未来发展空间,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把决策权前移到对未来有敏锐嗅觉的主体身上,探索打造人才社群,并以此聚集该领域的人才,主动拥抱未来。”区人才办副主任金聪表示,人才工作市场化,积极借助龙头企业带动效应,达到“以一个人引进一群人”的效果。

  人才是无边界流动的,但人才流动并不是无规律可循,口碑相传、专业集聚是最重要的方式。目前,萧山正从单个人才、单个团队切入,引进价值链最高端的创新人才,通过这批人才的行业影响力、号召力,招引更多创新人才,最终形成高端人才规模效应。

  最近,全球基因编辑领域顶尖的年轻科学家杨璐菡博士带着项目落户到了萧山,借助杨璐菡博士的专业眼光及人才观,以她为旗帜、标杆,萧山在“异种器官移植”为突破口的生命科学领域开始谋篇布局,已形成人才发展良好态势。

  而这一过程中,政策起到了赋能作用。据悉,当前萧山正在建立市场化人才评价体系,以市场化眼光评价人才项目,激发各用人主体在专业领域的引人用人潜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活力的“双创平台”“人才社群”。

  这个“人才社群”不仅仅是针对国内创业者,也瞄准国际人才。如今,萧山正大力推进钱江世纪城国际人才创业社区、杭州中俄人才创业园、中英产业新城等国际化平台建设,加强国际人才先行区建设,努力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和独特优势的人才高地,实现人才生态最优区之梦。



作者:  编辑:来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