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美丽乡村 > 综合新闻 > 正文

群围村:围垦地上的幸福村

更新时间:2019年6月18日 9:39    内容来源:   

群围村:围垦地上的幸福村

群围村:围垦地上的幸福村

  群围,即“人民群众齐心围垦”之意。脚下的这方土地,是老一辈人靠着肩挑背扛围出来的。数十年来,这种敢闯敢干、艰苦奋斗的基因已深深融入群围人血脉,引领一代又一代群围人接续奋斗。近年来,群围村抓住发展的机遇,大力打造美丽乡村,原先的“贫困村”也成为了如今远近闻名的“幸福村”。2018年村集体收入41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6000元。

  初夏时光,走在益农镇群围村的村道上,肆意铺排的绿色袭来,让人神清气爽。

  “我们脚下的土地可都是围垦围出来的。”群围村党总支书记郑剑锋边走边介绍,没有老一辈一担担地挑出来,哪里来的群围村。的确,从群围村的村名就能读出一二,即“人民群众齐心围垦”之意。

  围垦出来的新农村

  群围村现在所在的位置,原先为钱塘江滩涂地。1966年,原萧山县长沙乡、党山乡、夹灶乡三个乡在这一荒无人烟的地方开始围海造田。群围就是老围垦区三个移民村之一,全村农户都是来自原夹灶乡的移民。当年参与者利用肩挑手扛,花了6天时间,围起了防潮大堤。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将这一无人区变成了村庄良田。

  土地围起来了,村庄建起来了,但由于围垦而成的土地大多是盐碱地,发展受限,再加上交通不便,2006年前,群围村发展一直不太理想。“我刚嫁到村里的时候,这里条件不好,谁能想到现在能发展这么好。”11组徐大姐看着家门口的景致美滋滋的。徐大姐看到的是村庄日新月异变化,而其背后,是村委班子为了富民增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动足了脑筋,想尽了办法。

  “我们用足用好政策的同时,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从2006年的村可用资金26万元,到现在的400余万元,增长还是比较快的。”郑剑锋说。为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群围村将老村委房屋进行修缮,转租给企业。村里还将荒废的土地整理出来,平整后出租给种苗大户和企业。这些以前废弃的荒地,现在成了村里的“聚宝盆”,每年能增加集体收入。有了这些经济“活水”,原先“捉襟见肘”的村级经济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美丽成为乡村底色

  芳草萋萋绿树成荫,白墙黛瓦古朴雅致,清泉九曲绕村欢歌,宛若置身画中,让人流连忘返。“这两年,村里环境越来越好,特别是去年以来,村里真的是一月一个样。”村民老李笑着说。

  美丽乡村,先做减法。群围村在2017年先行先试,全域开展农村超面积辅房整治,为美丽乡村建设腾出了空间。“你看,一边是我们统一进行的立面改造,白墙灰瓦配上古色古香的窗棂,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再加上一些传统文化主题墙绘的点缀,提升了村庄颜值。”郑剑锋介绍,另一边则是新农村小区,村里匠心雕琢,对立面、庭院等进行了改造,让村民开门见绿、推窗见景。

  漫步在河边游步道,木质栏杆,延展的绿化带,让人心旷神怡;来到村里的中心池塘,则是一番草木围池,莲花朵朵盛开的美景……“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这是眼下在群围村感受到的风景。

  目前,村庄初步形成了金沙群围、精致菜园、大棚体验三大核心,城镇功能拓展、美丽宜居示范、绿色田园种植、门户形象展示四大功能区,配以南沙大堤景观带、友谊河滨水绿带来展示文化、美化环境,让美丽乡村富有韵味,更具活力。

  “我们不仅提升了硬件环境,建设中更加注重体现文化内涵。”在群围村入口位置,矗立着村标,寓意美好生活是奋斗的汗水浇灌出来的花朵;三根村史文化柱,代表村民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将村庄建立起来的艰辛,体现了村庄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当中垒加的石块,则象征着当年围涂造田的壮举,让“围垦精神”代代接力。

  如今,群围人又把视野瞄准特色高效农业,将果蔬种植与体验、采摘、观光农业相结合,把美丽乡村打造成为与田园相共融、与绿水相互动,具有沙地特色的美丽经济先行区,让这片“围垦地”变成“幸福村”。



作者:  编辑:孔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