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美丽乡村 > 综合新闻 > 正文

【“乡村振兴·萧山实践”系列报道之三】提升内涵气质之美

更新时间:2018年5月9日 10:16    内容来源:记者 王慧青   

  提升内涵气质之美

  ——“乡村振兴·萧山实践”系列报道之三

提升内涵气质之美

  靖江街道甘露村甘南横河边建起文化长廊。 记者 唐柯 摄

  萧山东片的沙地人,30多年前住草舍,30年后住小洋楼。生活条件变化了,但吃苦耐劳的精神却从一代代沙地人身上传承下来。这便是文明乡风之于乡村的魅力。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事实证明,只有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厚植乡村文化土壤,从精神层面把乡村振兴的旗子扛起来,才能让村民感受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才能更深入更持久地推动乡村发展。

  文明治村展现美好图景

  在萧山版图东面,现代化的萧山国际机场边上,坐落着一个迷人的小村庄——靖江镇甘露村。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邻里和谐。

  甘露村区域面积1.65平方公里,村民2138人。近年来,甘露村表现抢眼,揽获了全国、省、市三级文明村,以及浙江省卫生村、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春泥计划优秀村等多块金字招牌,愈发彰显出它的独特魅力。

  甘露村不仅是萧山乡村优美环境的代表,更是村庄治理的“活教材”。“我们村坚持以德治村,以文明乡风为抓手,从而带动村居环境改善和文化家园建设。”甘露村书记赵月夫的一席话,道出了这个东部小镇迷人的重要原因。

  作为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甘露村党委于2015年便展开部署,积极组织村干部,广泛发动全村村民,通过制定有效的考核评分标准和奖励制度,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如今,甘露村垃圾分类准确率已达95%左右。农村人居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质自然提高了。

  而在文明家园建设中,甘露村坚持设施提升和精神建设两手抓。甘南横湾水质清澈,周边环境优美,是甘露村村民晚饭后散步的好去处,河边的家风家训宣传栏是该村展示文明风尚的窗口。近年来,甘露村扎实开展“家风聚文明村风”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以“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为抓手,稳步推进文明家园建设。

  与此同时,加强对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的日常管理,成立民主法制学校,建立“甘露村学雷锋志愿者服务联盟”……一幅幅村民文化素质提升、邻里互帮互助的乡村生活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乡贤文化构建和谐家园

  如果说,文明治村是现代村庄管理的生动实践,那么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则是文化传承的体现。在萧山许多地方,反哺桑梓、泽被乡里的乡贤文化传统还在延续。

  梅东村是党湾镇的老先进村,新农村建设一直走在全镇的前列,获得了浙江省文明村、杭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区“十大和美之地”等一系列荣誉。

  梅东村党委书记施国军毫不掩饰地说:“我们村这些年的发展,与村中乡贤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这些年村里涌现出一大批爱乡人士,他们利用自己的学识、专长、财富等助推家乡建设。”

  蒋柏荣,是从梅东村走出去的著名浙商,致富后的他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2007年10月,他捐资300万元,用于梅东村道路、桥梁建设;2008年7月,在梅东村建立“百荣爱心养老金”,每年捐赠80多万元,分季度向村里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2010年5月,捐资100万元成立帮困救助基金,用于救助梅东村患重病或遭遇车祸等突发性灾难的困难村民……至今蒋柏荣已累计为家乡捐款1800多万元。

  乡贤发达不忘家乡发展,蒋柏荣并不是个例。去年,梅东村成立乡风文明促进会,村里许多企业家、乡贤纷纷捐资出力,支持村里建设。乡贤力量,已然成为梅东村未来发展的新动能。

  视线再从萧山东部转到南部,在戴村镇的尖山下村,乡贤帮扶助力乡村建设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2011年,由尖山下乡贤发起并创立的乡亲帮扶基金会成立,24名乡贤共捐款十多万元,用于帮扶村里困难学生、贫困残疾人士和遭遇重大疾病的困难家庭。

  而今走过八个年头,加入基金会的乡贤越来越多,帮扶的对象也越来越广。“今年我们村被列为区级美丽乡村提升村,为此基金会考虑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提升乡村软硬件环境上,以打造和谐家园为抓手,真正造福村中百姓。”尖山下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  编辑:孔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