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品质消费 美好生活” 诚信3·15 萧山在行动 > 新闻动态 > 正文

老年人防骗 律师来支招 这些保健品诈骗“套路”要认清

更新时间:2018年3月15日 16:20    内容来源:萧山网   

  萧山网3月15日讯 近年来,老年人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事件频有发生,如何快速识破“骗局”,切实提高老年人食药安全知识,萧山区市场监管局新街所开展了“老年防骗知识”专题讲座,为花城社区老人们现场答疑解惑。

老年人防骗 律师来支招 这些保健品诈骗“套路”要认清

讲座现场

  本次讲座特邀消保委律师团王剑波律师前来授课,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保健食品及预付卡消费中常见的问题,并用身边真实的案例进行讲解。在坐的老年人听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表示认同。在提问交流环节,大家纷纷对自己遇到的食药消费问题进行了提问。

老年人防骗 律师来支招 这些保健品诈骗“套路”要认清

药品回收登记

  讲座结束后,新街所还对花城社区的过期药品进行了统一登记回收。在场的居民表示,这么有意义的活动今后要多多开展,既清理了过期药品又得到了小礼品,何乐而不为。

  分辨保健品诈骗“套路”

  防骗指南收好了!

  1、偷梁换柱

  这里的“偷梁换柱”,指的是诈骗犯将保健品和药品的概念相混淆,吹嘘保健品本来没有的治疗功效,从而引诱害怕生病的老人上当。

  一些保健食品广告则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包治百病”、“比药品还有效”,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字眼,或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虚假承诺诱骗消费者。但事实上,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并不具有治疗功效。

  防骗指南

  告诉家里的老人“保健品本身没有治疗效果”的概念,提醒他们凡是强调其治疗效果的保健品都不能购买,“吹”得越夸张的保健品越不能买。

老年人防骗 律师来支招 这些保健品诈骗“套路”要认清

图片来源网络

  2、无中生有

  诈骗犯通常使用成本低廉且质量得不到保证的“三无”保健品坑害老年人,还会想方设法为其准备“权威认证”。

  某些商家发布非法保健品广告,假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或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其保健品的功效背书,还有保健品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措辞,从而诱导老年人对相关保健品功效深信不疑。

  防骗指南

  如果需要购买保健品,要在正规的药店选购,提醒老人不要光顾被大肆宣传的“地摊货”。购买保健品时要认准包装上的生产许可和相关标识,有条件的话可以帮助老人在网上查阅许可证编号是否真实。

  3、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是目前新兴的商品营销手段,骗子也通常使用这种方法拉老年人“上钩”。

  有些商家就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各种促销活动。甚至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使老年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进而花钱购买大量产品。

  防骗指南

  正规的保健品通常成本较高,一般情况下不会搞大型促销活动,提醒老年人要谨慎对待保健品的促销活动,不要因为贪小便宜而掉坑里。

老年人防骗 律师来支招 这些保健品诈骗“套路”要认清

图片来源网络

  4、笑里藏刀

  有些商家名义上是开展免费健康讲座、免费旅游活动,实际则是为了兜售保健品。邀请所谓“专家”、“教授”、“医生”现场谈养生,有些老年人因为盲信“专家”的话而买入保健食品或保健器械,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

  另有老人在参加义诊咨询、免费体检后,偏听偏信“医生”建议,把治病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保健品上,甚至拒不遵循正规医院医嘱,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防骗指南

  提醒老年人不要轻易参加非正规医疗保健机构举办的健康讲座和活动等,不要参与其中的付费项目,也不要因为以“免费”为幌子的促销活动而心动。



作者:首席记者 姚晨曦 通讯员 杨吉  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