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18年度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更新时间:2018年12月28日 16:14    内容来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萧山在“后峰会,前亚运”的历史机遇下,全面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乡风文明,对于谱写新时代新篇章,勇当“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排头兵,意义重大。

  一、萧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做法与成效

  萧山一直将基层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将美德萧山建设和文明行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区共有乡镇文化站22个、村文化室513个,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845362平米。建成194家文化礼堂、36家社区文化家园,“农家书屋”覆盖率达100%。共有全国道德模范1位,省市以上道德模范15位,全国省市好人69人,评选产生6届美德标兵。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国级文明镇、村(单位)4家,区级以上各类文明单位1000余家。聘请20名民间路长和40名市民监督员参与“最清洁城乡”工程,开展季度竞赛和“百万市民清洁大行动”。组织62个团体服务项目和127位辅导员在全区318个村、120个社区、55所乡村学校开展“春泥计划”工作。常态化开展“千场文化活动下乡”等二十余项大型活动。建立困难未成年人联席会议机制,累计为161位困难未成年人发放援助金496万元。建立“文明城事工作驿站”,2018年开展群众性宣讲活动100余场,组织志愿者开展交通文明劝导4万余人次。

  二、萧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萧山目前农村地域仍然广大,农村和外来人口众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尚有许多不足:一是各级认识仍然缺位;二是农民现代文明意识相对不足;三是落后生活习俗影响依然很大;四是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够;五是外来人口文明素质有待提升;六是脏乱差等一定程度仍然存在。

  三、萧山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立足市民化,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涵。

  一是推进农民市民化。要把农民适应城市生活的基本常识作为新农民的教育内容,推动并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引导新市民在法制的框架内参与城市生活。要通过教育培训、政策扶持、结对帮扶等方式,帮助农民在新环境中自主谋生、自主创业。

  二是打造教育综合体。要把社区教育、文化中心、文化礼堂、文化家园等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空间的多重功能进行组合,形成一个以培育新型农民为核心,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大力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

  三是建立骨干队伍。要依靠老干部、老党员协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各种矛盾。要组织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村民代表、大学生村官进行业务培训,使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2、完善机制,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一是保障机制适应城市化的需要。继续开展“双百结对”等活动,从单一的给村级经济“输血、造血”,向改善村级文化、村级管理转变。

  二是推动机制符合城市化的要求。要继续深化村务公开、规范村级民主选举、规范村级管理事务,使干部行政和选拔在阳光下进行。要深化文明村等创建活动,激励干部群众的成就感、荣誉感。

  三是化解机制体现城市化的发展。要在村级重大项目评议、村务公开制度等环节扩大群众参与度,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要继续利用“和事佬”“老娘舅”等载体,加强农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

  3、聚焦新时代,彰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性

  一是传统载体加入新兴元素。要把文明出行等与城市化要求和现代文明相符合的元素纳入创建体系。要充分挖掘具有民族传统及地方特色文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农村新风尚、弘扬传统文化。要让“新萧山人”参与第二故乡的乡风文明建设活动,提高“新萧山人”的文化认同度。

  二是创新方法体现时代特色。要把品牌艺术团建设与农村“种文化”结合起来,多用越剧、莲花落等萧山农民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多演身边的事。要积极引导村民建立各种群众性文化社团,培育先进的农村文化。要继续完善美德档案体系建设和美德人物宣传机制,提高知晓度和亲近度。

  三是加大考核刚性处罚。要探索研究提升市民素质工作方式方法,要探索科技手段强化对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处罚,要将文明指数测评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内容。



作者:  编辑:杜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