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18年度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专题 > 部门篇 > 正文

关于新时期“五老”人员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调查

更新时间:2018年12月26日 9:45    内容来源:   

  自从我区“五老”人员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五老”人员加入到这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中来,逐渐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至2017年年底,全区共有关工组织600多个,有4000多“五老”人员从事关爱工作,其中联系紧密、工作持续开展、成效显著,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约占25%左右。这些老同志长年活跃在服务青少年的第一线,始终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始终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深入开展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倡导文明风尚,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了正能量,展现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宽广胸怀和“退而不休、余热生辉”的可贵品质,为社会凝聚了正能量,赢得了社会广泛尊重和大力支持。

  一、新时期“五老”人员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基本情况

  我区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20多年来,广大“五老”人员积极工作,努力探索,无私奉献,在为社会提供帮助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充实又富有朝气,从他们身上显示出虽然年长却无不透露出朝气蓬勃的满满正能量。

  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五老”人员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具有以下社会整体效应。

  (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了贴心“守护神”。

  “五老”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其工作重点就是面对全体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使他们在学校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在校外接受思想道德和为人处世的教育,得到没有人可以替代的帮教。因此,广大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人员,实际上成为了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守护神”。临浦镇关工委“五老”、退休教师沈利根,了解到其一名几年前毕业的学生因家庭教育缺失,一失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解教后心灰意冷,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情况后,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不断地给他讲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从思想、生活等各方面关心他,希望他尽快振作起来,重新做人。还千方百计帮助他找到合适的工作;当他在个人问题上产生困难时,又苦口婆心地开导他,还联系周边几名党员同志,凑钱帮助他解决了燃眉之急。在“五老”们的悉心帮助下,这位一度失足的小青年不仅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还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宝宝。每每讲起自己人生的跌宕起伏,这位小青年及其父母亲总是十分感慨:“幸亏有了关工委老师的教诲和帮助”。

  类似这样的感人事例,在我区“五老”人员长期从事的关爱工作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有的孩子因一事的精神迷茫在行将走入歧途时,被及时发现问题的“五老”人员察觉,并及时施以帮教,得以把孩子从危险的边缘拉回来;有的学生因被老师或家长批评而一时厌学、逃学,幸得“五老”人员的及时帮教而快乐地回到课堂;有的青少年因性格内向等自身原因在遭遇挫折不能自拔时,也得到“五老”人员的及时引导,从而走出阴影……总之,从大量已有的实践表明,“五老”人员是一支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可替代的力量,这支队伍对于社会的贡献,有目共睹,理当大力扩展和不断完善。

  (二)从事关爱工作使“五老”队伍的丰厚资源得到挖掘

  “五老”人员中,绝大多数是从各条战线退休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这支队伍无疑是藏龙卧虎之地,有大量可资挖掘、利用的丰厚资源。他们中,有的曾经长期担任领导职务,有强健的政治优势和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有的长期从事学校教育工作,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取向和日常生活了如指掌;有的具备过人的一技之长,有可以进一步为社会服务的难得资源;有的爱心满满,能够以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有的虽然年长但却创新意识强烈,足以承担起新时期教育引导青少年的重任。把这些“五老”人员组织起来,形成的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正能量。

  萧山区关工委“五老”讲师团以李凌峰、宋力、缪岳富、卜尚德、何树德等为代表的老同志,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当中,他们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丰厚学识资源,为关心下一代呕心沥血,2016年被授予萧山区“最美老干部”荣誉称号,其中李凌峰同志还被评选为杭州市“最美老干部”;区关工委“五老”讲师团被评为“萧山区最美老干部团队”。

  在所有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人员中,有的曾经长期在高校工作,对青少年既怀有炽热情感又对他们了如指掌,利用自己丰富的学识、阅历,既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四处讲学,传授知识,又每年投入大量精力,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及其他社会领域的调查研究工作,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有的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悉心投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深受学生的欢迎;有的有多年从事法律工作的经验,退休后利用自身的优势,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取得较好效果;有的长期在领导岗位,对党、对祖国、对家乡怀有赤子情怀,自身也拥有丰富的各方面知识,利用自己的种种资源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成效明显。

  不少多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普遍认为,是关心下一代工作,使这支队伍中蕴藏着的各种资源和能量,得以充分发挥和有效挖掘,这无疑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

  (三)丰富多彩的社会工作使“五老”的晚年生活实现多赢。

  “五老”人员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使他们原本比较清闲的退休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活力。区“五老”讲师团的宋力老师,退休前是杭州齿轮箱厂子弟学校的校长,对学生怀有特殊的情感,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近10年来,他悉心备课,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得到各地的普遍欢迎。如今,不少企事业单位和村、社区,都经常邀请他去上党课,赢得大家的交口称赞,也使他的晚年生活丰富而充实。区“五老”讲师团副团长李凌峰,曾先后在高校、宣传部门、新闻单位和文化系统工作,社会阅历丰富,知识面广,他退休后兼任了大量社会工作,不仅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岗位上奉献力量,还在政协、宣传、新闻等众多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被人们誉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多面手”。区关工委“五老”讲师团的孔自强老师,利用自己孔子第76代孙的特殊身份,在国学、儒学领域潜心钻研,取得良好社会效益,2017年5月,应邀出席了第五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暨“儒学精神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区关工委讲师团团长王家安、关爱团团长华之藩、科技团团长缪岳富,退休后在关爱工作岗位上,带领老同志们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努力创新,悉心探索,成绩斐然。

  大凡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人员,普遍有一种深切感受,是关心下一代工作,既让我们更多地投入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之中,不仅开动脑筋,发挥余热,还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真的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实现了青少年、社会、家庭、个人的多赢

  (四)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良性循环。

  “五老”人员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完全是一种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意志支撑着。他们风里来雨里去,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当今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尚关爱,维护和谐的大背景下,这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形成了一道关爱社会、热心公益的绚丽多彩的风景线。在这样的良好风气带动下,不少原来退休后无所事事的老同志,也深受感染,纷纷加入到关心下一代的队伍中来,从而使社会风气的好转实现了良性循环。据不完全统计,到2018年6月底,全区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人员,已经达到4000人以上。

  二、当前“五老”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在看到“五老”人员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方面工作尚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甚至制约工作的开展,影响本来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有可能形成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恶性循环。

  (一)“五老”人员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积极性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和发挥。

  据统计,目前我区纳入“五老”人员的人数,约万人以上,而其中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4000人左右,占所有“五老”人员的40%左右。而其中工作比较正常的,能发挥一定作用的,仅占25%左右。“五老”人员中,尚有大量可挖掘的空间。如果我们的这支队伍能够再充实10个百分点,我们的社会将又能增强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力量,社会又有多少亟待帮教的青少年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关爱和帮教。

  深入分析之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与社会氛围不浓、组织发动不力、刚性保障缺失、个人理念左右都有密切的关系,而最主要的,是政府对“五老”人员从事社会工作的引导、发动欠缺,有很大关系。萧山区关工委“五老”讲师团近十年来,因年龄偏大身体欠佳不能继续从事关爱工作陆续退出队伍后,新充实吸收进来的新“五老”成员不足10人,年均不到2人。萧山老年大学临时党总支,去年上半年意欲成立老干部讲师团,发动全校460多名党员学员踊跃报名参加,最终组建老干部讲师团时,仅有区区四五个人。在探究其深层次原因时发现,家务事缠身、个人活动繁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参与“无用功”等,是其中重要的主、客观因素。

  (二)社会氛围不浓,关爱工作长期停留在“内部运作”模式。

  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引导,目前社会上对关心下一代工作,还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从社会上有相当数量的人,至今不知道“关工委”为何物的大有人在,甚至连一些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老同志,都尚不清楚“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什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的新闻宣传机构,也对关心下一代缺乏足够的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长期处于组织“内部运作”阶段,全社会至今没有形成强大声势和自觉行动。

  (三)组织发动不力,使“五老”从事关爱工作进展缓慢。

  组织发动更多的“五老”人员,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队伍中来,长期来进展十分缓慢,是一个最明显的体现。区关工委讲师团之所以缺乏新生力量,并不是他们没有广泛发动,而是社会上大多数老同志都不愿意加入。很多老同志的普遍心理,认为退休后是不是从事社会工作,组织上没有刚性规定,完全凭个人的兴趣爱好,于是,刚离开了工作岗位有可以喘一口气休息休息意愿的老同志们,有很多思想上想彻底放松心情的理念,很少有人愿意再被套上“工作”这一紧箍咒。尤其是部分有能力从事这一工作的老同志,更加固执地认为何苦“自找苦吃”——“有那闲工夫还比如干点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四)刚性保障缺失,导致“五老”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遭遇“瓶颈”。开展任何工作,毫无疑问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人员、场地、资金,都是不可避免要遇到的问题。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地方和单位,受到这些硬件缺失的制约,使得工作开展难以走上规范化道路。有的同志只能用个人出资来落实相关工作。

  (五)施展平台匮乏,让部分有志于关爱工作的“五老”人员无用武之地。

  在调查中发现,基层农村和社区,其实不乏适合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人员,他们也比较热心这一工作,认为关心下一代,这是老同志晚年积德做好事。可是,长期来处于没有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在调查中,不少基层老同志普遍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看到这一不足,更多的搭建平台,让老同志们有更多的发挥自己余热的平台。

  三、改进和完善“五老”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若干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调研组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供各级党政领导参考。

  1、充分发掘资源,形成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强大势头。

  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不仅是每个家庭的重要义务,更是各级政府、各类单位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目前的体制下,任何工作要想能够全力推进,非党政出面强行落实不可。为此,各级党政务必要以战略的眼光,很好运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关心下一代工作。要把其纳入各级政府行政考核范畴,并适当加大考核权重,切实改变目前基层对关心下一代工作可有可无的局面。

  2、出台激励政策,让从事更多社会工作的老同志感觉奉献的价值。“五老”人员是我们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宝贵资源,他们中隐藏着巨大的政治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学识优势、时间优势、亲情优势,把他们中的这些优势发掘出来,利用起来,对于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和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化城市,对于我们弘扬主旋律,增添正能量,对于我们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政府应当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和发动更多老同志为我们社会奉献余热。比如,在学习、参政议政、评优、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予无私地为社会发挥余热作出贡献的老同志以必要的回馈,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争做公益事业,个个抢尽社会义务的良好氛围。

  3、制订刚性规定,让每位“五老”人员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

  退休人员具有相对的自由,一般不受行政机关的约束,这是事实。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着的。传统的观念和通行做法,可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所打破。建议出台能激励每一位“五老人员”乃至所有退休人员主动承担一定社会工作责任的刚性机制。具体内容可根据每位老同志的学识、专长、兴趣、爱好、条件等,自主选择项目,自行加压奉献。

  4、搭建更多平台,让老同志有充分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

  目前,除了区关工委成立了“五老”讲师团、关爱团、科技团及个别镇、街道成立了“五老”队伍外,绝大多数镇、街,尤其的村、社区一级,至今普遍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五老”队伍,使得大量有志于关爱工作和无私奉献的老同志,感觉无用武之地,有劲没处使。为此,建议要全面发动镇、街和村、社区两级,根据条件和可能,逐步建立可供老同志发挥余热的平台。

  “五老”人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这一群体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宝藏的社会宝库,他们的政治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学识优势、时间优势、亲情优势等,如果发掘得好,利用得好,将会给社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源泉。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各级关工委的努力工作下,“五老”人员必定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并且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从事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乃至其他社会工作中去,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老同志应有的贡献。



作者:  编辑:杜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