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是全党与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详细]
您的位置:萧山网 > 勇立潮头奔竞萧山 > 勇立潮头行 > 正文

【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文化强区 萧山怎么做

更新时间:2017年10月23日 7:52    内容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文化强区 萧山怎么做

  这里,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主场馆所在地,是2022年杭州亚运会重要承办地——萧山,独有的八千年文明,璀璨的跨湖桥文化、吴越文化、围垦文化等,给萧山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名气和养分,更丰富了萧山人精神文化的内涵,让萧山在文化强区建设上的优势得天独厚、先人一步。 萧山的韵味,需细品;萧山精神的新内涵,正形成。 未来钱江发展,谁领风骚? 奔竞不息的萧山人,正挺立潮头。 八千年文化璀璨夺目

文化强区 萧山怎么做

围垦大地上耕作

  本版撰稿 记者 童志辉

  本版摄影 记者 金澍杰

  通讯员 翟文斌

  萧山文化,穿越“江湖”八千年

  1990年,湘湖畔的跨湖桥遗址首次发掘出土,一时引发各方关注。2002年,出土的独木舟及相关遗址经碳14和热释光测定,距今8000年,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独木舟。跨湖桥文化,掀开了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人类文明史的崭新篇章,把浙江的文明史整整向前推进了1000年,更有力地证明了,萧山,是浙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萧山从跨湖桥文化始发,经历了人文荟萃的辉煌历程。如今,跨湖桥文化已成萧山的金字招牌。连续八年的跨湖桥文化节成为萧山百姓的文化盛宴。今年,随着“从跨湖桥文化到峰会文化——联合国代表团中国萧山文化行”活动的正式启动,第八届跨湖桥文化节精彩开幕。此次活动以“文化联结世界”为主题,分为“萧山历史文化的国际化之旅”“萧山湘湖文化的国际化之旅”“萧山峰会文化的国际化之旅”三大板块。

  除了感受萧山文化之外,萧山区还与联合国中文语言中心、文化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三方共同启动了联合国文化研究课题:“中国城市文化国际化的样板研究——以萧山区为例”,重点研究在国际背景下研究萧山的文化发展定位,为萧山文化的国际化提供有行的途径研究。

  第八届跨湖桥文化节秉着传承历史最悠久、植根民间最草根、节目活动最原创的宗旨,一直持续到12月份,将举行中国早期玉文化论坛、萧山区首届诗词大会等十大主体活动及十项联动活动。通过开展各类文艺会演、文学创作、书画展览、全民阅读、非遗展演、体育赛事等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伟大的地域孕育伟大的文化,在跨湖桥文化的牵引下,萧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风生水起,“楼塔细十番”“浦阳翻九楼”“河上龙灯胜会”等国家级项目卓尔不群;“萧山绍剧”“萧山花边制作技艺”“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等省级项目声名远播;“天石微雕”“昭东剪纸”“丝绸画缋”等市级项目影响广泛,它们代代传承熠熠生辉,散发出独特的文化光芒。

  围垦精神,敢叫沧海变桑田

  20世纪60年代,萧山人民硬是靠着肩挑手提,围得滩涂361平方公里。可以说,萧山四分之一的土地是靠围出来的,这是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不久前,萧山本土作家俞梁波创作的《大围涂》出版发行,面对记者的专访,他敞开心扉畅谈了创作体验。而正是这本长篇现实主义小说的出版,再次勾起了几代人共同的回忆。

  回首60年前,如今的萧山围垦大地还是一片茫茫江水,汹涌澎湃的钱江潮曾经疯狂地吞噬着南岸的田野,屋舍毁坏、田地失陷、人畜淹死……制服滔滔钱江潮,让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再沦为沧海,一直是萧山人民的夙愿,直至新中国诞生,这一灾难的岁月终于宣告结束。1966年,萧山原党山、长沙、夹灶三个公社在群众自发小规模围垦的基础上成立了“益农围垦海涂指挥部”,正式拉开了萧山人民长达近半个世纪大规模治江围垦建设的序幕。

  20世纪70至80年代,滩涂围垦建设如火如荼,数十万萧山人带上一副土箕,肩挑手抬,踩着冰地,冒严寒,顶北风,一担担、一块块的石头筑起了一道道防洪大堤。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得以应用,1993年的一万三千亩首次机械化围垦,基本实现了由肩挑背扛的人海战役向机械施工的转变。

  汗水、鲜血乃至生命,一次次围垦,萧山人民以其勇气和智慧,树立了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崇尚科学、求实创新,万众一心、协调团结的“围垦精神”。

  2005年, 经济强区的名声让萧山享誉全国,萧山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针对土地制约的矛盾及时提出了萧山区钱塘江规划治理线内最后一期围涂的要求。水陆立体施工、昼夜全天施工、高低坝配套施工、宽窄坝同步施工,难题一一被破解,1.78万亩土地,4年圈围任务2年完成。萧山人民再次创造了一个围垦奇迹。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33期围垦建设,54.16万亩新围土地,使萧山的版图向外拓展了近三分之一,实现了萧山人“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沧海变桑田”的不屈矢志。

  “其实‘围垦精神’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是敢于拼搏的精神,敢于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的精神!”俞梁波说,“围垦精神”是属于每个萧山人的精神,我们有责任将“围垦精神”发扬光大,带向更远。

  勇立潮头,萧山精神永不停步

  “喜奔竞、善商贾”,这是萧山自古便有的文化传统,它一直流淌在勤劳而智慧的萧山人民的热血中。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传统表现为战天斗地的围垦精神;在20世纪八十年代,它表现为“历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在20世纪九十年代,它表现为“抢上头班车、抢抓潮头鱼、抢开逆风船、抢进快车道”的“四抢”精神;而在今天,萧山精神有哪些写照?又被赋予了什么新的内涵?

  众所周知,萧山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新一轮发展路径: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新使命,以三大主线为总纲,以“全域城市化、区域一体化、城区国际化”三化联动为突破口,大力弘扬“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G20服务精神,抢抓“后峰会、前亚运”机遇,努力打造体现世界名城风貌的现代化国际城区,昂首阔步走在全省发展最前列。

  今年以来,我区各镇街、村社区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征迁清零”、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民生保障等重点,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以铁一般的作风,干出了势如破竹新气势。譬如,戴村镇通过实施四项制度,打造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铁军;宁围街道狠抓城中村改造,干出了宁围速度;瓜沥镇率先打响一季度各项工作攻坚战,剿灭劣Ⅴ类水工作走在全区前列;义桥镇坚持招商引资、转型升级、退二进三“三驾马车”并行;河上镇东山村走出了一条民宿经济、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子,打响了萧山民宿的品牌;北干街道工人路社区用新方法整治老社区,有效改善了棉北里的面貌……一项项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犹如一面旗帜,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和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崇高的奉献精神、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主要内容的G20服务精神,正是萧山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独特基因。

  当前,萧山正处于抢抓“后峰会、前亚运”历史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变道超车的黄金期,正处于抢抓杭州“跨江发展、拥江发展”战略机遇,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区的关键期。萧山要实现新的腾飞,必须把萧山精神和G20服务精神弘扬好和践行好,使之成为激励我们创业创新、进位争先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鼓舞我们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支柱,成为鞭策我们求真务实、执着奉献的强大道德力量,推动我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作者:  编辑:桂信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