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首届萧山人大会 > 新闻快递 > 正文

我的浦阳江流域考古生涯

更新时间:2017年11月15日 15:42    内容来源:   

作者:蒋乐平

我的浦阳江流域考古生涯

  从1999 年开始,我作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业考古工作者,正式涉足浦阳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考古。近20年来,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其中尤以萧山跨湖桥遗址的发掘、跨湖桥文化的命名和浦江上山遗址的发现、上山文化的命名最为精彩。选择浦阳江作为自己的考古区域,除了有学术方向和工作安排上的原因,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是我本人就是喝浦阳江的水长大的,对浦阳江有原始的感情。我祖籍诸暨,出生于诸暨,在诸暨读完小学和中学。实际上,读大学之前,我除了推手拉车帮父亲到富阳、萧山各卖过一次稻草之外,从未离开过诸暨。1981年,我被中山大学录取,读的是人类学系考古专业。1985年本科毕业,分配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从此在杭州落窝为安,未曾有过变迁。我的工作方向是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前十余年,主要从事河姆渡文化考古,主持发掘了象山塔山、北仑沙溪等遗址,对河姆渡文化有了较深入的认识,这是后来浦阳江流域考古取得突破的基础。1996年,单位安排我负责杭金衢高速公路建设的前期考古调查,从衢州到杭州一路走下来,在萧山博物馆倪秉章先生的帮助下,于萧山、诸暨交界处的诸暨次坞楼家桥村,发现了楼家桥遗址,并在1999 年—2000 年,主持发掘了楼家桥遗址。楼家桥遗址距今约6000 多年,文化面貌与河姆渡文化较为相似,与萧山跨湖桥遗址反而有较大的差距。

  跨湖桥遗址与楼家桥遗址同在浦阳江下游,距离更近,应该怎样去理解两者的差异呢?跨湖桥遗址发现于1990 年,碳十四测年数据表明,跨湖桥遗址的最早年代为距今8000 多年,比河姆渡遗址早了1000 年。

  这本来应该是惊人的发现,但学术界对此将信将疑,一种观点认为遗址的年代至多6000 年左右。否定跨湖桥遗址年代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陶器“过分”成熟,甚至比河姆渡陶器更规整,不可能比河姆渡文化更古老。这是一种“单线进化”或叫 作“一根筋”的认识观念,当时的主流认识是,钱塘江以南地区的史前文化都属于河姆渡文化谱系。那么,跨湖桥遗址的位置又在哪里呢?8000 年不行,6000 年也不行。显然,认识在某个地方发生了偏差。

  2000 年,我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了“浦阳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调查”的课题项目,目的是想弄清楚浦阳江流域的史前文化的真实内涵,并以此作为改变旧观念、旧认识的突破口。

  2000 年9 月,调查工作正式开始。11 月,我第一次来到跨湖桥遗址。其时,距跨湖桥遗址第一次发掘已经过去整整10 年。这10 年间,遗址所在萧山城厢砖瓦厂一刻不停取土,已经挖出了面积达10 多万平方米的大深坑,跨湖桥遗址已经面目全非。经过调查,终于在取土坑的东面,发现了遗址。后来证明,所剩的遗址已经十分有限。剩下多少?参观一下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就知道了,遗址基本留在遗址厅里,大约六七百平方米,半条独木舟已经被抓土机抓没了。因此,现在的跨湖桥遗址完全是这次调查抢救回来的。如果我们迟去数月乃至数天,就没有现在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了。

  浦阳江流域考古调查成果非凡,除了重新发现跨湖桥遗址,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浦江的上山遗址。与跨湖桥遗址不一样,上山遗址完全是新发现,原来没有任何印记。经碳十四测年,上山遗址年代达10000 年,又比跨湖桥遗址早2000 年。这两大发现,推着我进入了考古生涯最为忙碌的岁月。部分“流水账”如下:

  2001 年,上山遗址发掘。跨湖桥遗址发掘。跨湖桥遗址发掘资料的室内整理研究。

  2002 年,筹备“跨湖桥遗址学术研讨会”。“跨湖桥遗址学术研讨会”在萧山成功举行。跨湖桥遗址被评为全国“2001 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湘湖地区考古调查。跨湖桥遗址再次发掘,独木舟发现。2003 年,跨湖桥考古报告的编写。独木舟现场保护。下孙遗址调查和上山遗址考古资料初步整理。下孙遗址发掘。

  2004 年,编写跨湖桥考古报告。上山遗址发掘。校对出版《跨湖桥》考古报告。“跨湖桥遗址学术研讨会暨《跨湖桥》报告首发式”在萧山召开,“跨湖桥文化”正式命名。

  2005 年,访问澳大利亚拉楚布大学,第一次向国际学术界介绍跨湖桥和上山的新发现、上山遗址发掘。

  2006 年,上山遗址发掘。筹备学术会议。“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浦江召开,“上山文化”正式命名。

  2007 年开始,根据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上山文化的批示精神,考古工作从浦阳江流域逐渐转移到钱塘江大流域。跨湖桥文化遗址和上山文化遗址分布范围逐渐扩大,永康、龙游、金华、武义、义乌等地陆续发现跨湖桥文化和上山文化遗址。我也马不停蹄地继续着一次接一次的考古工作……

  忙碌的同时,是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荣誉。

  作为一个学者,我关注的重点是学术。跨湖桥和上山遗址的发现,使浙江考古在早期新石器文化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推动了国际学术的发展,尤其在稻作农业起源和独木舟、漆器、陶器的研究领域。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的谱系因此作出了很大的调整和改变。个人的成果也有较好的体现,迄今,我在国内和国际的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和合作发表的论文60 多篇,出版的学术著作7 部,其中我主编的《跨湖桥》考古报告获2004 年度“全国文博十佳图书”奖,专著《跨湖桥文化研究》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因为考古发现与研究的特殊贡献,我获得了浙江省文化厅“省级文化系统十大岗位模范人物”荣誉称号,在此感谢萧山博物馆、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等的帮助。



作者:  编辑:唐超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