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首届萧山人大会 > 新闻快递 > 正文

商界常青树

更新时间:2017年11月15日 14:51    内容来源:   

    作者:万向集团提供

商界常青树

  一

  1944 年12 月16 日,鲁冠球出生在钱塘江畔的农民家庭。看到祖辈日出而作日

  落而息仍然贫困,立志要摆脱这种命运,进城当了工人,学打铁3 年期满,赶上自然

  灾害,城里精简2000 万人,从农村来的他成为其中之一。

  “工人梦”破碎,摆脱贫困的决心依旧。回到农村,围垦运动正如火如荼,钱塘江江堤上,红旗招展,上工时小板车车轮飞转,下工时自行车铃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可是,车子一旦出了毛病,却要推到老远的镇上去修,实在不方便。瞧准了是个赚钱的机会,冒着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鲁冠球在钱塘江边的浅滩处支起了四面透风的茅草棚,一只盛水的木盆、一条摇晃的板凳、一套东拼西凑的工具,修车铺就干起来了。

  民工的板车经常是晚上送来早上取,鲁冠球经常干到半夜,风餐露宿,多次险些被潮水卷走。一次半夜修好车倒头便睡,越睡越冷,睁眼一瞧,四周一片汪洋,草棚成了汪洋中的一条孤舟,直到民工们来上工,才救起骑在草棚顶上的他。

  大家都说,鲁冠球这孩子胆大、命大、干劲大。这样赚了点钱,开了粮食加工厂,水、电、厂房受刁难,结果背上一千多元债务,只好卖掉祖宅还债。靠在城里学的手艺,又开起铁匠铺,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屡割屡生,六年换了七个地方,直到1969 年物资短缺,国家政策松动,鲁冠球的铁匠铺才以农机修配厂的名义,安定下来,万向由此正式创立。

  二

  这个时候的鲁冠球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跌跌撞撞中,走在了开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队伍的前列。千千万万个和他一样的农民,怀着对改变命运的急切和对过好日子的执着,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艰难生长。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饱尝了那个时代创业的全部艰辛,始终干劲十足,因为他们坚信,怨天尤人没有出路,消极悲观走向死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982 年的一天,萧山县召开千人大会传达和落实中央关于在农村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精神。台上,县委书记满怀信心地做着动员, 台下,大家边听边算经济账。当听到县委书记说乡镇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责任制时,鲁冠球第一个站起来,大声说:“我要承包。”

  台上的县委书记大声回答:好,我们支持你。台下参会的人也都为他鼓掌。坐在旁边的人小声地提醒他说,你也不算算账就喊承包,他说,我搞承包不是为钱,是为了要经营自主权。就这样,1983 年春节刚过,鲁冠球就和乡政府签订了厂长个人风险承包合同。当时,厂长承包制在全国刚刚开始试点,鲁冠球的“风险承包”开了三项先例。

  第一、承包者自己加压,自己把政府下达的每年利润递增10%的指标提高到

  20%,翻了一番。第二、以个人财产做抵押,他把自家2 万元的苗木做了抵押,完成利润超出部分奖励承包者5%,减少部分由承包者赔偿2%。第三、企业的权力扩大为:厂长可自主选择企业经营班子,可自主招工,自主在职工总数1%范围内对有特殊贡献的员工晋级加薪,自主从员工浮动工资中提取25%、从超承包利润指标中提取5%奖给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这份合同后来成了浙江企业承包改革的范本。

  三

  承包以后,鲁冠球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内部建立承包责任制,实行超奖减赔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花钱选送44 名高中生到大专院校定向培养,并首开乡镇企业出钱录用大学毕业生的先例。结果,承包第一年效益就出来了,他个人可以拿87000 元的奖金,在当时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于是有人向上递了一份材料,说这样做“发财的发财,发呆的发呆”,要两极分化了。上面派来了调查组,全县也议论纷纷。幸好,真理标准的讨论已经使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县领导一锤定音:“搞承包没有错!”

  当他把能拿8.7 万元奖金的事告诉妻子章金妹的时候,妻子不敢相信,最终鲁冠球没有拿这笔钱。多年以后还有人问他当年为什么不拿,他说,我搞承包主要是为了争得经营自主权,我知道,只有把钱留在企业,才能凝聚人心,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但是,不可否认,这背后确实有不敢拿的心理,虽然,有许多上级领导让我拿,但我清楚,社会未必认可,这是当时的现实,之后企业的蓬勃发展也证明了我选择的正确。

  在改革开放初期,鲁冠球的一系列做法,不仅承担了风险,更具有开创性的意 义。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环境下,在浙江乃至全国企业改革的探 索中,鲁冠球以他特有的改革智慧和创新意识,一次一次走在了历史潮流的前沿, 承担责任,超越自我。

  四

  无数挫折让他懂得,听党的话跟党走,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稳。经多次申请,1984 年4 月,鲁冠球加入党组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仰,对党忠诚、向党负责、为党分忧成为他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方向。

  他多次受邀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礼堂等地作《通往共产主义的路就在脚下》的报告。在企业内部他坚持每年为党员上一次党课,时刻告诫员工,不仅在中国, 在世界的任何国家,万向人都要听党的话跟党走。他十分重视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以此指引企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他的学习文章《加快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等多次在《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媒体发表,深受企业界人士欢迎。

  在鲁冠球带领下,万向企业日创利润,从上世纪70 年代1 万元增长到上世纪

  80 年代10 万元到90 年代100 万元,2009 年企业日创利润达到1000 万元。员工最

  高年收入,也从上世纪70 年代1 万元增加到上世纪80 年代10 万元、上世纪90 年代

  100 万元,2009 年员工最高年收入超过了1000 万元。企业日创利润和员工最高年收入,双双实现了“奋斗十年添个零”,年均增长25.89%。值得一提的是,2009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效益急剧下降,鲁冠球以高度责任感,在企业界率先提出“不裁员、不减薪、不降福利”,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开源节流,调整增长结构,以企业的稳定支持了社会 的稳定,如期实现了第四个“奋斗十年添个零”目标。

  万向创建48 年,经历了中国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世界经济一体化等等的潮起潮落,无论形势怎么改变,鲁冠球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企业效益与员工收益和谐增长,员工口袋投入 与脑袋投入同步增加,为顾客创造了价值,为股东创造了利益,为员工创造了前途, 为社会创造了繁荣。

  鲁冠球曾说,万向创立之前,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是他奋斗的动力。万向创立之后,带领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是他的责任。加入党组织后,共同富裕成了他毕生奋斗的信念。

  他经常在讲话中强调,我们是党中央“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受益者,作为共产党员,我们不能忘记“共同富裕”的责任和使命。

  五

  计划经济时期,鲁冠球带领万向以市场经济姿态进入国际市场。1984 年万向作为第一个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打入美国市场,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新华社、美联社、法新社等都发了消息,这个大胆之举很快得到了国家认可。此后,鲁冠球作为第一个中国农民企业家访问美国,在美国看到的一切,让他开阔了眼界,更让他奋发图强。

  鲁冠球是最早具有产权意识的企业家。1988 年,鲁冠球“花钱买不管”与当地政府划清产权关系,为万向长远发展壮大,扫清了体制障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鲁冠球向省政府提交报告,申请股份制试点,1992 年万向获批进入浙江省首批9 家按国务院要求进行规范化股份制试点企业行列。同年6 月,鲁冠球再向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银行提交报告,申请公开发行股票,1993 年国家证监会批准万向公开发行股票。1994 年1 月10 日,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上市,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第一家,开启了万向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新阶段,并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120 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

  1994 年万向美国公司成立,通过设立、收购、股权置换等灵活方式扩张发展, 目前,在美国制造的汽车中,每两辆就有一辆使用万向制造的零部件。万向已成为世界上万向节专利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制造企业,在全球建立了涵盖汽车零部件制造、新能源、有色金属贸易、远洋捕捞等领域的多家公司。目前在万向4 万多员

  工中,海外员工有13500 人。

  万向海外公司都采取本地化运作,诚信规范广受好评。比如美国公司采用美国的会计体系、财务制度和通用的做法,聘用当地的注册会计师、公关公司及律师等专业人士,使公司的运营合规合法,公开透明。万向在美国有几十家工厂,没有一家有丑闻,没有一次劳工诉讼。万向在芝加哥的公司曾有过每三个月来一次税务、移民、海关的审计,最后没有查出任何问题,被公认为阳光下的公司,为中国企业赢得了信誉。

  近年来,鲁冠球响应党中央号召,不断加大清洁能源投资,国内,投资建设电池产业基地,与上汽合作制造的新能源大巴车已上路运行。国外,并购多家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的美国清洁能源企业,2011 年重组美国电池企业安纳万,它有先进的电池成组技术;2012 年投资美国史密斯电动车公司,它是全球第一家生产纯电动校车的企业,其电动校车已在纽约州等全美各地使用;2013 年收购美国电池企业

  A123 系统公司,2015 年扭亏为盈,企业起死回生,受到美国业界和政府一致好评;

  2014 年万向收购美国电动汽车企业菲斯科公司,经过两年的资源重组和投入,2016

  年 9 月,首款新车凯莱在美国发布。2016 年 12 月,万向国内电动乘用车项目获批。至此,十七载执着新能源,终于圆梦电动车。目前,正在萧山积极筹建“万向创新聚能城”,向着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的方向努力!

  有人说,中国企业的崛起是1978 至2008 三十年里世界经济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鲁冠球无疑是这一事件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带领万向从田野走向世界,一步一步地推进“取胜美国进而取胜全球”的战略,走出了中国企业的风采和担当,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梦想,无愧于责任,无愧于子孙!

  2012 年2 月习近平主席访美,在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上说:“我很高兴地看到中

  国万向集团近年来加快发展,使一批美国企业免于破产,金融危机后保住了3500 个当地人就业岗位,这证明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义上的企业家形象。”

  六

  作为共产党员,鲁冠球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反哺农业。上世纪70 年代出

  资为各村办厂,上世纪80 年代搞农业车间,上世纪90 年代搞创汇农业,结果都失

  败。2000 年组建万向三农集团,从事种子研发、农产品加工、远洋捕捞等,带领40 多万农民致富,效益越来越好。

  鲁冠球热心慈善公益事业。上世纪70 年代他出资兴修水利、造桥铺路;上世纪80 年代助学、助困,建造希望中小学,并持续资助至今;上世纪90 年代向慈善基金、农业技术推广基金、残疾人基金等捐款。2000 年,启动“四个一百”慈善工程,

  2008 年扩大为“四个一万”,仅此一项,2016 年一年支出4600 万元。此外,万向与浙

  江省慈善总会合作设立慈善基金,出资1.25 亿元,为汶川地震捐款1525 万元,为雅

  安地震捐款2000 万元。2000 年起连续17 年参与“春风行动”。

  到目前,鲁冠球为公益慈善支出超过12 亿元人民币,获得中华慈善总会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他资助的学生10814 人考上大学,12 人考进清华大学,3 人考进北京大学。他资助的困难群体中有的被评为“全国自强之星”,有人获得国家励志奖,有人当上教师、护士、村官、公务员等,还有人到国外留学或工作。

  2013 年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这样评价:“鲁冠球同志是我们第一批乡镇企业改革家,现在仍然站在改革的前线。四十年过去了,跟他这样一路走来的人不少,也是大浪淘沙,但是现在看看,你们说那个时期的风云人物还有多少!我在浙江工作过,鲁冠球同志就是依法合理地,谦虚谨慎,一直保持务实低调,再有就是与时俱进。他始终琢磨万向,一直琢磨到现在,万向始终处于一个领导潮流的地位。”



作者:  编辑:唐超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