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剿灭劣V类水攻坚战 萧山在行动 > 治水一线 > 正文

池池清水“活”起来 益农将“盆景”变“风景”

更新时间:2017年8月23日 9:6    内容来源:   

池池清水“活”起来 益农将“盆景”变“风景”

  这几天,益农镇的村民们发现,家附近的池塘变得越来越清澈了,边上走走,田园风光愈加自然迷人。

  如果说河道是生态水系的大动脉,那池塘、沟渠就是水系末端的毛细血管。要想让水环境得到整体优化,仅仅只靠治理河道还远远不够。除了大河道的治理,更要深入到池塘、沟渠等小微水体,使整个水网由上到下畅流无阻,形成良性循环。

  益农河网密布,沟、渠、塘也星罗棋布,治水工作任重道远。随着剿劣治水工程不断推进,益农也逐渐把目光聚焦到小微水体治理上。

  问渠那得清如许?小微水体面积小,流动性较差,自净功能与大河大江相比也相对较弱。益农在治水过程中,引活水、清淤泥,池水流动起来了,一些阻碍水体畅通的淤积“老泥”也被清除干净。现在,随着水体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的开展,池塘边的“陈年”垃圾被一一清除,池塘没了“污染源”,水更清了,整体环境更好了。夏季,站在田间水边,耳畔蛙声与蝉鸣声此起彼伏,眼前好一派田园风光,真可谓治水成效满满。

  池塘从“一潭死水”到“一池碧水”的华丽转变,离不开治理,更离不开管理。为此,益农对辖区内的小微水体进行前期摸排,以对标销号的方式,治理一处、销号一处,进行日报排名,并按照属地,实行沟、渠、塘长效日常管理。截至目前,益农570个沟、渠、塘小微水体治理已基本完成。通过推行“塘长制”,12个定点定位的池塘也有了各自“管家”。一块块公示牌在池塘边竖了起来,“塘长”们定时巡塘,肩负起护水职责,接受着村民们的监督。

  在益农的部分村庄,池塘不仅是一池碧波,更是一处风景。不少池塘在治理上,还尝试种植水生净化植物,用白色浮板做成框架并固定在水中,在框内放养鸢尾、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并在周围铺上圆币草,变成“生态浮岛”。据介绍,水生植物不仅能吸收水中的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还能起到美化池塘的作用。在东村村的一个池塘,更是吸引了村民的目光,一塘荷池在阳光下分外耀眼,好一处“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好画面。

  当然,这样的靓丽池塘也成了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地方。“原先,池塘的水都发黑了,不少人都绕道走,你看现在好了,池塘水干净了,而且变得那么美,看看都舒服。”村民俞大妈对池塘的改变竖起了大拇指。

  现在,在益农,池塘不再是一个个“盆景”,而是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与益农的河道共同交织出美丽的水景图。

  “剿劣是一场长期战役,”益农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凝聚力量,加快工程推进节奏,把治水工作做细做实,让剿劣治水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同时,也希望沿河(池塘)百姓能够改变原先的陋习,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水环境。”



作者:  编辑:陈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