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萧山行 > 幸福萧山 > 正文

村美 我家大门常打开

更新时间:2016年10月11日 16:19    内容来源:   

村美 我家大门常打开 

 海鸟民居

村美 我家大门常打开

  大树底下好乘凉(资料图片)

  本版撰稿 记者 龚洁

  幸福

  萧山

  街头的印象

  一排排三层别墅有序排列,小河穿村而过,廊桥、公园、树林、小桥镶嵌其间,村民家中整洁干净,屋前还停着小轿车……萧山不少村庄呈现着“如画如景”的风貌。近年来,随着“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垃圾分类向农村推进,我区的乡村景更美,村更靓,村民的素质也更高了。

  A

  小家和“国门形象”对上了

  在瓜沥镇新港村,李国军的房子算是村里的新房,红黄相间的外墙,三层半的小别墅很洋气。

  由于新港村靠近机场,村里很多人吃的都是“空港饭”,不仅自己在机场上班,多出来的附房也都出租给机场的工作人员。李国军家也不例外。

  李国军家的附房较多,除了自家的厨房,还有几间作为饭店和出租房使用。仅出租费用,一年就有七八万元。

  “拆了是很可惜。”说到这里,李国军还是有点淡淡的忧愁,因为他的出租房都是经过精心装修的,每间都带有卫生间,一拆了之很是不舍。当然,最割舍不下的就是房租,因为这笔房租可顶夫妻俩一年的工资,附房没了,相当于少了一大笔的家庭收入。

  “这些附房装修也没几年时间,当初花了8万多元。”李国军话锋一转,“但在国家大事面前,这些个人的小事也不能太斤斤计较了。”

  机场路拆违工作组一次次上门做工作,李国军被工作组的诚意所打动,在村里算头一批腾房。

  “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同样发生在赵美文身上。家住宁围街道宁新村的赵美文,住宅位于机场高速公路北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环境便捷。2010年,其丈夫与兄弟将老房子拆除后,建起了一幢漂亮的连体排屋,上下共有4层。并在自家主房外围建造了一批附房,用作仓库和商铺出租。仅租金一年的收入就有10余万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被幸福快乐包围的赵美文一家,由于家中突然发生变故,原本富足美好的生活彻底变了样,租金成了全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随着机场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的推进,赵美文家搭建的违章建筑也在拆除之列。当工作组上门通知,要求其配合整改时,一开始赵美文有些难以接受,在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她终于表示同意整改。

  “我家现在就靠房租来增加收入,既然杭州要开G20峰会,我们老百姓还是应该支持的。”在婆婆的支持下,赵美文逐一清退了租户,并将原本堆放在附房内的私人物品搬离,迅速完成了腾房工作。在她的感召下,其他村民也积极行动起来,开始自拆或帮拆工作。

  看着近在咫尺的机场路高架,再想想有碍观瞻已被拆除的附房,赵美文更加坚信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她知道,牺牲自己的一点利益,换来的是整个宁新村乃至宁围街道的大美。

  B

  小村庄里的“高大上”

  整洁的农家院落,清爽的村道,村边静静流淌的红建河,碧波荡漾,河岸两侧的黄馨树绿意盎然……走进新街街道双圩村,清新优美的乡村美景令人赏心悦目。“村里的变化都是看在眼里的,现在的环境绝对不比城区差。”陈大伯一边呵呵地笑着,一边忙着介绍村庄的“景点”。

  这样的改变都得益于一系列整治村庄的举措:村主要道路两侧修建了美观的绿化带,村保洁员每天两次清理垃圾,打捞河沟漂浮物……环境持续改善。村党委书记戚世泉表示,其实,在此之前也为村庄的环境所困扰:苗木垃圾满路都是,路边堆积物绵延,河道脏乱臭,环境整体面貌差,村民抱怨也挺多。

  村委会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面貌,以最美村庄迎接G20峰会,也为村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近年来,双圩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猛,村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后的双圩村村民都追求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戚世泉说。

  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是关键。双圩村首先从选用卫生保洁员提高要求,不仅要求身体素质要好,而且文明素质也要好。按照戚世泉打趣的话来说:“如果自己家里卫生都搞不好,那到村里来搞卫生肯定也不行。”经过筛选,村里选出了12名卫生保洁员,分段包干,每月轮换,同时在保洁过程中做到相互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村里。

  卫生保洁员汤品林,今年虽然70岁了,但他干劲十足,每天早晨6点就来到他包干的三益线路段,打扫路面,捡拾绿化带中的丢弃物,并将沿线70多只垃圾箱清理干净。这样重复的工作,老汤午后还要来查看一次,傍晚再来清理一次。老汤的敬业,让村里的卫生检查员很放心,因为汤品林分管的地段,得到的都是赞。

  村里有一条红建河,以前村民经常将垃圾倒在河边,后来,村里对河道两边进行绿化,设置了垃圾箱,并积极引导村民养成文明卫生的习惯。现在,村民都意识到了保护河道的重要性,做到垃圾入箱,使得红建河成为新街最清洁的河道之一。与此同时,村里的6条主要沟渠,也配备了4名保洁员常年管理,使得沟渠也保持畅通干净。

  在双圩村,除了有专门的环境卫生检查人员,村干部巡查也是家常便饭,在巡查中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路段责任人联系,使村庄的环境卫生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当然,“改变”也体现在每个月的卫生考评中,原先环境卫生并不出色的双圩村,在今年1-6月新街街道的卫生考评中,每个月都稳坐第一把交椅。不过,村民也有了更大的期待。“希望卫生搞得再仔细一点,让村庄景色再靓一些,努力打造全区最优美的村庄。”村民应华火如是说。

  C

  垃圾分类卫生保洁 一样不少

  “以前农村生活垃圾大部分采用‘一池式’堆放、填埋、焚烧等简单处理方式,使村内虫蝇乱飞,臭气熏天。自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行后,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村民对此纷纷称赞。”靖江街道甘露村党总支书记赵月夫欣喜地说。

  一早6点多,甘露村18组的妇女组长高芬芳拿着一把火钳出门了。从去年10月1日甘露村试点实施垃圾分类以来,高芬芳每天的工作就是到所在组的各家各户翻看垃圾桶。“芬芳,你这么早来了啊,今天我可没弄错,你检查检查看,绿桶黄桶的垃圾分得清清楚楚。”村民老吴笑着说。高芬芳打开垃圾桶,用火钳翻看了一下,绿桶里基本是餐厨垃圾,而另外的垃圾都装在了黄桶内。“分得不错,你们做得这么好,我都要‘失业’了。”她打趣道。

  去年6月,靖江街道甘露村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经过一年的试点工作,甘露村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了95%以上。

  按照农村实际情况,农村垃圾分类主要分为可堆肥和不可堆肥,分别用绿色与黄色标识,可堆肥的放入绿桶,不可堆肥的放入黄桶。甘露村委给每一户村民家中都发放了绿色、黄色两大两小四只垃圾桶,小的用于屋内,大的放于屋外。每只垃圾桶都有自己唯一的编码,可防止偷窃与丢失。

  甘露村每天都安排8名保洁员工负责清运村民屋外的垃圾,4人专收绿色可堆肥垃圾、4人专收黄色不可堆肥垃圾。这种专人收专桶的做法避免了垃圾在清运过程中的二次混杂,成为甘露村的首创,效果也十分明显。

  不要以为甘露村的垃圾一分了之,村里还在垃圾中转站内安装了餐厨垃圾处理设备,把绿桶的可堆肥垃圾集中运输到村里的垃圾处理站后,再收集倒入这台大机器,通过机器压缩和24小时的发酵,出来的是可循环再使用的优质的生物肥料呢。

  赵月夫算了一笔账:甘露村一天产生的垃圾量大概在2吨左右,其中40%为可堆肥垃圾,这台日处理1吨的垃圾处理设备,完全能够满足甘露村一天的可堆肥垃圾产生量,而且这样一来,甘露村的垃圾总量几乎能够减半。

  同时,甘露村还会不定期对各家各户的分类情况进行抽查登记,建立起积分奖惩制度。如今,甘露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村民表示,村道干净整洁了,村民的素质也提高了,随处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都看不到了。

  而垃圾分类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村民的习惯。“以前,大家都是所有垃圾倒在一个箱子里,现在好了,通过分类,大家对环境的卫生意识提高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文明素质的一种体现。”赵月夫说。



作者:  编辑:臧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