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萧山行 > 文明萧山 > 正文

至亲至爱 点点滴滴在心头

更新时间:2016年10月11日 14:52    内容来源:   

至亲至爱 点点滴滴在心头  

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资料图片)

至亲至爱 点点滴滴在心头

  “节孝承恩”牌坊。 (资料图片)

  本版摄影 记者 丁毅

  本版撰稿 记者 徐文燕

  文明

  萧山

  城市的细节

  把一双儿女分别培养成清华硕士、浙大博士的省“最美家庭”家长李志康,最近却在“小外孙的教育要严还是松”上有些发愁,不过他始终坚持一点,家庭教育是一代代的传承,是社会整体道德氛围和优秀文化积淀共力的结果。

  在萧山,美德和睦的传承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区美德档案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化,以及连续多年开展的萧山区“美德标兵”评选活动的持续深入,不断有美德和睦的模范人物在我们身边涌现,一点一滴的生动事迹感动了萧山的百姓,净化了大家的心灵,也让“最美”之花在萧然大地尽情绽放。

  A

  家和众乐乐

  萧山区义桥镇罗幕村的李志康大伯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小外孙多多的教育问题。“你问他,外婆好不好?他说,好!那外公呢?他说,外公有点不太好,因为外公严……”李志康笑着说,过去他对儿女教育,只需要一个眼神。但是在小外孙这,要想行得通,还要做老伴思想工作。

  “六岁的孩子,是要宠的。”老伴邵爱娣在村里当图书管理员,最近村民们借阅图书的时候就会发现,村里图书室里有了个小小管理员,那就是多多。“他很喜欢跟着我来村委会,跑上跑下,熟门熟路,我有空给他讲儿童书。”

  走进义桥镇罗幕村,对于该村王家桥自然村的李志康家庭,凡是认识的、听说过的,一提起,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露出夸赞的神情。李志康和邵爱娣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夫妻两人,靠着朴实上进的家风、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培养出了一双毕业于清华、浙大的儿女。就在前不久,2016年第二季度浙江省“最美家庭”公布,李志康家庭成为全区唯一的入选家庭。

  这是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几十年来,夫妻俩经营着一个小旅馆,夫妻俩默默劳作,诚信经营。客来客往,感受到的都是家庭般的温暖。儿女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也把家中的事业当作生活的一部分,经常是放学后先帮家里干活,然后才做作业。

  这也是一个重学重教的家庭。李志康一直遗憾少时因家中经济拮据,只勉强完成初中学业。但是,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们自信从不输给其他任何一个家庭。从学吃饭、学穿衣开始,到帮忙擦桌子、干杂活,到独立思考、完成学业等,他们对孩子的学业有期望,但却不强迫,充分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女儿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经学校推荐去法国里昂理工大学留学,儿子则是浙江大学博士生。

  这更是一个热心公益的家庭。从2012年,邵爱娣当上了村里的图书管理员。只读过3年书的她,积极做好图书推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使罗幕村的图书室借阅率得到了提高。今年义桥镇启动“红袖章”大巡防活动,邵爱娣也成为了其中一员,为充分展现平安义桥、渔浦义桥形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今,女儿已学成回国,在杭州就业、安家,儿子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任教。“我经常跟他们说,年轻时,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对父母的最大孝顺;等我们老了、病了,他们能在一旁照顾,就是尽孝。”李志康家庭还先后被评为义桥镇十佳文明幸福家庭、杭州市十大“最美家庭”,在他看来,小家的和睦造就“大家”的和谐。“如果爸妈晚上都在搓麻将,孩子问作业也不理,这样没有幸福感的孩子,长大到社会上可能也没有归属感。”

  B

  小爱大爱情浓浓

  不仅是义桥镇,在萧山各地,美德和睦的事迹处处可见。

  戴村镇戴村村人郑娟美,年轻时不顾家人反对,嫁到一个单亲家庭。丈夫在6岁时就没了母亲,公公又患有先天性崴脚,生活无法自理。1996年,这个苦难的家庭又遭遇重创,她丈夫不幸因车祸成了植物人,全家顿时陷入极度困窘的境地。从此,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肩上。在郑娟美的无私付出下,公公安享晚年,原本瘫痪在床的丈夫,如今已经能慢慢走动,大儿子结婚生子,小儿子也上完了大学,有了满意的工作。获得省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提名奖时,她说:“照顾家人其实是我的分内事,今后,我还要做得更好。”

  新街街道盛中村有一位好丈夫俞春林。妻子遇车祸瘫痪后,造成头部颈椎骨断,中枢神经挫伤。虽然经过抢救,命被救回来了,但是却不会动,也不能说话,卡住痰液可能就有生命之忧。连保姆都不堪压力照顾,俞春林却一年365天照顾她,度过了十几个寒暑。去年,俞春林因为下肢静脉曲张要动手术,担心妻子的安危,甚至带着妻子一起住院,接受治疗之余照顾妻子。“因为她是我妻子,是我最亲的人,是承诺一生相伴的人,她的病痛我有责任担当。”

  红山农场的一对金婚夫妇陈照龙和沈文珍,志愿捐献眼角膜和遗体。这对党龄都超过50年的老夫妻说,感悟两个儿子非常孝顺,所以早早决定自己百年后不需要他们“七七做,八八敲”,希望一切从简。特别是因为小儿子长期参与无偿献血,夫妻俩都挺为他骄傲。听说儿子已经做了捐献志愿者,夫妇俩也毅然决定要做志愿者。作为10多岁开始就晒盐的头蓬老盐民,陈照龙目前还是红山农场钱塘江板盐传统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他说:“经济社会发展,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也要想想贡献社会。平头百姓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能从一点一滴做起。”

  聚沙成塔,一件件美德孝亲的事迹,展示着萧山普通家庭的“小家大爱”。“美德萧山”是萧山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品牌。近年来,萧山区涌现出了一大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美德人物,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了较大提高。“美德萧山”,正在塑造一座精神的丰碑。

  C

  美德传承你我他

  得益于区级“美德标兵”评选活动的带动,如今,一些镇街、部门也陆续开展了“最美计生人”、“最美家庭”、“最美婆媳”等“最美”系列评选活动。与此同时,他们的美丽故事张贴在各个农村文化礼堂,“道德讲堂”和美德励志廊里,看着本村各类美德人物,村民们看了,感觉格外亲切,尤以家庭和睦故事,透出平淡生活中的浓浓人情味。

  把视野转移到萧山区美德档案展示馆,作为全省特有的两家公民道德建设展示馆之一,萧山区美德档案展示馆积极承接各类道德公益活动,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步入其中,接受美德的洗礼。

  不仅如此,美德档案展示馆还“聘用”了一批由各镇街层层选拔的小小讲解员,他们用稍显稚嫩的声音,声情并茂地讲述萧山美德人物的感人故事,介绍萧山美德建设情况。跟着小小讲解员的脚步,参观美德档案馆内的图板展示区、实物展陈区、阅读区、多媒体互动区和道德讲堂总堂等五大区域,“孩子们心中的美德和睦是怎样的,我们家长和孩子的互动中也在感悟,如何以身作则。”一位带着孩子参观的家长表示,期待有更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也是将中华美德一代代传承。



作者:  编辑:臧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