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萧山行 > 五变萧山 > 正文

“聚焦萧山五变”系列报道之二——经济结构在变(上篇)

更新时间:2016年10月12日 12:12    内容来源:   

“聚焦萧山五变”系列报道之二——经济结构在变(上篇)

  我区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安全带卷帘器激光焊装备顺利出口美国。 记者 丁毅 摄 (资料图片)

  ■本版文字 首席记者 姚潮龙

  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改革,如今国内经济发展的脉络已然十分清晰。

  作为领跑全省的经济大区,萧山在外部力量以及内在力量的双重作用下,积极适应新常态,打出转型升级组合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和效益日益向好。

  那么,萧山经济结构之变,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带了什么?为此,记者选取了三个片段,分别从企业家、一线技改、普通市民的角度,来看萧山经济之变。

  一位企业家的“后悔”:办公场地租少了 资本等要素纷纷抢滩萧山

  “早知如此,去年真该多租些办公地。”当走进钱江世纪城智慧科技园时,浙江恒则熙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江波见到记者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表达了自己的“悔意”,他懊恼去年入驻时没有多租用些办公楼。“眼下公司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天天在对外招人,办公场地却不够用了。”汪江波说。

  其实,恒则熙租用的办公面积并不算少。作为一家初创型科技企业,恒则熙注册资金1000万元,并租用了智慧科技园33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地,目前拥有员工40多人。而汪江波之所以会出现“后悔”情绪,根源还在于如今恒则熙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天天在对外招兵买马。

  经过在萧山近一年的孵化,恒则熙呈现出几何倍增长态势,逐步在同业站稳脚跟,并形成了智慧安全、基础设备、交通护养、信息科技四大板块业务。截至目前,该公司自主发明专利4项,并于近期收购了北京的某智慧交通企业。

  在萧山,汪江波的“悔意”颇具代表性。这背后,反映出的是萧山区外各类企业纷纷涌入,资本、人才、科技等要素纷纷抢滩。萧山城区一家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家坦言,萧山的变化太大,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相比从前都得到了质的提升。“如今,萧山与杭州主城区之间的价值洼地,随着杭萧一体化进程的提速,正逐步填平,萧山投资价值将得到重新定义。”这名企业家说。

  这种“价值洼地”的“填平”,在萧山科创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不长的招商时间内,萧山部分科创园竟一时“洛阳纸贵”,园区办公面积全部告罄,空间已经处于“满员”状态,却还有不少科技型企业正在排队等待入驻。

  统计数据显示,近3年内,萧山新增内资企业21127家、注册资本金940.35亿元。萧山已设立科创园29个,面积达到155.3万平方米,并引进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964家。目前,萧山企业总数达到53803家。

  无疑,企业是逐利的,哪里有价值就往哪里去,这促使萧山成为杭州市发展科创企业的重地。尤其是,这批企业的汇聚,使得萧山双创动力全面激发,创新创业企业数量呈现出井喷式态势,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据悉,今年上半年,萧山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了24.1%,其中发明专利同比增长了43.7%;到目前为止,萧山累计已有国千人才27人、省千人才24人;区内企业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数量更是位于全市前列。

  有专家认为,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新经济、新业态将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而萧山一时间吸引了这么多科技企业入驻,不仅是对现有经济体系一个有力补充,更为区域未来继续走在前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此之多的科技小巨人来到萧山,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有专家说,这说明萧山经济发展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有了明显进步,同时也意味着萧山整个社会越来越开放,文化越来越包容。

  一名技工的“蜕变”:从操作工到设备应用技师 月薪涨3倍

  在萧山某发动机生产企业车间内,一手托着笔记本电脑,一手点击着机床的操作面板,凡事都要搞个清楚,凡问题都要弄个明白,毛浩明是该公司目前为数不多的最高级别的六级设备应用技师之一。可谁能想到,2008年大专毕业的毛浩明,到公司最初是一名普通的操作工,后来跟着师傅学习电气维修,一个月最多也就3000来块工资,而如今的月薪却是此前的将近3倍。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小伙子出现截然不同的待遇?

  “自从公司实施‘机器换人’之后,对一线技工的要求更高了,个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不被淘汰。” 毛浩明说,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不断的学习实践,现在的他,集维修、检测、操作技能于一身,甚至于过去至少要三个人干的活,如今他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

  在毛浩明看来,像萧山很多产业一样,发动机也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基础制造业,在新时代下,以前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已经不太能适应新环境,必须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紧跟时代最先进方式;而个人也同样如此,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

  “近些年,我们厂里搞技改很厉害,几乎每年都要更新设备,都要引进一些先进流水线;据我了解,我们隔壁几个厂,同样在红红火火改造设备。”毛浩明说,这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

  通过毛浩明这名技工的眼睛,不难发现,如今的萧山传统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巨变:企业不断更新发展理念,通过对接“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以新技术新方式新经验重塑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并借助大手笔投资,把时代元素注入企业发展之中,逐步让传统产业也变得时尚起来。特别是最近三年以来,这一路径已越发明显。

  以如今最火热的“机器换人”项目为例,来自区经信局的数据表明,仅今年上半年,萧山全区共实施2000万元以上“机器换人”项目178个,这其中,已开工127个,完工9个,已累计完成投资额62.06亿元。

  其实,“机器换人”是目前企业界比较常见的技改方式之一,近些年来,萧山企业顺势而为,努力抓住各种历史机遇,通过大手笔“机器换人”,推动企业通过智慧工厂、数字工厂、无人车间等方式,加速带动创新发展,让企业成为“时代的企业”。

  尤其是,从去年开始,萧山“机器换人”工作迎来新一轮发展。除了此前区汽车零部件行业列入省级“机器换人”行业试点之外,日前萧山还召开了化纤纺织行业“机器换人”现场会,鼓励重点行业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支持和培育发展“机器换人”和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服务公司。显然,萧山“机器换人”工程已经逐步在各行各业中铺展开,这将成为企业未来竞争新优势。

  一位市民的“惊叹”:商贸等服务业快速崛起  萧山今非昔比

  家住钱江世纪城的叶超也没想到,萧山都市经济发展竟然会如此之快。

  “我是诸暨人,平时在拱墅区做服装生意,去年刚刚到萧山买了房安了家。”叶超这样惊叹,以前在萧山也待过几年,但那时萧山城区还不像现在这样繁华;而如今选择来萧山置业,本来是图个房价低,不想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萧山早已不是前些年他认识的那个萧山了。

  的确如此。叶超一家如今已不太会特地开着车跑到庆春路或是西湖商圈去消费,而是晚饭后在家门口坐个地铁,逛逛旺角城、银隆百货;或者带着女儿去恒隆广场、宝龙城市广场吃个饭、看个电影什么的,生活基本上以萧山城区为中心了。

  都市经济迅速崛起,突显出萧山发展服务业取得实绩。坦言之,萧山服务业发展曾经有过一定滞后。由于毗邻杭州主城区,与西湖、上城、下城等仅一江之隔,跨江大桥、江底隧道的建成,交通变得更为便捷,也拉近两地距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杭州主城区替代了萧山城区所能提供的相应服务,萧山都市经济相对逊色,服务业更曾经是萧山经济的痛点。

  但这一切都在悄然改变。现在,市民沿着市心路从南至北,各类高端建筑物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市心广场、旺角城、汇德隆、银隆百货、恒隆广场,人流、车流不息;不久之后,华润万象汇也将投用,届时萧山主城区将再增一个高品质商圈。

  事实上,资本的扎推、内需的深挖、新综合体的引入,推动萧山商贸业快速兴起,生活性服务业形成新高地。去年萧山市场成交额再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千亿梯队”,而这背后,是近年来萧山服务业如破竹般发展,呈现出迅猛态势。前不久,萧山还成为了浙江省首批服务业强县(市、区)试点地区。

  有专家觉得,尽管此前工业占比大,但萧山早已意识到服务业的重要性。比如说,萧山全面实施“服务业强化提升计划”,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重点培育城市综合体、现代物流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电商、旅游、商贸等服务业加速发展,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同时,推进金融集聚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金融。

  而一系列努力最终得到实质性体现。今年上半年,萧山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过半,成为萧山“首位经济”。具体来说,根据6月底的数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均实现正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远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这意味着,萧山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贡献度正稳步提升,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同时,目前萧山三次产业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4:49.5:47.1调整为3.6:45.1:51.3。这一细微变化的背后,不但表明萧山产业结构已经发生实质性优化调整,更反映出萧山经济增长途径出现重大改变。

  这标志着,萧山经济从原来第二产业占主导的“231”时代进入了第三产业占主导的“321”时代,服务业已成为推动萧山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扩大有效投资的主动力,增加地方税收的主源泉。其实,在萧山经济增长向创新和服务驱动转型之际,服务业不但担负起稳增长的重任,更成为了促转型的主角。



作者:  编辑:臧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