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萧山行 > 五变萧山 > 正文

“聚焦萧山五变”系列报道之一——环境在变(上篇)

更新时间:2016年10月12日 11:51    内容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打开门、推开窗 看见不一样的风景

“聚焦萧山五变”系列报道之一——环境在变(上篇)  

蓝天白云。 首席记者 范方斌 摄 (资料图片)

“聚焦萧山五变”系列报道之一——环境在变(上篇)  

位于市心路与道源路交叉口的“口袋公园”,由原洗车场取缔后建设,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身边这些绿地。 记者 丁毅 摄 (资料图片)

  天蓝了 水清了 路洁了

  ■本版撰稿 首席记者 周喆

  编者按:这些年的持续努力,萧山正在收获成果。从城市到农村,从硬环境到软实力,从经济发展到社会进步,萧山正沿着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轨道,发生着显著而积极的“萧山之变”。

  今日起,本报特推出“聚焦萧山五变”系列报道,重点解读环境、经济结构、城市、社会事业、干部精气神等方面的显著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带给普通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敬请关注。

  瞿仁良,是一名修鞋匠。他的修鞋摊摆在市心广场,正对着市心路。

  从去年底到现在,他眼看着市心广场临时商铺拆迁,市心路萧绍路至文化路段拓宽,拆迁地块复绿。如今,他的正对面,是一片新增的城市绿地,让人赏心悦目。

  瞿仁良说,这座城市,一年的变化,赶得上过去几年。

  随着环境的改善,来自百姓的点赞,越来越多。蓝天白云、澄净的天空,刷爆了朋友圈;河道水质清清,河岸绿树成阴,流连在河岸边的越来越多;一片片新增的绿地随路沿河铺展,点缀在城市之中,“盛开”在百姓家门口……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让市民有了更多获得感。

  这些变化,是环境整治的积极成果,是推进“三大主线”的生动写照,是践行“两山理论”的有益探索。

  为了让百姓更有获得感,我区打响了天空、地上、立面、水中全区域立体式环境整治攻坚战。在天空,拆除蓝色彩钢房和“阳光房”,开展大气治理,不管是空中俯视还是抬头仰望,天空环境更优美;在地上,大力度整治环境乱象,大手笔建设城市绿化,“洁美净”替代了“脏乱差”;在立面,对主要道路两侧进行立面整治,拆除一店多招和违法广告牌,主要街区实施亮灯工程,城市立面成为美丽风景线;在水中,开展河道两侧拆违,疏浚河道,封堵排污口,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全区河道水质持续改善。

  打开门、推开窗,看见不一样的风景,我们的城市更美了!

  现象之变

  天空、地上、立面、水中 环境家园在变

  萧山环境之变,变在哪里?变在天空、地上、立面、水中全方位全区域。

  天空的变化,最直观莫过于蓝天白云。今年,市民普遍感觉,蓝天白云的日子更多了。来自区环保局的数字也印证了市民的感官体验,1-6月,我区共收获了114个优良天,优良率为63%,较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指标持续下降。此外,如果从空中俯视,曾经遍布城乡的蓝色彩钢房(棚),如今不见了踪影。这些蓝色彩钢房(棚),犹如一块块“蓝色疮疤”,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其中的违法搭建更是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我区全面推进彩钢房(棚)集中整治,拆除蓝色彩钢房436万平方米、整改1803万平方米,从空中俯视,过去的“蓝色疮疤”已全面拆除。

  地面上的变化,同样巨大。我区先后关停义桥石矿、育才、南门、经宁、九鼎石材等市场,拆除沿路违建,改造宁安社区、荣庄新区,今年半年拆违578.3万平方米,3年累计拆违1639万平方米,消除了一大批脏乱差问题。脏乱差在消除,绿化景观却不断增多。五大入城口全面整治,北入城口经过整治,如今已成为漂亮的城市窗口。城区的主要道路沿线,一条条绿化带延伸,扮靓了城市道路。今年以来,城区新建绿地1134万平方米,全区复绿复耕土地1.27万亩,城乡面貌大变样。

  在立面,市民们看到,原先杂乱的建筑立面变清爽了,店招店牌不再随意堆砌。到了夜晚,市心路、金城路沿线主要建筑亮起色彩斑斓的灯光,扮靓了城市的夜空。这些变化,来自于立面综合整治和亮灯工程。今年,我区对市心路、金城路、风情大道等54条主要道路两侧建筑立面进行整治,对萧杭路、金鸡路等14条道路实施平路工程,拆除广告牌,整治路牌门牌,处处显山、露水、透绿。此外,在市心路、金城路等主要街区实施亮灯工程,城市立面五彩斑斓。

  水的变化,莫过于清澈。在萧山城乡,在百姓家门口,一条条河道变得清澈。原先的黑臭河、垃圾河,经过综合治理,水质有效提升,水中鱼虾成群。为打造水清、岸绿、流畅、景美的水生态环境,2014年-2015年,我区共清理各类河道288条,其中“三河”151条。今年,我区加大“五水共治”工作力度,半年疏浚河道100.7公里、清淤309万立方米,拆除河道两侧违建1577处14.5万平方米,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区河道水环境持续改善。

  今年,我区还着力推进城市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以道路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开展28个专项整治工作。整治过程中,我区相继推进35条一类、二类管控道路,32条一般城市道路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在此基础上,将整治范围由城区向全区拓展,开展国省道、区级交通道路、集镇主要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道路整体环境。我们看到,一条条道路环境优美,如原先环境杂乱的萧杭路,经过整治后焕然一新,成为一条路面平整、绿化丰富的城市道路。

  这些变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变化,也折射出萧山发展理念之变。如今,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一座城市,美好的生态环境是软实力;一个地区,生态更是一张金名片。为推进环境之变,我区紧紧围绕三大主线,沿着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轨道,重抓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实现美丽转身。

  市民之变

  健康、环保、绿色、低碳 生活方式在变

  环境的变化,让瞿仁良很有感触。

  他的修鞋摊,已经摆了十八年。对于周边的一切,他再熟悉不过了,市场里认识他的人,都叫他阿良师傅。“喏,以前这里是临时商铺,一排平房,一个个小小的店面。”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这一段的市心路颇为拥堵,是整条市心路上的一个交通节点。“后来,临时商铺拆除了,道路拓宽了,绿化也种起来了,这些变化,在半年时间内就完成了。”瞿仁良回忆说。

  为了改善道路环境,我区在原市心广场临时商铺区块,新建了一处“口袋公园”,公园以绿地草坪为主,配上树木、花卉,营造了一处赏心悦目的景观。这样见缝插绿形成的小绿地,在城区道路周边还有许多。瞿仁良回家路上,就能发现不少。他的回家路,市心路、蜀山路是必经道路。“一路过去,路两边的风景真当变化大。特别是市心路,道路比以前宽了,绿化比以前多了,还真是挺美的。”他笑着说。最近,他又发现,市心路边,又多了一片绿地,就位于戚家池社区旁。“以前是乱糟糟的小店,现在变成草坪了。”他还告诉记者,在他居住的社区,河岸整治等环境治理工作也是如火如荼,居住环境更好了。

  走出门,推开窗,人们总能发现环境变化的点点滴滴。城市公园、沿路绿带、美丽田园、清澈河水、整洁道路,无一不在诠释萧山环境之变。而随着环境的改善,市民的环保理念也越来越强了,大家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环境保护当成了自己的责任。

  市民许莹一家,是垃圾分类的支持者。“一开始,家人觉得垃圾分类投放很麻烦,同时,也分不清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不知道怎么进行分类处理。”许莹说。这时候,他的儿子发挥了大作用,小朋友当起了小老师,把在学校里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如废电池、过期药品是有害垃圾,废纸、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水果皮、剩菜剩饭是厨余垃圾等,一样一样地教给大家,并且,自己动手践行垃圾分类,立志要做小小环保达人。久而久之,家里形成了垃圾分类的氛围,大家不再随手处理垃圾,而是把不同的垃圾投放到不同的垃圾袋里。“环境整治靠大家。只有人人参与环境整治,萧山的环境面貌才能一天更比一天好。”许莹笑呵呵地说。

  如今,萧山城区住宅小区,农村地区都在推进垃圾分类。在靖江街道甘露村,农户家中的生活垃圾被分为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其中,可堆肥垃圾经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处理后,成为非常受农户们欢迎的肥料,实现了垃圾“变废为宝”。记者了解到,到2018年,我区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全覆盖,建立起“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生物堆肥”的新型收集处理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处置量,实现垃圾循环利用。

  而在广德、广泽、广宁等小区,节约用水蔚然成风。这几个,都是省级节水型小区,节水器具普及率、居民生活用水户表率全部达到100%。居民们想方设法节约用水,形成了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绿色出行方式,如公共自行车、地铁、公交车等,也越来越受到市民欢迎。特别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公共自行车,成为市民的“心头好”,早晚高峰期间甚至“一车难求”。这些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正在常态化。

  环境之变,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让美好的生态环境持续保持下去,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也是共同的责任。三生融合美丽家园,我们共同建设,一起守护。



作者:  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