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萧山行 > 五变萧山 > 正文

“聚焦萧山五变”系列报道之一——环境在变(下篇)

更新时间:2016年10月12日 12:9    内容来源:   

治水治气仍需坚持 垃圾分类有待提升

  蓝天白云映湘湖。首席记者 范方斌 通讯员 陈涛 摄 (资料图片)

  ■本版文字 记者 项亚琼 通讯员 陈霞 周纹博

  历经多年努力,萧山的环境面貌在发生巨变。天蓝水清道路整洁,天空、地上、立面、水中,百姓的生活家园在发生着全方位全区域的变化。同时,健康、环保、绿色、低碳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市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

  成绩是显著的,但环境治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耐力和恒心。萧山作为工业强区,一直以来治水治气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为此,我们必须以三大主线为总纲,保持定力,继续在三生融合上开创新局面,将环境治理向纵深化推进,向难点、痛点开刀,敢于啃下硬骨头,为百姓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未来,萧山不仅要继续按照既定路线做好环境整治工作,也可以效仿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城市的治理经验,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打造好的环境,政府力量固然重要,其实百姓自身也要积极参与行动,比如做好垃圾分类、减少污水废水排放等。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参与,萧山未来的环境才会更加美好和谐。

  天蓝水清 打造生态萧山我们还要做更多

  蓝天白云的日子,干净清爽的河道,在萧山越来越多。但在打造生态萧山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做更多。

  大气治理要加强机制建设

  近年来,我区结合无燃煤区建设,累计淘汰880台燃煤小锅炉,终结了燃煤小锅炉冒黑烟的历史;在机动车尾气治理方面,全面淘汰黄标车24757辆,有效削减了汽车尾气排放。今年,更是花大力气整治大气,专门研究制定了燃煤烟气清洁化改造等7个专项行动方案。从脱硫脱硝,到如今的烟气清洁化改造,萧山燃煤锅炉烟气治理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今年我区开展33台热电企业燃煤锅炉和46台非热电企业燃煤锅炉。通过清洁化改造,燃煤锅炉产生的废气将经过一道又一道的净化程序,以达到天然气排放标准的超低值排放。目前已完成74台,大幅度削减了污染物排放。

  通过监控平台远程监控,我区紧盯企业排污行为,一旦发现污染物超标排放,系统自动报警,并实时向环保相关工作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发送短信,让排污企业无处遁形。同时,为激励企业改造积极性,我区对按期完成改造,稳定达标并通过验收的企业,按省市相关政策进行补助,同时享受排污费减半征收、上调信用等级评价、排污总量激励等奖励政策。

  治理工业废气,刻不容缓。当前,臭氧污染已成为继PM2.5之后,大气中的主要污染因子,而生成臭氧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工业废气当中的VOCs。目前,区域性污染监管自动监测站已经在规划建设中,该监测站位于衙前镇化纤集聚区,能有效监控园区及周边的VOCs排放情况。

  为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今年3月28日起,萧山正式对非浙A牌照实施错峰限行。环比错峰限行前数据,限行后早高峰时段,PM10、PM2.5、二氧化氮的浓度分别下降29.1%、22.5%和10.5%;晚高峰时段分别下降了39.2%、32.4%和20.3%。

  此外,我区还对全区高排放特种作业车辆进行淘汰和改造,同时,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和上路执法检查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建筑工地产生的扬尘、泥浆对PM2.5的贡献也不小,仅次于机动车和工业生产。为提升城市形象,我区对全区300多个工地进行扬尘管控,应用塔吊喷雾、移动雾炮、远程监控等设备治理工地扬尘。一旦发现在道路运输过程中抛洒漏的,严格处罚。同时,我区还健全完善扬尘污染治理长效机制,有效控制扬尘污染。

  未来,萧山在大气治理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常态机制,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和质量。

  五水共治仍需深入推进

  去年,我区把全区252条“河长制”河道纳入监测单位,共设置276个监测断面,每月开展水质监测。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必测项目pH、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共5项指标及自选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近年来,我区着力开展治污减排工作,从源头入手,深入治理工业废水,开展重污染行业废水治理,削减废水排放量,同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重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关停了一大批重污染企业。减少废水排放量,是改善河道水质的根本性举措。去年,我区创新工作机制,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实施了排污权初始登记交易,试行了印染行业吨排污权税收贡献排序,让企业节约用水,减少废水排放。今年,我区所有国控的印染企业都要安装废水中控系统,进一步提高印染企业废水处理效率,增加中水回用量。近年来,我区还加快区镇两级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截污纳管率。目前,区级污水管网已实现全覆盖,镇级污水管网则不断完善。此外,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等,也是今年减排的“重头戏”。

  作为治水的重要抓手,五水共治仍需深入推进,不断增强治理效果。

  垃圾分类  凝聚共识市民需从自身做起

  萧山这些年在垃圾分类治理方面的成果,有目共睹,但仍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垃圾分类 市民参与度有待提升

  小小垃圾桶可以让城市变得整洁干净,将垃圾分类投放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是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的最终出路。在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区城管局在坚持以前端分类为基础,强化常态及时清运力度,注重末端处置能力建设的同时,强化监管考核保障及宣传力度,有效促进生活垃圾处理。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区城管局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协调街道社区落实分类设施和场地,加强分类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进一步细化垃圾分类回收品种,通过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规范居民分类投放行为,分类覆盖率、投放普及率有所上升。截至目前,主城区已创建垃圾分类小区87个,分类户数近30000户,机关企事业垃圾分类已扩展到主城区242家下属部门与单位,分类小区均配置了可回收垃圾、餐厨(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四色垃圾桶。87个分类小区同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可回收物分拣分流,放置125只“熊猫桶”回收旧衣物,并试行低价值物品回收试点。

  在户投、村收环节,主城区以外区域全面落实“一户一桶”,村级组织落实专门保洁员每天收集垃圾、清扫路面,将垃圾运至镇街中转站。在转运环节,通过升级改造、关停撤并,总投资4650万元建成了总建筑面积12600多平方米的35座垃圾压缩中转站(其中萧山区31座,大江东4座),其中主城区四个街道的6座垃圾中转站由环卫处统一管理,共配备120多辆密闭化垃圾运输车,日吸纳能力562吨。积极推进主城区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工作,现有36辆直运压缩车,对379个单位和小区开展清洁直运,有效解决了“邻避”和二次污染,直运率达64.46%。

  总体来看,近几年我区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垃圾回收利用设施快步建设,终端处置能力迈上了新台阶,垃圾治理的社会共识越来越强,为萧山城乡面貌的持续改善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目前,我区在生活垃圾综合处置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垃圾处置能力已超负荷,餐厨垃圾集中处理项目滞后,分类质量不高等,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需要全体民众一起来参与,做到减少垃圾、物尽其用、回收利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有些分类垃圾箱之所以受到“冷落”,是由于公众对垃圾分类知识尚有欠缺,同时公众的环境意识不强,是造成垃圾分类难的主要原因。这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努力,设置好分类垃圾桶的硬件设施,更需要市民朋友们从我做起,将垃圾分类投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台北和日本经验可参考

  在垃圾分类方面,很多国家及城市走在了我们的前列,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一二。

  台北走的第一步是动员市民减少垃圾。厨余垃圾及可回收的家庭垃圾,如纸、塑料、玻璃、易拉罐、旧衣服、废电池、旧家电等,经过分类后可以免费送交清洁工处理。当市民把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准分类后,多数可回收垃圾可以实现再利用,无需掩埋。城市垃圾的产生量大大减少。

  此外,台北还实行垃圾袋收费措施,当居民把垃圾交运时,必须购买专用垃圾袋,也就是说,扔得多,购买垃圾袋的费用也就增多,多扔多买。接着,又实行与水费挂钩政策,有机垃圾扔得多,污染也增多,水费随之增加。这是倡导污染者付费,勤回收,就少付费。由于垃圾减少,垃圾的焚烧量也明显减少。这样还没完,垃圾的燃烧底渣也再次回收,或用作建材等产品原料,再生利用,或直接用于铺设道路。

  日本的垃圾分类,首先粗分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还要进行细分。比如“可燃垃圾”是一个大类,在此基础上,还要细分为资源垃圾(纸、酒瓶、易拉罐、金属)、生物垃圾、塑料等很多类,每种垃圾要使用不同颜色的袋子来装,并且在指定的日期内丢弃。为方便人们查阅,地方政府在各公共场所都免费发放厚厚一本《垃圾分类指南》。



作者:  编辑:臧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