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萧山行 > 五变萧山 > 正文

“萧山之变”系列报道之四—— 百姓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社会事业迎来新气象

更新时间:2016年10月12日 11:58    内容来源:   

百姓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社会事业迎来新气象 

 人民广场是百姓休闲好去处。 通讯员 唐敏敏 摄 (资料图片)

  2016年,是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之年,也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峰会遇到盛世,迎来“萧山之变”。

  萧山之变,让社会事业“变”出了新气象。

  我们看到,和谐的环境,不断凝心聚力,成就欣欣向荣。萧山经济实现“十三五”精彩开局,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051元、增长8.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42元、增长8.5%。这意味着,萧山老百姓生活水平持续改善,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随着杭萧同城化提速,萧山户籍、社保、市民卡、住房公积金、出租车、上学等顺利实现一体化。

  我们看到,萧山创新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名校集团化,学军、杭二中、崇文等名校进驻萧山办学,全区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今年高考第一批上线率再创新高达28%;随着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我们看到,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了。3年内建成区游泳馆、瓜沥文化中心等665处文体设施;与此同时,随着“百万市民迎嘉宾”活动的持续深入,萧山市民的素质也向着“国际范”大踏步迈进。

  ■首席记者 周颖 实习生 蒋子奕

  收入稳步增长 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

  据区一体化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实现30051元和17442元,增长8.3%和8.5%,相比今年一季度分别提高了0.8和0.7个百分点,呈缓中有进态势。

  区统计局相关人士分析认为,2016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依旧复杂多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区委区政府及时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和方案,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促进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更重要的是出台了一系列惠民生政策。

  社会事业之变,不仅体现在物质的提升,更反映在精神的充实。

  这两年,萧山人的文化生活明显丰富了。住在城区的市民想去健身锻炼,可到区体育中心活络筋骨;要看公益演出,就去“周末剧场”;休息日里,还能去萧山博物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以及众多民营博物馆免费欣赏高雅的展览和珍贵的文物,开阔眼界。

  家住镇村的百姓也不会闲着,村级品牌文化广场建成率已近85%;新增文化礼堂近60个……这些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已成为百姓的狂欢之地,文化之花已开遍萧然大地。

  这是因为,萧山一直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强区”建设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并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谋划部署。

  如今,城乡“文化地标”越来越多,投资6000万元、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萧山博物馆和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达6800平方米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早已声名远播;全区还有登记在册的民办博物馆6家,艺术馆(美术馆)24家,民营体育场馆70余家,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和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依托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及各镇街品牌艺术团,每年为市民提供的免费演出、讲座自然不在少数。区文化馆的文艺骨干们协同各家热心的文艺院团,一直在默默地播撒文化种子,尤其是送文化服务从“分配形式”向“供求形式”转变,群众想看什么就按菜单“点菜”,真正满足了内在的文化需求。

  杭萧一体化“提速”   “同城同待遇”正变成现实

  今年7月,一则消息引爆了萧山的微信朋友圈。杭州市政府网站发布了市发改委《关于杭州第二中学萧山分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复函》这一通知。

  根据批复,杭州第二中学萧山分校,选址萧山区核心地块钱江世纪城,将建设48班中学,而该项目有望于今年年底开工建设。

  除了杭二中萧山分校外,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世纪城万科校区的关注度更高。杭城知名民办小学——崇文实验学校首次从钱塘江北岸跨江进入钱塘江南岸。这是我区为推进杭萧教育统一步伐作出的积极努力,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

  对于家住顺发和美家小区的高先生来说,家门口有这么多的名校资源是最开心的事了。“我的儿子今年刚上中班,小学可以在崇文上,当然更期待高中也能在家门口上。”高先生最近发了一条朋友圈:儿子,家门口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名校了,接下来就轮到你努力了。

  除了崇文实验学校,杭二中、学军中学,这些在教育界响当当的名校,去年都相继进驻萧山办学。这意味着,未来,萧山学子不用跨江,就能享受到与主城区一样的教育资源。

  教育、医疗、社保、文体……这些都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实事。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努力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提升大家的幸福感。

  与杭州主城区同城同待遇,是许多萧山百姓多年来的梦想。

  如今,这一梦想正在变成现实。随着杭萧同城化提速,萧山户籍、社保、市民卡、住房公积金、出租车、上学等顺利实现一体化。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我区开展扎实举措,通过大力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并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市民安全感明显提升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对老百姓来说,“平安”的基本含义就是他们的人身安全能否得到有效保障,他们的生活环境是否稳定祥和。

  随着G20峰会的日益临近,在萧山的繁华街头,执勤民警坚守岗位,闪烁的警灯与星空交相辉映;社区的“红袖章”们默默在小巷巡逻,守护着一方平安;即使在最冷僻的路段,24小时开启的视频监控也为路人撑起了一份踏实。

  湖北姑娘小曦是夜班编辑,她说最近晚上下班后回家都没让老公来接。回家十来分钟的路程能遇上三拨警察:街面巡逻的PTU,在路口夜查的交警,还有开着“平安城厢”电动车的巡逻车,到了社区,还有臂缠“红袖章”的巡防员在巡逻。

  不管是特警、民警、“红袖章”,还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监控探头”,总能让人感到一份踏实与安心。这就是像小曦这样的普通民众,对平安祥和最直观的感受。

  今年以来,我区通过开展“迎峰会、强基础、保平安”的专项行动,招募22万名志愿者,实施群防群治。建设环萧护城河卡点113个、检查站68个、视频监控点5037个。开展消防、安全生产等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等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2%、28.13%和9.42%,同时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刑事立案下降24%,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也将推动社会风气的改善、文明程度的提高。如今,萧山市民的精神面貌正在发生变化:很多驾驶员的开车习惯也在改变,宁可多走几步路把车停进停车场,开车不敢随意变道、超速;出租车变干净了,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在斑马线前也主动减速让行了。

  峰会在杭州举办,也将激发潜在的公民意识。受萧山近年来美德标兵评选、道德讲堂进村、志愿者活动等影响,市民生活更加丰富,内心更加充实,行为也更加文明。萧山市民也将用更从容的主人翁姿态,迎接各国客人。

  利用峰会契机 让萧山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是对萧山社会进步和市民素质的检验和促进。

  接下来,萧山要把发展惠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重点,让有限财力发挥更大作用,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萧山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建设。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教学质量上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国际国内名校的引进和落地,推进一批学校、幼儿园等项目建设。深化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出台分级诊疗实施方案,切实提高医疗水平,区一医院、萧山医院办院水平要向三甲标准看齐。稳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提升人口计生服务质量,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基层文化阵地,文化设施和文化队伍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完成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周末剧场,湘湖讲堂,文化直通车等特色品牌,举办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体活动。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延伸文化产业链。提升文明素质,大力倡导“八个不”文明公约,全面提升市民文化素质。

  强化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稳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深化养老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积极做好社会帮扶,慈善救助残疾人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扎实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做好就业工作,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农民思想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工作,落实好低收入农户帮扶政策。



作者:  编辑:臧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