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萧山行 > 五变萧山 > 正文

“萧山之变”系列报道之一——变在整体环境 得到的是赞誉

更新时间:2016年10月12日 11:51    内容来源:   

  变在整体环境 得到的是赞誉

  机场路气势恢宏。 记者 唐柯 摄 (资料图片)

变在整体环境 得到的是赞誉

  蓝天白云映湘湖。 通讯员 傅灿良 摄 (资料图片)

  ■首席记者 周喆

  编者按:经过数年努力,从城市到农村,从硬环境到软实力,从经济发展到社会进步,萧山都发生了显著而积极的变化。从今日起,本报特别推出“萧山之变”系列报道,将从环境在变、经济结构在变、城市在变、社会事业在变、干部的精气神在变五个方面加以解读和分析,敬请关注。

  萧山在变。萧山之变,体现在天空、地上、立面、水中。

  借力G20峰会,我区以史无前例的力度,打响了天空、地上、立面、水中全区域立体式环境整治攻坚战。在天空,我区拆除蓝色彩钢房和“阳光房”,开展大气治理,不管是空中俯视还是抬头仰望,天空环境更优美;在地上,我区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大手笔建设城市绿化,“洁美净”替代了“脏乱差”;在立面,我区对主要道路两侧进行立面整治,拆除一店多招和违法广告牌,主要街区实施亮灯工程,城市立面成为美丽风景线;在水中,我区开展河道两侧拆违,疏浚河道,封堵排污口,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全区河道水质持续改善。

  萧山之变,也在于基础设施完善。机场公路高架、通城高架(九堡大桥至机场高速公路段)、青年路南段、风情大道湘湖隧道等一大批道路工程竣工投用,城市路网结构大大优化;钱江世纪城沿江景观带、北入城口绿地景观等一批环境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铁路杭州南站、地铁5号线、地铁6号线等一批重大工程积极推进,城市功能将更完善。

  萧山之变,让百姓点赞。蓝天白云,清清流水,沿路绿化,美丽田园,目之所及处的风情,让人欣喜。这座城市,将以最美的姿态面向世界,以最美的景色回馈广大市民。

  基础设施大完善 百姓的认同感和满意率不断增强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硬实力,也是城市的软环境。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今年以来,我区根据G20峰会服务保障工作的要求,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打造最佳的投资环境、居住环境

  机场公路,被誉为“省门第一路”。 这是一条沟通萧山与世界的道路,G20峰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将通过机场公路认识浙江、走近杭州、了解萧山;这是一条展示萧山美好城市形象的道路,美丽的乡村,现代化的城市形象随路铺展,世界的目光凝聚萧山。

  今年5月3日,凝聚着万千建设者心血、承载着全省人民期待的机场公路高架顺利通车,而机场城市大道也将在峰会前建成。通过机场公路,人们出入萧山机场更为便捷。此外,机场公路高架与通城高架(九堡大桥至机场高速公路段)互通,大大优化了我区快速路网,使城市交通网络更完善。

  交通路网,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我区加快构建四通八达的城市路网,打通了一条条“断头”路,新建了一条条城市道。除机场公路高架、通城高架(九堡大桥至机场高速公路段)外,风情大道湘湖隧道、博奥路(青年路)南段二期(萧杭路-建设一路)、环城北路(银河小学东侧-通惠路)、彩虹大道(区界-青年路)二期工程(地面道路)等一大批道路工程通车,架构起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

  在萧山这片热土上,兴起了一个又一个投资建设的热潮。地铁5号线萧山段已经开建,到2019年,萧山境内将形成由1号线、2号线、5号线、6号线组成的轨道交通网络;长4公里、占地1400亩的沿江景观带进入最后施工阶段,建成后将成为省内最大的沿江中央商务公园;萧杭路、金鸡路、时代大道等14条道路环境提升,市心路、金城路和湘湖夜景等实行亮化,城市设施日益完善成熟。

  随之而来的是,萧山这座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功能不断优化,百姓对于城市整体环境的认同感和满意率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与美誉度不断提升。萧山城市建设的亮点,得到了各方赞誉,机场公路、市心路、主要入城口等,给到访萧山的宾客留下了深刻印象。萧山新型城市化建设,迈向更高目标。

  城乡面貌大提升 百姓居住环境更优美

  曾经,如果从空中俯瞰萧然大地,一块块“蓝色疮疤”遍布城乡、污染视觉。这就是蓝色彩钢房。由于价格低廉、搭建简易,蓝色彩钢房曾在萧山大行其道,大量用于工厂厂房、临时搭建等。然而,这些蓝色彩钢房产生了突兀的视觉效果,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其中的违法搭建更是存在安全隐患。

  这些“蓝色疮疤”是环境的污点,必须整治。

  今年,我区全面推进彩钢房(棚)集中整治,根据“三个一律拆、一个一律改”的要求,彻底消除“蓝色疮疤”。整治工作启动后,全区上下迅速行动,强力拆改,截至目前,已经拆除蓝色彩钢房436万平方米、整改1803万平方米,从空中俯视,过去的“蓝色疮疤”已全面拆除。作为杭州市彩钢房(棚)整治的重点区域,萧山彩钢房(棚)整治工作成为全省观摩、学习的对象,为在全省范围内推进该项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空中的景致在变,地上、水里的景色同样在变。如果市民留心观察,会发现,如今我们的城市中,处处都有绿意。曾经环境最为脏乱的杭甬高速萧山入城口,传化物流整体搬迁,如今正在形成一大片绿地、一条条绿色景观带;在钱江世纪城,1000多亩的绿地、花海,让人赏心悦目;在路边、河边,一处处景观绿地、一个个“口袋公园”绿意盎然,成为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绿色,已成为城市中最宜人的色彩。在城市和乡村,河道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污染企业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河道清淤疏浚、沿河违建拆除等,让萧山的水更清、景更美。

  为打造迎峰会最优环境,我区深入实施迎峰会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打响了天空、地上、立面、水中全区域立体式环境整治攻坚战。拆,先后关停义桥石矿、育才、南门、市心广场、经宁、九鼎石材等市场,拆除机场路两侧、顺坝地区大量成片违建等,半年拆违578.3万平方米,拆掉了一大批违法建筑;整,实施错峰限行、城区禁货,整治“两非车辆”、超载工程车、“四小行业”、废品回收站等,城市环境有效提升;建,大手笔建设城市绿化,扮靓5大入城口,城区新建绿地1134万平方米,打造优美田园,复绿复耕土地1.27万亩。

  此外,我区还对城市立面开展清理整治,对市心路、金城路、风情大道等54条主要道路两侧建筑立面进行整治,对萧杭路、金鸡路等14条道路实施平路工程,拆除广告牌,整治路牌门牌,处处显山、露水、透绿。

  人们惊喜地发现,城乡环境面貌有了巨大的改观。城市乡村、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环境更加整洁、优美,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更优更美。

  生态环境大优化  让天更蓝水更绿

  抬起头,望望天,美好的蓝天白云是不是让你的心情更加愉悦?今年以来,市民们发现,萧山的天空更澄净,我们离“峰会蓝”越来越近了。的确,今年萧山的大气环境要好于往年,1-6月,我区共收获了114个优良天,优良率为63%。特别是6月份,优良率达到了73.3%。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美好生态环境的象征。服务保障G20,萧山必须拿出最美的生态环境。为此,我区以最严最实的举措治气、治水,并以环境整治倒逼产业转型、城市转型,让全区生态环境实现大提升。

  如何持续改善大气质量?今年,我区深入治理大气污染,开展“一整治一改造”,即VOC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整治和燃煤锅炉清洁化改造。在有机废气治理方面,要求完成139家重点企业有机废气整治任务,削减有机废气1000 吨以上。在燃煤锅炉烟气清洁化改造方面,要求完成33台热电企业燃煤锅炉、46台非热电企业燃煤锅炉完成清洁化改造,实现超低排放标准。针对大气中的PM2.5、PM10污染源,我区实施机动车“错峰限行”、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切实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水清、岸绿、流畅、景美,美好的水生态环境让人期待。通过“五水共治”专项行动,黑河、臭河、垃圾河“摇身”变成了景观河。2014年-2015年,我区共清理各类河道288条,其中“三河”151条。今年,为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环境,我区加大“五水共治”工作力度,疏浚河道100.7公里、清淤309万平方米,拆除河道两侧违建1577处14.5万平方米,关停污染企业408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完成85%,全区河道水环境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的美好变化,折射出萧山发展理念的转变。如今,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萧山,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开展污染治理和环境整治,倒逼产业转型,打造美好生态家园。

  记者观察

  为萧山环境之变点赞

  G20峰会带给萧山的变化,每一个萧山人,都已深刻体会到。出行更顺畅,环境更优美,城市更宜居,老百姓很有获得感。萧山环境之变,变出了民生幸福感。城中村、老小区的居民,是环境之变的直接受益者。今年,我区继续推进旧住宅区改造,老小区功能更完善、环境更优美;我区对城中村环境面貌进行整治,宁安社区等城中村实现华丽“变身”,居民们感叹城中村媲美城市社区。百姓家门口的河道水变清了,景变美了;行走在马路上,交通变通畅,绿化宜人,让人不由得心情更靓丽。

  萧山环境之变,更是让城市品质再上新台阶。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G20峰会这一国际性会议,更是促使萧山新型城市化建设迈向更高端、走向国际化。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大到规划蓝图,小到路面路牌等每一个细节,我区坚持以最高标准,建设大气、开放、优美的城市,推动新型城市化建设迈向国际化。

  G20峰会带给萧山的变化,不仅仅在于当下,更在于长远。当前的萧山,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了机遇,萧山的环境面貌,必将发生脱胎换骨、凤凰涅槃般的蝶变,三生融合美丽萧山将从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借势登高,我区将牢牢抓住办好G20这个重大契机,打造最新最美最靓的城市形象,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美好生态环境成为常态,造福一方百姓,提升城市形象。



作者:  编辑:臧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