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16杭州萧山国际武术文化湘湖论坛 > 获奖论文 > 正文

中华武术精神的当代价值

更新时间:2016年12月15日 17:9    内容来源:萧山网   

  郭志梅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12)

  The modern value of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Guozhimei

  【摘要】: 武术精神是武术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与分析。对中国武术精神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武术精神深受中国文化深层的,不衰的民族精神影响,武术精神教育对青少年的培育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尤其在武术精神缺失的当下社会中,以中国武术为载体,弘扬武术文化中新时代的武术精神,能够为当今社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武术精神;当代价值;传统文化

  Abstract: Martial arts spirit is the essence of the martial arts culture, is the accum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logic analysis classifying collections of literatur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e study of the modern value of the spirit of Chinese wushu. Research suggests: martial arts spirit deeply Chinese culture deeply, influence of the national spirit, spirit of martial arts educa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eenagers cultivation. In the present society, especially in the martial arts spirit loss on the carrier of Chinese wushu, carrying forward the culture of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of the spirit of new age, to today’s social development plays a positive role.

  Keywords:Martial arts spirit; The contemporary valu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中图分类号】 G852 【文献标识码】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郭志梅 在读研究生

  作者学校: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12

  The author school:Hunan normal university sports institute,Hunan,Changsha 410012,Chian

  前言

  武术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深受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影响,逐步形成了“精忠报国”“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尊老爱幼”等诸多世人所崇尚的传统美德和思想观念,形成了占据主导地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思想观念是蕴藏在武术文化深层的武术精神。 几千年来武术精神一直指导着武术实践的发展,并从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形成了中华独特的武术文化。武术精神是武术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象征着华夏民族,同时也象征着饱育儒、道、释思想的东方文化。 因此,如果忽略了对武术精神的认识,那么就无法真正掌握中国武术的精粹。

  1、武术精神的概念界定

  关于武术精神的定义很多, 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把武术精神归纳为“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的尚武精神。何明辉等认为“武术精神就是武术文化的精髓。武术精神是受中国文化深层的、不衰的民族精神影响的,合乎于任何武林派别又超之于上的中华武术在内的规律和法则。”郭守靖认为“武术精神文化泛指武术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思想理念和身体观等深层的精神意识形态,是一个认识武术观念和表象的系统,它支配着习武者或习武群体的尚武精神。”邓阿美从文化学和哲学的角度给武术精神下了定义,她认为武术精神是习武者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价值信念、性格与心理的总和。谷晓红认为“武术精神不仅是一种尚武精神, 更是一种包含了多方面内容的强健的精神, 它是中华武术得以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

  综上所述,武术精神在学术界并没有公认的定义,但能让学者都赞同的一个观点就是:武术精神是武术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深受中国文化深层的,不衰的民族精神影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武术精神的内涵

  武术精神是武术文化的重要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贯穿于武术整个发展史的“活”的精神,其内涵也无比丰富。别曙辉,陈飞飞从五个方面对武术精神的内涵进行高度的概括,包括内外兼修、有德乃大的人文精神;刚柔相济、阴阳相生的包容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和谐精神。龙光敏从武术自身的特点和中国传统文化下形成的武德两方面把武术精神概括为刚健有为、持之以恒、静心以及涉世仁爱的精神。古丽霞认为武术精神是通过三个层次表现的,第一层次是个人和武德修养;第二层次为集体的道德观念;第三层次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刘涛提出了武术精神包括几个重要精神层面:自强不息、为国争光、尊师重道、重德尚义、立身正直、厚德载物、忠孝两全。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武术精神的内涵丰富,带有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色彩。爱国主义精神是武术精神中的重要内容,要求在继续发扬“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厚德载物”的“武德精神”,将注重“和谐”的文化特色摆在突出位置。

  3、武术精神的基本特征

  3.1 武术精神的民族性

  武术精神植根于本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优秀文化的温床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民族的存在,就没有武术精神的生存之地。武术精神体现着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这就说明武术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武术精神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之一。

  3.2.武术精神的时代性

  武术精神的时代性,是指武术精神在其历史性的演化中所体现的时间性特征,表现为同一武术精神形态的不同时间纬度,也就是不同规定的历时呈现,体现着武术精神的变异性。因为武术精神具有历史性,就是有时间方向的、有序的、非线性的不可逆的发展过程。因此,武术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一定的时间节奏,每一时段,总是会表现出特有的时代精神。保证武术在特定时期的发展,我们就要主动地、积极地、适时地对武术精神进行扬弃、更新和转化,使其反映新的历史特点,把握新的时代规律,实现其与新的时代精神的结合,成为一种新的武术精神。实际上,武术精神是武术的每一个发展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积淀和累积。

  3.2.武术精神的开放性

  当人类历史车轮由野蛮进入文明以后,尤其是“世界历史”的形成,打破了民族与国家的闭关自守状态,物质生产和文化交流成为世界性,于是各民族的文化精神开始相互引进、相互吸收、相互促进。在这样的情形下,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不可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的。武术精神虽然主要是以本民族武术成员的实践为主要源泉,但也吸收外国武技文化中适合本民族武术文化所处时代、所处社会物质环境,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既有冲突,又有融合,冲突表现了不同武技文化的的相对独立性、地域性,融合表明不同文化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吸取营养,体现了武术精神、武技文化的开放性,有利于武术精神文化生存和发展的观念、原则、思想和理论。

  3.4术精神的实践性

  武术精神,不论其表现形式怎样,不管其具体内容如何,归根结底是在人们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为时间活动服务的,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武术精神的要求,最终都体现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作为一种思想价值观念,武术精神是在人们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因此来自于现实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武术精神通过对武术现实不断反批判和超越,建构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以此来推动现实世界中人的思想与行为,维系并提升武术的生存意义与生存目标。

  4、武术精神的当代价值

  4.1武术精神有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几千年来,武术精神一直指导着武术实践的发展,并且还从优秀的民族文化中不断汲取了智慧和力量,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武术文化。武术精神能培养练武者积极进取、主持正义、不怕邪恶的奋斗精神;培养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的兼容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敢于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追求个人的武德修养、集体的道德规范和爱国爱民族的过程中 ,中华武术的精神逐渐统一。并得到社会文化及武术各门派的认同 ,随着历史的发展 ,逐步取代了武术各门派的具体的武德规范 ,而上升成为中华武术文化的基本主导意识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最高层次的武术精神。当它同中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时 ,武术文化便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环境和内在动力,成为中华武术发展乃至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强大凝聚力。

  4.2武术精神的教育价值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古往今来,武术的传授一直把道德教育作为整个武术教育的中心。强调武艺传授的道德化,使技艺教练与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武术界历来视不讲武德的为恶者,各门派均有“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和“短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理者不可与之教”的格言。少林戒约提出“习此术者,以强体魄为要旨”,“只要备以自卫,切戒逞血气之私,有好勇斗狠”,提倡“济危扶贫,匡扶正义”和“不可逞强凌弱之举”的德行。可见,武德是武术活动的行为规范,表现在练武与修身、习艺与立人、品德与技艺的统一,把修己养身看作是立身处世、实现人的价值根本。武术文化的传授过程,体现着民族文化以仁为教育中心、以礼为精神支柱、以道德完善为中介、首先修身自我、进而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人文教育观。在当今社会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水平,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4.3现代社会亟需武术侠义精神的回归

  金庸先生在深圳一次演讲中,当被问及当代人最需要继承和提高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侠义”二字。诚然,在当今社会中,中国的经济科技已经高度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元丰衣足食,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武术侠义精神的缺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最近在媒体报道中,经常见到老人倒地急需帮助时无人敢扶,众人在小偷抢劫时无动于衷,面对弱势群体被流氓欺负时,围观者竟无一人敢于站出来制止,甚至公交车上为了让座,竟出现大打出手的场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社会中缺乏武术侠义精神的培养。对今天的人们而言,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遇到歹徒时,要善于保护自己,及时拨打110,寻求警察的保护。而好心人们扶起倒地老人后,反而被讹诈的现象经常见诸报端。从而也使社会形成了“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这种见义勇为、助人为善的行为的缺失,正是武术侠义精神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今天的社会而言,我们更需要人们之间相互帮助,需要人们能够敢于面对困难,敢于与黑恶势力做斗争的勇气,需要在我们的教育中重新唤起武术侠义精神。

  4.4武术精神教育对青少年的培育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经济条件也都较为优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对孩子宠爱、溺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孩子们同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部分孩子不会与其他人交流、沟通,不会融入到集体中,现在有很多新闻报道,读小学的孩子就患有自闭症,严重者只能休学在家。自从《变形记》这档综艺节目播出来之后,社会上的反响非常大,里面被宠坏的孩子冷漠、叛逆、打架、吸毒、有钱、任性等等。这些社会反应,正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缺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今天的社会而言,我们更需要加强青少年的武术精神的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响应国家的号召,对青少年人格的培育以及社会风气净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结论

  任何一个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武术精神是武术的每一个发展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积淀和累积。把中国文化与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引进、相互吸收、相互促进。发展武术精神有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武术精神的教育价值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弘扬武术文化中的武术精神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武术精神教育对青少年的培育具有不可替代作用;重要的是现代社会亟需武术侠义精神的回归。

  参考文献

  [1]李斌.试论武术精神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塑造[J].武术科学,2005,05.

  [2] 何明辉,熊俊华,黄卓等.论武术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J].山西体育科技,2007,27(3).

  [3]郭守靖.文化学视野下孔子的武术精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04.

  [4]邓阿美.对武术精神内涵的探析.首都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05.

  [5]谷晓红.武术精神的演进与发展[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02.

  [6]别曙辉,陈飞飞.奥林匹克精神与武术精神的时代契合[J].武术与艺术,2011,10.

  [7]龙光敏.试论中华武术精神及其文化意涵[J].科教导论,2012,05.

  [8]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

  [9] 古丽霞,满书庆.试论武术精神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塑造[J].中国成人教育,2004.

  [10]刘涛.论武术精神内涵的历史局限性及其在21世纪的新拓展[J] .中华文化论坛,2009,03.

  [11]刘冬.武术文化中侠义精神的当代价值[J].搏击.武术科学,2014,10.

  [12]侯苹苹,吴剑.武术精神的研究进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02.



作者:  编辑: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