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实施治堵工作以来,在各相关部门及广大市民的积极努力下,地铁P+R停车场、市心路公交专用道、城区主干道禁左、市心路整治工程、通惠路整治工程等一大波治堵工程先后实施,大大改善了我区的交通通行能力,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详细]
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治堵在行动 > 新闻头条 > 正文

五年治堵 萧山城市交通大变样

更新时间:2017年11月29日 8:21    内容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首席记者 周喆 周颖 通讯员 吕爱军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支撑。顺畅、有序、文明的城市交通,既是城市品位的重要体现,又是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为缓解交通“两难”,提升市民出行满意率,2013年以来,我区积极贯彻省市关于治堵工作的目标任务及考核要求,着力开展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专项行动,全面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停车泊位建设、公交优先发展、交通秩序优化等各项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区治堵办牵头推动下,五年来,我区不断破解“行路难”问题,编织“大交通”路网,新建改造城市道路99条155.6公里;积极挖掘资源,大力开发地下空间,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9609个,建成并投入使用4个“P+R”停车场,共计1010个停车位;加大公共交通设施投入,截至目前,共有公共自行车服务点376处,公共自行车13130辆,公交线路180条;严管严治,共查处各类违法行为439.9万起。

  当前,萧山正面临“后峰会、前亚运”历史机遇,浙江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和杭州“拥江发展”战略机遇,新的机遇赋予萧山新的使命。我区将对照体现世界名城风貌的现代化国际城区标准要求,持续推进城市交通治堵工作,实施交通基础设施“12588”工程,加大智慧交通建设力度,倡导文明出行、绿色出行,让百姓出行更便捷。

  五年,城市路网在延伸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如今,萧山城市道路框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市民陈先生对此感触颇深。

  陈先生家住临浦,在城区上班。“自从临浦快速通道开通后,临浦到城区只要十多分钟,非常方便。”陈先生说。然而,让他更惊喜的是,去年,风情大道湘湖隧道开通,这是省内首条单管3车道湖底浅埋隧道。隧道开通后,风情大道南连亚太路和临浦快速路,西通湘湖景区,东接西山隧道,盘活了城西交通。

  一条路,连通一座城;一条路,改变出行方式。这样的变化,五年来,萧然大地上时常发生。我区城市道路紧紧围绕“主攻南北、连接东西”的总体思路,一直处在大投入、大建设时期,一条条道路新建成,机场公路、博奥路等等,城市道路在延伸;一条条道路再拓宽,市心路、通惠路等等,进一步完善了城市交通路网,极大地缓解了城区南北向交通问题,并打造了市心路等高标准样板路,有效提升了城市品质。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成为城市的交通动脉,连接四面八方,方便群众出行。

  快速路,是城市交通建设的“重头戏”。彩虹快速路是杭州快速路网最南面的“一横”,总长28.1公里。其中,萧山段西起滨江区界,东至杭金衢高速萧山东互通,路线全长13.76公里,逐年分段推进建设,尚需建设段长为6.78公里。项目分三大段实施,第一段为已先行启动的滨江区界至博奥路高架段工程,第二段为博奥路至市心路下穿段,第三段为市心路至东入城口高架段。今年新开工建设育才路至沪昆铁路段,2018年,将实现全面开工。而就在不久前,通城快速路(通彩互通-萧绍路)通过初步设计审查,这也意味着,这条快速路离开工又近了一步。萧山快速路网建设加速!

  今年,杭州市启动迎亚运保畅通快速路网建设四年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四纵五横三连十一延”快速路网建设。萧山将快速路网建设纳入交通基础设施“12588”工程,全面推进8条城市快速路建设。全区快速路网建成后,总里程将达到236.6公里,让市民出行提速。

  五年,停车资源更丰富

  今年以来,不少市民发现,城区各主要道路人行道上,新增了不少停车泊位,乱停车的现象有所缓解。为改善静态交通,我区深入挖掘停车资源,重点针对部分停车矛盾突出路段,邀请专业设计单位进行科学设计,在不影响行人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增划人行道停车泊位,进一步提高部分人行道利用效率,缓解“停车难”。

  停车难问题,一直困扰市民。而在城区,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寸土寸金,能建设公共停车场的地方越来越少。如何破解难题?在城市治堵工作中,我区千方百计挖掘各类停车资源,向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要空间,增加停车泊位;利用学校地下停车场,合理分配资源;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公共停车场,破解土地资源稀缺问题;改造老小区公共绿地,增设停车位,改善老小区居民停车难题。据统计,五年来,城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9609个,有效缓解停车难,改善城市静态交通。

  向地下要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是破解停车难的重要举措。育才路以西、金惠路以北、环城北路以南,大浦河支流沟通工程即将完工。到下月底,这里将形成一处美丽的河道公园,而在公园之下,就是一个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地下两层停车场,共有400多个停车泊位。这一区域,附近有医院、学校,还有即将建成的大型居住区,停车需求较大。因此,在大浦河支流沟通工程建设之初,我区就规划设计了一个地下停车场。如今,大浦河支流沟通工程即将完工,这个大型地下停车场也将投入使用。这种河道公园+地下停车场的形式,既美化城市环境,又改善交通拥堵,在杭州地区都具有先行先试的探索意义。

  今年,我区还出台《2017年杭州市萧山区治理交通拥堵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将地下空间开发作为治堵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城市空间向下拓展,建设更为立体的现代城市。

  接下来,我区将进一步推进公共停车泊位建设,深挖资源,创新举措,为城市增添更多的停车泊位。同时,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停车诱导系统,用智慧手段缓解道路通行压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五年,公共交通大完善

  这五年,萧山轨道交通大发展。自2012年杭州地铁1号线开通后,2014年11月,地铁2号线东南段开通运营。2号线东南段可以说是一条“萧山专线”,13个站点中,有12个位于萧山区,从城市南端的朝阳站始发,沿市心路一路向北,跨过钱塘江,到达钱江新城。今年,2号线西北段开通,连接起东南段,2号线客流量持续攀升,家门口坐地铁去杭城,成为更多萧山人的公共出行选择。而与此同时,地铁5号线、6号线萧山段也正在加快建设。一张轨道交通的便捷网络正在萧山形成。

  2013年以来,是萧山公共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时期,公共交通方式更多,除公交车外,公共自行车、地铁成为市民出行的新方式;公共交通网络更健全,截至目前,共有公共自行车服务点376处,公共自行车13130辆,公交线路180条;出行方式更绿色,新能源公交车数量增多,公共自行车、地铁等绿色出行方式受欢迎。

  公共交通的变化,一点一滴改变着市民的出行方式。

  不久前,我区首条准快速公交181路正式开通。181路准快速公交连接临浦、湘湖风景区、地铁1号线、2号线及火车南站,公交线路与高铁、地铁衔接,方便乘客出行换乘,实现了区域交通枢纽的无缝连接,缩减了乘客的出行时间和成本。此外,此次投入的公交车都是新型全电动车,公交发展践行绿色理念。

  准快速公交的开通,充分体现了公共交通“角色”转变,朝着适应市场变化、关注乘客需求的方向努力,力求服务方式有新突破,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为绿色出行、减少大气污染作出贡献。我区还试点开展公交车辆支持移动支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公交优先,一直是我区治堵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区从硬件设施出发,进一步完善公交枢纽站、港湾公交站、新能源公交车等配备,优化公交线路,缩短高峰时段发车间隔,方便市民乘坐公交车。与此同时,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不断增加,地铁线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公共出行、绿色出行,日益成为市民首选的出行方式。

  五年,交通管理再优化

  城市现代化带来的道路拥堵令人头疼,如何最大成效地“治堵”?萧山的做法是优化交通管理助推城市治堵。

  限行措施,仍然是国内城市治堵的有效手段之一。2016年3月28日,萧山实施机动车工作日(星期一至星期五)高峰时段区域“错峰限行”交通管理措施。

  错峰限行实施以来,限行后高峰时段的交通运行状况有明显改善。路网流量下降,路网平均流量较限行前有明显下降,其中早高峰下降10.3%,晚高峰下降14.3%,平峰时段下降6.3%;平峰时段流量同步下降,全天24小时的交通流量变化的波形与限行前相似,交通高峰特征保持稳定;限行后流量变化趋势较为平稳,未发生反弹情况,路网交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与此同时,平均车速提升,其中早高峰提升8.3%,晚高峰提升19.1%,限行范围内的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

  此外,对非浙A车辆的管控效果良好,限行时段内非浙A车辆比例大幅下降,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运行稳定,受错峰限行影响较小,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人明显增多。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仅靠人海战术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萧山立足应用,依托警务云平台,深入推进智能交通建设,充分利用卡口、电警,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支撑在城市交通管控、疏堵保畅方面的独特作用,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此外,严查交通违法行为力度不减。违法停车、闯红灯、人行横道前不让行等违法行为,仍是交警部门重点严查内容。

  接下来,相关部门将常态化开展“两站一车”(即地铁站/火车站/汽车站、公交站等周边交通秩序热点、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重点违法行为整治)及“两治一整”(治理超限超载、治理“黑车”、整治交通乱象专项整治行动)行动,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五年,智慧交通快发展

  在很多地方还在把道路、停车场、公共交通建设等各种“药物”进行配比尝试不同药效时,萧山在这些“猛药”中加了一味叫做“智慧”的调节剂,让愈演愈烈的病症得到有效缓解。

  今年6月,萧山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深化合作协议,明确将在“城市数据大脑”建设、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而解决交通拥堵,是城市大脑所要挑战的第一个难题。

  经过一年的努力,“城市数据大脑”V1.0作为先导性、探索性项目,已在萧山正式上线。在“城市大脑”初步建成的基础上,萧山还在积极推进“交通小脑”建设。

  萧山“交通小脑”是萧山城市数据大脑的交通部分,在城市数据大脑的架构下,利用数据智能实现交通管理的智慧化和泛交通的协同,综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智能等互联网技术,即时汇聚调度处理全量全网城市数据资源、分析城市运行状态、调配城市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缺陷,最终实现以数据资源驱动公共资源配置优化。“交通小脑”开启了城市数据大脑治理社会的先河,是萧山城市数据大脑的基础原型。目前,萧山已完成基础设施平台和数据资源平台的建设,且已投入生产运行。

  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交通小脑”已初步实现以下亮点:

  在线交通信号控制优化。实现从单条路到区域信号控制,打造最先进的信号控制技术;利用全网数据,可15分钟为间隔输出优化的配时方案。目前已经将成果扩大到5平方公里试点区域,区域平均通行速度提升超过15%、主要道路停车次数减少近40%、高峰时段道路畅通比例提升10%。

  重点车辆精准管控。针对“两客一危”和违法处禁车辆,通过精细定位、视频分析、营运数据,对车辆进行分析,从而实现针对性的精准管控。

  全域事件动态感知。基于全网多数据源融合,通过24小时不间断智能巡逻,深入实景感知交通异常事件,并在第一时间全自动调动警力、清障等全方位的联动处置。

  特种车辆协同优先。通过“交通小脑”智能“指挥”,特种车辆(120、119、110)优先调度,经过50多次实战演练,试验路线车速最高提升超过50%、救援时间缩短7分钟以上,打通了全自动绿色生命通道,提升应急事件处理效率。

  “交通小脑”在今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公开发布,赢得业内人士的高度肯定和普遍赞誉,为我区治理交通拥堵开辟了全新的领域,使我区交通科技治堵迈上新的更高台阶。

  五年,文明出行最风尚

  文明交通是城市形象的名片,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而马路上的斑马线则被喻为行人的“生命线”。

  这五年,文明出行正在润物细无声间改变着人们的出行。在公交车、出租车示范引领在斑马线前让行的带动下,萧山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也加入了“礼让斑马线”的队伍中。

  与此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将加强执法,积极引导市民文明出行,使斑马线回到它最本质的意义——安全通行。

  我区大力开展“礼让斑马线  文明我先行”系列活动以来,不但取得明显实效,也获得了百姓的普遍好评。作为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建立文明出行车辆数据库最受瞩目。如今,该数据库已经建成,经过比对,今年第一季度共有180辆车交通违法5次以上(含5次罚款或扣分)。

  通过随机抽查发现,交通违法行为主要集中在违章停车、违法交通信号灯和不按规定行驶进入单行线等。“目前数据库的对象主要涉及全区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卫生系统工作人员的私家车和公务车。”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文明出行车辆数据库并首先向党政机关等部门“开刀”,目的是敦促他们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宣传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除了“文明出行”数据库的建立,我区还严格执法,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出重拳。在全区设置20条严管路段和10个严管点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市心路、萧绍路、通惠路三条重点道路安装摄像头,对斑马线不礼让等行为进行抓拍,在文明萧山、萧山公安、萧山交警等微信平台进行曝光。与此同时,联合交警、城管、运管组成联合执法组,定期开展现场执法,今年以来,交警部门共查处斑马线不礼让行为 15552起。 

  据悉,下一步,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文明出行”数据库将延伸到各级各类文明单位,对所属私家车和公务车交通违法严重的进行告诫教育。

  ■杭州萧山机场公路

  杭州萧山机场公路改建工程采用高速公路与地面城市道路相结合的建设方案,项目起于西兴大桥南引桥,终点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西大门,全长约19.55公里。萧山段为七甲河至机场西大门,全长约17.769公里,其中,西兴互通至杭金衢互通段为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杭金衢互通至终点段为8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100公里∕小时,高速公路高架桥下方将同步建设6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行车速度为50公里∕小时。

  机场公路改建工程(萧山段)作为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省市区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是杭州萧山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萧山段工程于2014年5月开工建设,2016年5月3日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16年8月22日地面道路建成通车。

  ■市心路全线整治

  市心路全线综合整治南起03省道交叉口,北至庆春隧道口,全长约14.7公里,总投资约18亿元。其中,南环路-北塘河、解放河-机场路两段由区住建局实施完成。

  在改造过程中,我区充分考虑了道路设施提升、交通智能管理、公交及停车设施优化、城市文化传承、景观绿化提质等,把市心路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交通干道与城市景观中轴。

  在智能交通方面,设置交通监视系统、违法监控系统、电子警察系统等,对21个路口进行了优化渠化,按照设计标准可提高40%-50%的通行能力;在公交优先方面,设置了我区第一条公交专用车道,配套公交线路53条,配套公共自行车服务点16个、停车场41个,实现公交与地铁无缝对接;在景观提升方面,实施部分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绿化景观提升、人行道铺装、景观照明等。

  ■地铁2号线朝阳P+R公共停车场

  杭州萧山地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朝阳公共停车场项目位于市心南路西侧,地铁2号线首发站朝阳地铁站B、C、E出口处旁边,总面积9600平方米,总停车位260余个,分为南、北二个区块。其中,南区块面积4600平方米,停车位100个,于2014年11月19日投入使用;北区块面积5000平方米,停车位160余个,于2015年11月28日投入使用。

  该停车场也是当年杭州推出地铁1号线湘湖站、九堡站等完成收费系统改造升级启用的第六个停车场。市民使用公交卡在停车场停放车辆,再使用同一张公交卡乘坐地铁,支付停车费可享受半价优惠。此举鼓励市民停车换乘地铁,使用公共出行方式。

  ■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

  五年来,萧山一直加快构建全区公共自行车网络,破解市民“最后一公里”难题。 

  我区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自2010年9月开始运营至今,已建成服务点376处,投用公共自行车13130辆。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总租用量已达4630万辆次,日均租用量达到3.8万人次左右,最高日租用量已达5.5万余辆次。公共自行车,成为人们出行的新选择。

  2017年我区在建城区范围内(北至北塘河、南至晨晖路、西至风情大道、东至通惠路)新增10处自行车服务点,扩容服务点15个。另外,周边(包括开发区、宁围、钱江世纪城、瓜沥、衙前等地)均有新增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建设计划。

  ■区域错峰限行交通管理措施 

  2016年3月28日起,萧山实施机动车工作日(星期一至星期五)高峰时段区域“错峰限行”交通管理措施。

  错峰限行实施以来,环保效应初显,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限行后高峰时段的交通运行状况有明显改善:路网流量明显下降,平均车速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对非浙A车辆的管控效果良好,限行时段内非浙A车辆比例大幅下降,交车、出租车、地铁等运行稳定,受错峰限行影响较小,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人明显增多。限行实施后,公共自行车借还量明显增加,其中早高峰上升5.9%,晚高峰上升12.2%。相比其他公共交通方式,民众更加倾向于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



作者:首席记者 周喆 周颖 通讯员 吕爱军  编辑:来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