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河上抗战纪念馆 > 最新动态 > 正文

市民自发参观河上凤坞村的老房子

更新时间:2015年6月2日 16:24    内容来源:萧山日报—萧山网   

  1月22日,“萧报公益”讲述了河上凤坞村两幢老房子曾是抗战时期指挥中心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想知道故事的,可以看1月22日萧山日报“热线”版,或者直接关注“萧报公益”公众微信号,留言“凤坞村”,查看微信推送。)

  24日上午,一些市民自发聚集,来到河上镇凤坞村村口,参观这两幢历经岁月洗礼的老房子。

  老的少的全来了

  上午10点,大家准时抵达约定地点,有20多岁的年轻人,有一直非常热心的老志愿者,还有最近刚刚通过“萧报公益”和志愿者队伍搭上线的新志愿者。

  小胡和她的伙伴们都很关心这两幢老房子的故事。小胡说,她老家就在隔壁村,从小就听村里的老人讲了很多抗战时期的故事。“一看到你们‘萧报公益’微信号里说凤坞村居然还有这样两幢楼,我马上召集了几个朋友,一起过来看看。”

  我们发现,小胡他们一行人中,其中一个男生走路有点一瘸一拐。一问才知道,他的脚前段时间还刚刚动过手术。“虽然脚不大利索,但今天还是想来看看。”这个男生有点低调,不肯透露全名,只知道他姓李。他说,“本来我们还想按照你文章里说的,去爬爬后面的乌石塔山,找找新四军墓,但是今天我的腿不方便,所以我们准备下次再来。”

  而今年52岁的王银灿,则是在“萧报公益”上看到了这个活动。他告诉我,他一直关注着“萧报公益”的内容,看到之前我们拜访的12位老兵时,捧着手机泪流满面。“我老婆、儿子还问我在哭什么,我说你们不懂的。”王银灿说,“老兵们的故事都很感人,所以我今天一定要来看一看这两幢老房子。”

  昨天自发来的,还有老志愿者陈奕正和占力伟。他们都是萧山义工联盟的义工,也一直很关心萧山抗战的这段历史。此外,还有平常一直对历史很感兴趣的文艺女青年小李,她是最认真的一个,听到志愿者的讲述时,还一边听一边记。

  老房子主人为大家讲故事

  跟着志愿者小周的步伐,大家边走边看边问。

  “这就是当时的弹孔吗?”在原县政府办公室的一面墙旁边,大家停住了脚步。“是的,上面的孔就是弹孔。你们可以仔细看,这堵墙已经上了些年纪的,这些水泥都是当年的‘洋灰’,进口的。”志愿者小周解释。

  “这里应该去申报文物保护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好地保存下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是的,旧址修复好以后,可以再在附近辟出新地,建一个新馆,把所有萧山抗日的内容都放进去。这样很有意义!”

  再往村子深处走,就到了原县政府机要室。这幢上下两层的全木结构老房,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大家纷纷对着它拍照,留念。

  “现在我们也就周末回来住个一两天,平时,这里都不住人了。这幢房子是我太公造的,已经有120多年了。”这次走访,我们还遇到了这座老房子的主人,今年69岁的董长林。董长林一边跟大家说着自己家的故事,一边带大家参观。

  “中间这间屋子是公用的,两边,我父亲和我父亲的哥哥一人一间。”董长林说,抗战的时候,他父亲都是无偿让出老房子让政府用的。“那时的县政府基本用来开会、发情报,有时候烧饭也在这里的。”

  “我父亲名叫董福云,那个时候经常帮忙抬伤兵。要抬到富阳那里的战地医院呢,来来回回地跑。”董长林强调说,“当然抬伤兵这件事,全村的男人都有参与的,并不只有我父亲。那个时候真的是全民抗战!”



作者:  编辑:洪玲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