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2015杭州萧山国际武术文化湘湖论坛 > 专家专题报告 > 正文

王培锟:武术院校教授和民间武术工作者本为一家

更新时间:2015年9月16日 19:37    内容来源:萧山网   

  人物档案:王培锟,1942年7月出生,福建福州人,国际级武术裁判,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武术九段。曾任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武术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武术科学学会常委,全国体育学院武术教材组成员,全国武术高级教练员训练班指导组副组长,上海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兼科研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学科组副主任,上海市体育总会会员,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常务理事。

  王培锟教授,1964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本科,留校任教。历任本校武术队、武术散手队总教练,培养、训练出众多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1983年参加全国武术挖整工作,任工作组副组长。1984年获全国武术挖整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著作有《紫宣棍》、《地躺拳》、《中华散打术》;在国内报刊曾发表《试析武术运动员的“O”形腿》、《武术应走向世界体坛》、《试论武术运动员的早期训练》、《试论长拳运动的高、难、美》、《散打运动应该开展》、《散手应用技术的分类与应用》等百余篇专文。

  王培锟:武术院校教授和民间武术工作者本为一家

  为了参加这次湘湖“讲”武——国际武术名家高峰论坛,73岁的王培锟教授特意从上海赶来。已过古稀的他身体硬朗,十分儒雅,谈起和武术相关的话题时却是滔滔不绝。

  从7岁到73岁

  和武术息息相关的一生

  王老曾写过一本著作——《漫步武林》,序言中王老写道:我出生在武风甚浓的闽地,从小生性爱动,受“尚武”精神的熏陶,在盛行于民间的“南少林”拳的影响下,也开始比划一两下拳脚。就这样,王老开始了和武术的一段不解之缘。

  1960年,王老考进上海体育学院,并果断地选择了武术专业。毕业后,王老留校从事武术训练和教育研究工作,对武术学科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创建“上海体育学院武术散打专业”、“上海体育学院竞技武术班”、成功申报“上海体育学院重竞技硕士点”、全国第一个“武术博士授予点”。

  即使是退休后,王老依旧没有选择离开武术。他说,自己退休后对武术思索、研习的时间更多,可弥补过去与民间拳友较少的交往、采民间武风,交流武技的环境,较在职时更为宽松,更为自由。

  从7岁到73岁,王老的一生,是对武术执着追求的一生,他说,他还在继续探索中。

  武术院校教授和民间武术工作者

  本为一家 何分你我

  王老一生都和高校教学密不可分,武术院校教授的工作经历让他深深明白,院校教授和民间武术工作者本为一家,何分你我。

  学院教授应主动与活动在民间的武术人相融合,千万不要成为空头的‘武术理论家’‘武术学者’。“若无武技的支撑,一切理论均难为社会武术人所接受,也就是要先有武术实践,才有武术理论的升华,进而指导武技的发展。”王老说,“社会武术人也应对教授们有重新定位的必要,大多老教授本来自武术人,而新教授中部分与武术人融为一体的大有人在,他们不仅武术理论有见地,武艺也出众。”

  聊天中,王老还透露道,这已不是自己第一次来萧山,早些年便为了民间交流的一些赛事及活动来过萧山几次,“萧山是一座极具武术气息的城市,有很多民间武术高手,在沟通交流中我也受益匪浅。”王老说,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自己很喜欢。(萧山网记者 方利利)



作者:  编辑:姚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