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第七届全国网络媒体萧山行 > 新闻动态 > 正文

萧山三位“海归”放弃高薪,开荒当“古农”

更新时间:2015年11月25日 21:3    内容来源:萧山网   

  在戴村镇大石盖村的一处僻静山头,有一群人每天穿梭在田埂间,耕地、种菜、施肥、收菜,与其他农民不同的是,这里的“农民”穿着潮衣,架着眼镜,头上还“顶着”学士甚至硕士的头衔,这里就是杭州古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优绿美地生态农场。更想不到的是,这个农场的主人竟然是三位“海归”!

  “海归”辞职回来种菜

  小麦肤色,精干身材,这位球鞋上沾满黄土,对各个蔬菜品种如数家珍的年轻人,竟是留学归来的“海归”。

  80后的陶青云曾在加拿大留学,学成归国后进入了电子行业。“总觉得现在的胡萝卜没有胡萝卜的香味,青菜没有青菜的味道。”陶青云说,一个偶尔的机会,他和加拿大的校友夏玉标开玩笑说,要不,自己开个农场种蔬菜,就种老底子味道的蔬菜。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夏玉标立即辞掉了在金融机构的工作,投身到农场建设中。一起加入的还有同为“海归”、英国留学回来的冯益群。

  三名“海归”就这样开始在江浙沪寻找一处未曾开垦过的土地。每看到一处“风水宝地”都会兴奋地采样送检测,可是不是土壤不达标,就是水不达标,每次都铩羽而归。“我们对土地和水的要求很苛刻,一定要达到国际标准才行。”经过了一年半的“折腾”,三人终于在戴村镇找到了这样一块“处女地”,且土壤及地表水的检测都符合标准。

  寻找古老的种菜方法

  为什么叫古农生态农业?因为三人对蔬菜的种植有一个理念,一定要自然、生态,他们坚持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农药。

  一开始,三个人兴冲冲地招了几个老农一起干。可是病虫害一多,不使用农药,辛辛苦苦种的菜很快就沦为虫害的美食。很多老农不干了,觉得这样种菜根本没出路,是在“烧钱”。

  “以前没有农药化肥的时候,菜照样种出来,就不相信我们种不出来。”陶青云说,去年,刚开始种菜的时候,为了提高蔬菜的存活率,他们到处“取经”,单单日本就去了2次,周边的农场更是去了不计其数。

  “现在好了,我们在实践中渐渐摸索到了门路。”长期驻扎在田间地头的冀增文,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当初来古农生态,就是想试试原始的种菜法。

  在古农的蔬菜田里,经常可以看到“奇怪”的现象:羊粪是主要的肥料,大家挑上梯田来浇灌;蔬菜有了病虫害,草木灰、酒、醋、红糖等都是“好药”;梯田间还有一个个红色的太阳能唱佛机,据说也是减少虫害的一大法宝。

  现在,古农的100多亩地上,已经开垦种植了40多亩的蔬菜,苋菜、青菜、番薯、土豆、芹菜等蔬菜,一片绿意盎然,而种菜的也换成了有相同理念的大学毕业生。

  最“土”的产品用最“洋”的平台卖

  不要以为古农都是很土的东西,虽然他们的菜是靠原始方法种植的,但卖菜的手段可是很洋气的:网站、微商城、APP、400电话订购等一应俱全。

  从种植、采摘、清洗、包装、配送,古农生态形成了自己的生产链。在包装车间,几个工人正在清洗、包装农产品,并仔细地贴上标签,放入牛皮袋或者是纸箱子。“配送的时候是全程冷链,同时在纸箱中也会放入冰袋等,保证蔬菜的新鲜度。”陶青云说。

  虽然优绿美地的产品价格会比市场上的贵一些,但还是供不应求。“我们希望客户稳定增长,如果一下子客户太多,我们的农产品势必会跟不上需求量,宁可少一些客户,也要把产品做好。”陶青云说。优绿美地用自然的方式栽培蔬菜,让生活返璞归真,让食物原汁原味,让自然回归自然。



作者:萧山日报记者 龚洁 本网记者 陈茜如  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