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铁腕推进“五水共治” > 他山之石 > 正文

湖州市全力推进五水共治“三大战役”纪实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17日 17:16    内容来源:湖州日报   

  12月11日,一份刚出炉的报表显示:今年1至11月,全市水质稳中向好, 53个市控断面中, II类、III类水的断面比例为86.8%,比去年上升1.9个百分点。

  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的有力支持是什么?市治水办专职副主任娄显杰说,他们是带着攻坚决心和全民心愿在治水。在全省吹响“五水共治”号角后,我市迅速打响三河歼灭战、项目攻坚战和转型持久战,努力还湖州人民一汪碧水。

  清三河打好歼灭战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治理黑河、臭河、垃圾河首当其冲。在全省这道共同命题面前,我市一个“快”字打响了治水第一枪,在最短时间内对所有河道进行全面排摸,针对不同河道给出了一河一策。

  昨天,记者来到德清县新安镇西庙桥村的坊前坝港,只见河道里的水生植物长势喜人。“当初,在狠抓河道治污的同时,我们因地制宜种上了这些水生植物,通过生态修复来改善水体质量。”农民专家蔡思杰说,与传统的河道清淤治污相比,生态修复是一种比较创新的做法,首先能美化景观,其次能作为“清道夫”来净化水质。

  如今,和坊前坝港一样,全市245.2公里的垃圾河和258.9公里的黑臭河都已经华丽变身,清澈地流淌在湖州大地上,河道两岸成了当地群众休闲的好去处。来到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发现整个村子就像是个大公园,整治过后的河道岸边杨柳依依。“水越来越清,环境越来越好,我们最喜欢在这里锻炼了。 ”村民章元林说。

  清三河,河道水质得到好转,群众是受益人,也是参与者。在我市,越来越多群众把治水当成了自家事。德清县乾元镇洛舍村村民自发制定护水公约作为村民的日常行为规范,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护水范围,倡导互督互促、共管共建,共护河道。哪户人家做得好,就能拿到流动红旗。这个星期,流动红旗轮到了蔡永法家,他说任何脏乱差现象,他都要尽心管好。

  抓项目打好攻坚战

  这段时间,在太嘉河工程南浔区施工现场,几台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全力以赴抢工期抓进度。作为省重点水利工程,太嘉河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我市东部平原特别是东部新区的防洪压力,改善水环境和内河航运条件。

  包括太嘉河在内,环湖河道整治、苕溪清水入湖、扩大杭嘉湖南排四大骨干水利工程,总投资达100亿元,是我市迄今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目前正在提速建设。截至上月底,完成投资20.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项目建设是实现“五水共治”目标的主要抓手,今年,我市计划投入89亿元,排定34类重点项目逐一攻坚,覆盖了骨干水利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市内涝治理等。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80亿元。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改善农村水环境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为了破解这一老大难,我市自我加压,明确今年完成276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的任务。对于已建设施,各地纷纷出招解决长效管理难题。德清在全省率先推广“政府购买服务,企业专业维护”模式,一方面,解决后期运维资金问题,消除乡镇、村级及农户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用专业力量解决技术问题,确保经过处理的污水放心直排。

  伴随着治污水、防洪水的深入推进,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各项工作也掷地有声。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我市启动了太湖水厂建设;将城市内涝治理作为今年民生实事项目狠抓推进,改造城市内涝积水点27个,新建改造提升泵站19个;完成1.72万户一户一表改造,改造节水器具5200套……

  促转型打好持久战

  “五水共治”,力在治水,意在转型。在全省“五水共治”这场大合唱中,我市牢牢将转型升级这一主旋律贯穿始终,唱出了富有湖州特色的治水“好声音”。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要求,在今年治水过程中,我市深化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淘汰落后产能腾出了用能空间。目前,共完成206家企业落后产能淘汰,腾出了27.8万吨标煤,为大好高项目的引进提供了保障。

  南浔区善琏镇将8家养殖场拆除后的2000亩农田进行复垦并集中流转,打造成种植、观赏、采摘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实现猪棚变大棚的转型。德清县武康镇山民村赵文华将猪舍改建成草菇种植棚架,成为浙北地区最大的草菇种植基地……在做好农业面源治理工作中,我市引导关停养殖场转产,通过对关停养殖场土地复垦,引进生态循环高效农业项目,引导转产,农民既拿租金又拿工资,尝到了疏堵并举的甜头。

  建筑石料矿山开采是我市发展路上的一把“双刃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破坏着环境。如今,所有在产的矿山都达到绿色矿山要求,实现矿石生产全封闭、矿石输送机械化全覆盖、矿石冲洗废水全回用,从源头上减少了矿山开采对水质的影响。同时,治矿整出了用地空间,德清、长兴、吴兴等矿山较为集中的县区通过矿山治理,共整出可利用的矿地面积1.5万多亩。“治水是场持久战,后续需要突破的难题还有很多。”娄显杰说,在长效管理方面,要探索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引导广大群众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努力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同时,进一步做好结合文章,将治水同转型升级、生态建设等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价值、升华城市文化。



作者:  编辑:陈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