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截至2020年2月3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438例(黑龙江省核减2例),现有重症病例2788例,累计死亡病例42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32例,现有疑似病例23214例。

您的位置:萧山网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 栏目四 > 正文

【萧山在行动】用生命守护生命 白衣勇士的战“疫”

更新时间:2020年2月5日 8:59    内容来源:   

1.jpg

  区一医院感染科副主任 田贤江

2.jpg

  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室 检测人员

3.jpg

  衙前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 葛利洋

4.jpg

  区第三人民医院医务人员 陆秀清

5.jpg

  区第三人民医院120急救车 随车医务人员 来海霞(左一)

  编者按:

  疫情来袭,市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如何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这个“强敌”?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有一群人主动请战,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大家的生命,他们,就是“白衣勇士”。让我们,向这群“逆行者”致敬。

  在疫情防控战中,各条战线人员勇于担当,涌现出众多感人的“小人物”。今起,本报特别推出“一线战‘疫’志”系列专题报道,进一步弘扬社会正能量。如果你有感人故事,欢迎拨打82654321联系我们。

  文/图 记者 王慧青 刘殿君 靳林杰 黄婷

  通讯员 邹紫 楼颖 单华娟

  田贤江:

  让每位病人

  都能安全回家

  要想打通区一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田贤江的电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战“疫”任务重,他忙得不可开交。

  田贤江是我区感染科一线的一名“老将”,经历过2003年的SARS,也在感染性疾病诊治上有建树。自从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田贤江就坚守岗位,冲锋一线,每天上班时间超12个小时,一连几天接听100多个电话,至今已有半个多月没回过家了。以院为家,不舍昼夜,被问及是否感到辛苦,田贤江说:“这是医生的职责,这个时候不站出来,什么时候站出来?!”

  身处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田贤江每天都处于高危风险中。疫情发生伊始,发热门诊要接待200余名患者,快节奏且日益严峻的疫情,让他深感焦虑;正月初四,区一医院将发热门诊整体迁至通惠院区,田贤江跟随大部队一同搬入。新环境有新挑战,田贤江的工作对象是新冠肺炎病人,每天主要工作是来回穿梭于发热门诊、疑似病区、确诊病区,查看病人、研究病情、应对突发,制定合适的诊疗计划。

  别看只是短短几个字,工作量却是之前的两三倍。正是在这样的严谨工作下,该院不少患者的病情已逐步好转。“我们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让每一个在这里的病人都能安全回家。”田贤江说,有了奋斗的目标,再累也不怕。

  记者还得知,田贤江的二儿子才17个月,希望这场疫情阻击战能早日结束,让一直奋战一线的“白衣天使”能够回家多陪陪家人。

  来海霞:

  一线奔波连轴转

  平均每天出车七八趟

  从接到命令,到穿上防护衣、鞋套,戴上护目镜,坐上急救车,区第三人民医院120急救车随车医务人员来海霞用了不到两分钟。昨天上午,她接到任务,要前往戴村的民兵训练基地隔离点,转运一个发烧的孩子。

  “这段时间太累了,工作量大大增加。”来海霞有些疲惫,除了日常的急救,转运机场及民兵训练基地隔离点的发热病人也成为120急救车随车医务人员的工作。

  120的轮值是24小时连轴转,来海霞要连续工作24小时,而这段时间异常繁忙。来海霞说,上周平均每天出去七八趟,本周发热病人的数量在减少,一天出去四五趟,轻松一些。

  “别担心,现在只是有发烧症状,不一定是患上肺炎。”这是来海霞最常说的一句话,每接到一个病人,她都会安慰对方。“在转运发热病人时,他们总以为发烧就代表患上肺炎,这时我要给患者信心,不能让他们自己吓倒自己。”

  每次将病人送到医院后的半小时,是来海霞最轻松的时候,因为急救车必须消毒半小时,这段时间她和司机才能喘口气,顺便销毁旧的防护服,准备新的防护服。

  “虽然家人很担心我,但是每次看到发热患者对我们期待的眼神,我就觉得作为医务工作者有义务伸出双手迎接他们,让他们感到温暖。”站在急救车旁,来海霞随时准备接受任务,赶赴一线。

  核酸检测人员:与病毒“面对面” 提供最准确的数据

  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室,是离病毒最近的地方,这里有一支由8名检测人员组成的核酸检测队伍,从1月25日起轮班作业,与病毒“面对面”,为抗疫前线提供最准确的数据。

  上午11点,当区各个医院送检样品的最外层包装经过层层消毒送达实验室核心区时,陈棋炯、丁水军和浙江萧山医院外援刘军穿上隔离衣,戴上双层手套、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全副武装并互相检查后穿过一道道隔离门,进入核心检测室。在这里,是污染最严重的地方。

  他们小心翼翼地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最内层的包装,核对样品姓名、外观、样品性状无误后,检测正式开始。反应体系配制、取样、核酸提取、变温扩增、荧光信号实时检测、结果判读等等,在近3个小时的过程中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有任何差池。

  “目前,我们实验室采用的是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技术,整个检测需要经历几道工序。由于暴露风险大,生物安全防护必须达到三级要求,每一次检测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实验室24小时进行检测,有时遇到紧急样品检测,结果出来时已是凌晨。”孙永祥主任介绍。

  为了能尽快出具报告,检测期间不能上厕所,也无法喝水,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全神贯注。

  待从实验室出来,队员们脱下防护服,汗水早已浸透了衣物,每个人脸上都是被口罩、护目镜勒出的红红条痕。“从实验室出来,第一件事就是开窗户透气,第二件事就是上厕所。”队员陈棋炯笑道。

  据了解,这些被检验的样本中一旦检出病毒核酸阳性,实验室会马上通知相关人员,启动后续流调、排查等程序。

  陆秀清:不漏一车一人 紧守高速路口测体温

  昨天中午12点,结束了6小时工作的陆秀清,嗓子已经有些沙哑,面容略显疲惫。只是在站台上下走动,手机步数就超过了1万步。

  手持一个白色的红外线测温仪,穿梭在每一辆车之间,没有时间喝水、休息、上厕所,这便是这几天来陆秀清一天工作的真实写照。“近期是否去过湖北、温州、台州?”“是否和湖北、台州、温州来的人员有接触?”这些问题,每天要重复上千次。

  1月26日起,区第三人民医院医务人员陆秀清被安排到临浦高速路口,为过往车辆的驾驶员和乘客测量体温。高速路口风大,气温又低,尽管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也抵挡不住入骨的寒冷。薄薄的医用手套里,手指早已冻得僵直,但陆秀清和队友们尽职尽责。

  “目前监测标准在37.5摄氏度,如果有轻微发烧但不是来自湖北、温州的,会建议就医;如果来自这些地方并确认发烧的,我们会安排120救护车进行进一步检查。”

  尽管天气寒冷,身体疲惫,但是陆秀清的心里却是暖暖的。来往的司机们积极配合工作,有序排队。就在昨天早上,一位司机看到陆秀清拿着的是耳温仪,需要每次进行消毒,于是拿出自备的红外线额温仪送给她。

  “这让我很感动,不是我们医务人员在战斗,而是全民在战疫。”交接班后,她又赶到医院,开始正常工作。

  葛利洋:“老兵”守护群众健康 每天接打200多个电话

  每天接打电话200多个,浏览微信信息数百条,自开展疫情防控以来,衙前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葛利洋医生,每天忙个不停。

  葛利洋是一名抗“疫”老兵了,当年“非典”肆虐时,他正值青春年少,面对危险他主动请缨,毅然将刚断奶的宝宝送回乡下老家,冲在防控第一线。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和他在同一单位的妻子李玉萍再次成为他的坚强后盾,还与他在一线并肩作战,到路口为行人测体温。

  衙前企业众多,外来务工人员聚集,防控工作量大。前几天,听闻十多人从湖北返回,葛利洋及时配合镇里相关部门工作,对他们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并承担每天观察的任务。

  葛利洋告诉记者,其中一名湖北返萧人员可能是心理压力较大,自我感觉有些低烧,便几次在凌晨给他打来电话求助。葛利洋不厌其烦,先是耐心安抚对方的情绪,之后还帮忙将其送到萧山医院发热门诊进行观察。

  检查结果出来后,这名湖北返萧人员和葛利洋都长舒了一口气——还好没事。求助者安然无恙,连连感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细致入微的服务。

  葛利洋还是衙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科长,在这次疫情防控战中,无疑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任务,每天不仅要完成一名基层医生的基本工作任务,还肩负着全镇此次防控工作的很多工作量。嗓子哑了,电话打多了手腕都酸疼,但他都坚持下来:“只要能为防疫工作做贡献,我就不怕累。”



作者:  编辑:朱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