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梦想”2018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新时代 新梦想”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于1月中旬至2月底展开,中央网信办牵头组织部分中央、地方新闻网站及各省市区新媒体采编人员自主组织属地主要网站开展各具特色的走基层活动,同频共振形成良好宣传声势。

您的位置:萧山网 > 网络媒体走转改 > 栏目四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年味儿、农味儿、文化味儿“浙派村晚”惊艳德清

更新时间:2018年2月13日 15:54    内容来源: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2013年,全省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截至2018年1月底,全省建成农村文化礼堂8000多个,这一创新举措,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

  如今,在全省各地,“我们的村晚”活动正热闹上演,一个个文化礼堂成为浙江乡村新地标、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借助农村文化礼堂的平台,“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我们的节日”……一个个“我们的”系列活动,传承发展着传统文化,营造出新时代的礼堂文化。

  2月8日,全省各地的“村晚”在德清相聚。晚上,2018年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在县体育中心精彩上演,整场活动透出浓浓的年味儿、农味儿、文化味儿!

  欢欢喜喜过大年

  写春联送春福、打年糕做茶点、制湖笔扎蚕花……下午3时,会场外围热闹非凡,由来自全省各地的38个项目、41个展位在“乡村嘉年华”环节精彩亮相。大伙一边重温旧时乡村年俗,一边共享新时代的团圆佳节,一派欢天喜地、欢聚一堂的喜庆场面。

  浙江文明网和省楹联研究会的书法家们为大家现场写春联,篆、隶、行、楷,挥毫泼墨间,一副副不同字体的对联引来阵阵赞叹。来自全省各地的特色小吃,也让人们过足了嘴瘾。“这些小吃就是地道的过年味道!”60岁的李阿姨吃着热气腾腾的山里青圆子,为年俗嘉年华点了个大大的赞。

  晚上6点半,晚会正式拉开序幕。几条巨龙踩着欢快的鼓点,从台上一直舞到观众席中,在红火的歌舞中,11地市的歌手们一同唱出了《新时代的美好生活》。狗是人类忠诚的伴侣,演员们用中国式乡村年味,迎接狗年的到来。小品《家有贝贝》里,小狗贝贝是独居老人的伙伴,是它拉近了父子的心。它们活泼可爱,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一群“狗娃”翻着跟头跳上了舞台,一个个生龙活虎,闹出了浓浓的春意。《狗娃闹春》是晚会中唯一一个由孩子们表演的节目,这些来自新昌县小将镇武术队的孩子们,最小的只有5岁。

  除了这些小演员,舞台上还有一群平均年龄63岁的“老戏骨”,他们来自海宁市双凤村文化礼堂,表演的舞蹈叫《轧太平》。“轧发轧发、越轧越发。”67岁的阿姨褚佩胤说,舞蹈源自海宁的民间习俗,描绘了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来自四乡八邻的百姓汇聚在小镇上,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的场景。17位演员全部来自村里的舞蹈队,年纪最大的70岁,最小的也将近60岁。

  村民登台唱主角

  “文化礼堂办村晚。”“农民看来农民演。”“全省农民大联欢。”……高频闪现的“农民”两字,透出晚会最大的特点:村民登台唱主角。

  “门前潼溪水,村后雄鸡山,我家我村就在贺田……”贺田村党支部书记劳光荣带着村民唱起了自己的村歌——《亲亲家园》。贺田村晚连着办了7年,这首村歌也成为晚会的保留节目。此外,平阳、天台、开化等地带来的“村歌串烧”也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村民的美好生活。

  渔歌、山歌、茶歌……村晚舞台上,各地村民哼着当地的劳动小调上台。这些劳动小调来自田间地头,农民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美,他们的歌声中充满了朴实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山歌便唱山歌王,你晓得哪样开花满田黄?哪样开花成双对?”两位老人头戴斗笠,一问一答唱起了山歌《啰啰来》。83岁的李文是龙泉山歌的传承人,从龙泉到德清,他的山歌唱了一路不重样。

  全省村民相聚德清,用他们朴实的舞姿、粗犷的歌喉,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放声歌唱。据统计,浙江省农村常住居民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956元,连续33年位居全国各省、自治区首位。一台台村晚,反映的是新时代浙江农村的新变化和农民群众新面貌,开启的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作者:  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