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城市管理萧山在行动 > 队伍素质提高 > 正文

借力信息化 管理精细化——“数字北干”平台12月起上线运行

更新时间:2015年12月16日 9:36    内容来源:   

  12月起,“数字北干”平台上线运行。该平台由北干街道依托区数字城管系统建立,目的是在共享区级平台的基础上,扩大采集范围,加大采集深度,做到“全面排查、提前介入”,确保问题发现无遗漏、问题处置有监管、辖区范围全覆盖。“数字北干”的上线,标志着北干街道“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正式启动。

  全面“体检”,摸清底子

  早在2009年,北干街道就被列为萧山区数字城管试点区域,率先坐上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头班车”,实现了“巡查常态化、处置标准化、考核数字化”,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但北干街道发现,在落实属地管理中还存在三个薄弱点:一是前置管理未充分落实,一些本该及时处理的问题,只有数字城管抄告了才能得到解决,管理上比较被动、滞后。二是部件信息未完全明晰,街道城市建设进程加快,配套设施相应增加,但这些事部件的产权、社区之间的管理边界、街道与部门之间的责任边界都比较模糊,易产生推诿、“三不管”等现象。三是所辖区域未全面覆盖,在区数字城管监管范围外,北干街道自管的封闭式小区、城中村,以及北塘河以北的社区(村),都还没有实施数字城管,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处置问题。为了在区级监管的基础上,做好“主动管理、无缝管理”,北干街道决定全面实施“数字北干”。

  共享平台,无缝对接

  基于“共享资源,降低成本”的理念,北干街道希望能够共享区数字城管系统,建立子平台,实行“自主采集,统一受理,分类考核”的运行模式。为此,区城市管理局上门进行业务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撑,在平台设计上实现“三共享”,具体包括:

  一是共享系统技术。即基于区数字城管系统,导入新增区域地图、部件普查、网格划分等数据,建立“数字北干”分派遣平台,避免了重复建设,加快了开发进度。

  二是共享信息服务。两级平台采集上报的信息,双方共享,街道平台需要部门协同处置的难点问题,可通过区级平台进行派遣。

  三是共享运行模式。区级平台统一立案的方式,“采集—受理—派遣—处置—核查—考评”的“闭环式”处置流程,规范了案卷受理,推进了“数字北干”的顺利运行。

  “资源共享”不仅节省了人工、经费、时间等成本,还实现了区级平台与街道平台在技术上、区域上的无缝对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立流程,理顺机制

  为保证“数字北干”有效运行,北干街道在完善制度、规范流程上下功夫。一是建立工作流程。问题采集上报后,经区级平台受理立案,由“数字北干”平台派遣至相关村(社区),街道根据处置完成情况对村(社区)实行每月考核。二是严格采集管理。北干街道与采集公司签订信息采集合同,建立日常考核机制,加强日常信息采集监管。三是加强业务培训。落实村(社区)终端管理员,并联合区数字城管中心对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工作顺畅。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渣土整治”等重点整治工作已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办好G20,当好东道主”的号角已经吹响。“数字北干”,将成为北干街道城市管理的有力手段,助力北干“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综合环境品质。

借力信息化 管理精细化——“数字北干”平台12月起上线运行

开展村(社区)终端管理员业务培训

借力信息化 管理精细化——“数字北干”平台12月起上线运行

采集员在高田社区采集问题

借力信息化 管理精细化——“数字北干”平台12月起上线运行

“数字北干”平台派遣



作者:  编辑:陈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