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区“空中农村文化礼堂” > 文化“潮”动 > 正文

30家农村文化礼堂很"萧山文化"

更新时间:2013年12月27日 13:29    内容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原标题:造亭廊式走廊,建“历史放映厅”,办儿童开蒙礼

          30家农村文化礼堂很“萧山文化”

  文化礼堂建设是一项新生事物。今年,作为农村文化礼堂的试点建设年,我区专门成立了萧山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学习调研、科学规划、有序培训、分组督查、多方联动、合理推进的形式,成功建起30家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长效型等“四型”于一体的文化礼堂。

  培育个性突出本村特色

  萧山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不仅遵循省、市要求的规定动作,还积极走出了个性化之路。

  现在,当你走进几家农村文化礼堂,便可发现其风格不一,可谓“各有风情”。如南阳街道岩峰村文化礼堂主打伞文化;新塘街道傅楼村文化礼堂特别设置军人榜,激发村民的爱国情怀;宁围镇新华村更是投资90余万元,新建近60米长的亭廊式长廊,既是宣传长廊,又成为百姓休憩的好去处。

  河庄街道向公村是典型的萧山沙地村,村里新建的文化礼堂为了凸显地域特色,特别开辟一个展陈室,放置许多沙地

  农具,不失为一个生动的历史放映厅。竹编的盛饭篮、铁锄头……看了这些“老东西”,一位村民感慨地说:“我年轻时就在东沙劳作,这里放置的大部分农具我都用过,真是我们当时工作和生活的写照!将这些旧时的农具集中放在一起,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偶尔回忆回忆,‘忆苦思甜’,挺有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过程中,一些村还根据本地实际,把礼堂办得节俭又不失特色。北干街道荣庄村面临拆迁实际,将农村文化礼堂的“五廊”设计成可拆卸式,这样一来,拆迁时,长廊可以整套搬迁,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刻意浪费,科学而实用。

  珍视传统展示农民风采

  萧山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还结合各村特色与礼仪指南要求,策划传统民俗活动,弘扬主流。

  戴村镇尖山下村、义桥镇山后村、浦阳镇灵山村等村的文化礼堂等已陆续开展了学龄童开蒙仪式,为村里的孩童们烙上了开启求知之路的重要印记;党湾镇梅东村作为市级礼仪活动示范点,在今年重阳节期间,专门开展了重阳敬老礼仪活

  动,并拍摄制作了专题纪录片,定期在文化礼堂内播放;河庄街道向公村还举办了迎新礼,将新进入本村居住的“新萧山人”召集一堂,接受村民的祝福。

  此外,萧山农村文化礼堂还积极招募组建了由乡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及热心人士组成的民间“土专家”队伍,为农村文化礼堂寻文脉、拾碎片。通过这批“土专家”的努力,临浦花灯龙舟、浦阳马灯河灯、河上板龙灯等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民俗,一一被纳入农村文化礼堂开展的各类活动中,有效弘扬了传统美德。

  前不久,我区还在30个农村文化礼堂开展了“农村文化礼堂文艺走亲”巡演活动,巡演中,来自萧山文艺界的明星们将形式多样的艺术节目送到村民家门口,每到一村,都凝聚起较高的人气,文化礼堂内,农民们还与本土明星一起互动,自编自演,唱起歌、跳起舞,真正展示了自身风采。

  明年,我区将在镇街自行申报、实地调研考察的基础上,计划建设40家农村文化礼堂,并重点在统筹协调部署、丰富礼仪活动、发挥部门协作、探索长效机制等方面下功夫,继续扩大覆盖面,真正在萧山一片片富饶肥沃的热土上开辟出一座座村民的精神家园。(记者张婷)



作者:  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