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红色讲坛·网上党课 > 宣讲参考 > 正文

学习贯彻落实“7·23”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更新时间:2013年8月13日 14:10    内容来源:萧山网   

  中央党校研究室教授 辛鸣

  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不仅要明白总书记讲了什么,还要弄明白总书记为什么这样讲。从这个角度来说,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很丰富,但归根到底就是三句话:一是统一思想的宣言书,二是科学发展的动员令,三是治国理政的路线图。今天我围绕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跟同志们交流一点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统一思想的宣言书

  大家都知道,每到党代会召开之前,中国社会的思想都比较活跃,党代会是决定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的会议。所以社会上各个群体,各个方面的人物都希望在党代会召开之前表述自己的思想,传达自己的理念,以冀在党代会的决策中有所体现。坦率地讲,就现代社会来说,思想活跃是件好事情。但是,思想太活跃了,活跃到了乱的程度就不行了。从开好党代会的角度,我们希望把思想统一到一个正确、规范和科学的认识上来,因为没有思想的统一、共识的凝聚,就很难形成一致的行动。

  总书记讲话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统一全党乃至全国人民的思想。这次总书记讲话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中国社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把它称之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为什么这面旗帜如此重要?因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道路。毛主席当年讲过一句话,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把这面大旗树起来,大家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

  可能有人会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至于这么复杂吗?把现在目前世界上大家走的比较好的路,照抄过来不是挺好吗?就一个个体来说,走别人走过的路,这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继续,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以避免,所以跟风是有道理的。但就一个大国、一个大党来说,跟风就要出麻烦了。我们经常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的更远,对于一个小个头的人来说是这样的,但一个巨人站在另外一个巨人的肩上,恐怕要把那个巨人给压垮了。美国老说中国不走他们的发展道路,我们说如果我们走了美国的发展道路,用不了几天美国就会受不了。中国发展工业化,搞世界工厂,美国开始制裁我们,我们卖什么东西他们都搞反倾销。因为我们走了他们的路,就把他们的路给挤占了。这就是道路悖论。如果一条路上没有车走,就感觉到心里很不舒坦,但如果走的多了就开始堵车。

  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并不是中国不想走美国这条路,因为我们走不了,走不成,也走不起。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条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的执政党,这是宪法赋予的,但仅仅是宪法赋予我们合法执政的地位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另外一个合法性,这条有前途的发展道路道路是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走的路,离开中国共产党就不行。

  有人说我们感觉这面旗帜挺空的,到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这面旗帜上并不是空的,它上面写了八个大字: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我把它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要求。科学发展不仅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更强调为人民发展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不仅要快的发展,更要好的发展。社会和谐则强调社会各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不仅不能少部分人高兴大多数失落,也不能举座皆乐一人独泣,用一个电影的名字说,就是和谐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与其他一切社会发展道路最根本的区别。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随着党代会的进一步召开,我们相信这面旗帜上还要再加一句话:共同富裕。小平同志曾经讲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最终是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大旗如何被高高举起?我们有三大支柱,30多年来取得了三大成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大成果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大旗有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三大成果中,“道路”与“理论体系”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制度”是我们党去年才明确提出来。因为制度的确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比较长时间的积累的过程。过去小平同志说,我们改革也好,搞社会主义也好,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过去没有人做过,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摸着石头过河就难免今天想这样摸,明天想那样摸,今天摸深了,明天摸浅了,做法有些不太规范。把一些好的做法总结起来,形成制度固定下来,以后继续走的时候,就有制度做依据。

  这次总书记在讲话中,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原来说的是一面旗帜、两大要求、三项成果,总书记又加了四个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究竟是什么?曾经一个外国学者开玩笑说,现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我们明白,“社会主义”我们也明白,就是“特色”不明白。这个特色是什么?是不是想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次总书记的讲话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讲明白、讲清楚、讲到位、讲系统了。这四个特色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内涵。

  第一,实践特色。中国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现成蓝本可依靠,毛主席当年说草鞋无样,边打边做,小平同志说摸着石头过河。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从行动、从实践开始的,我们是干出来的。

  小平同志说搞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大家对这个提法有什么感触?如果大家留意国际社会发展背景,就会发现没有哪一个政权敢公开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有这样的魄力?我们是全心全意为全体人民服务的政党,为什么敢提出这么一个口号?这就是基于中国发展的实践特色。没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么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和决心,就没有今天中国社会的繁荣富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勇气、大智慧。

  再比如,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重要的一个改革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理论的同志都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同样是前无古人的。在西方经济学里面,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跟计划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市场经济是跟资本主义制度联系在一起。结果共产党人把社会主义跟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把市场经济的好东西拿过来,又用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不好的东西剔除掉。我们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四个字,这是实践的创造。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就是我们敢做前无古人的事情。

  第二,理论特色。尽管中国搞特色社会主义没有成形的理论,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产生理论。毛主席当年说过一句话:实践中要出大道理的。我们既然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道路,那么当然也应该产生中国的道理。什么是中国道理?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理论特色是什么?这个中国道理里面有着很鲜明的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特色在里面,具体来说有三点。

  一是勇于把普遍理论跟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每代中国共产党人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跟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发展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结合。

  二是善于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体系,特别强调一脉相承,同时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前是毛泽东思想,十四大以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十五大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整合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是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目前的理论创新不是写出什么新的理论,再也写不出《资本论》来。我认为中国共产党今天如果写出《资本论》,并不是什么好现象,大家都知道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在什么背景下写出来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即使写的出来《资本论》,也是中国风格的《资本论》。

  第三,民族特色。尽管社会主义是普遍的社会发展状态,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每个国家实现过程中没有各自的丰富。我曾经讲过,我们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假设若干年以后美国也走到了社会主义的阶段,那么美国的社会主义跟中国的社会主义绝对不是一回事。哪天新加坡也走到了社会主义,那么新加坡的社会主义跟中国的社会主义也不会一样。最重要的差别就是民族风格的差别。什么叫民族?随着现代政治的发展,国家的概念可以淡化,但是民族的概念淡化不了。因为民族背后是血液中的思维、行为模式,不同民族间的行为模式完全不一样。

  中国是13亿人的一个大国,跟新加坡500多万人的国家比,它的行为模式怎么可能一样?现在很多中国共产党干部到新加坡去学习,如果学一成两成,对于我们会很有用,如果到七成八成甚至学到百分之百,对中国社会将是一场大悲剧。因为新加坡的国土面积比西城区大点,但还不如大兴区大,再复杂能够有多复杂?一个大国势必有自己的社会主义风格,这个风格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大家感觉民族风格有点虚,其实一点也不虚。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可以改变国籍,但改变不了民族的印记,就像自身个性的东西始终抹煞不掉,如果抹煞掉个性,恐怕就要出现悲剧了。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学学美国好莱坞。大家都知道《功夫熊猫》,功夫是正宗中国的,熊猫也是除了中国,其他国家都没有,甚至电影里面的音乐、场景也都是中国的。但是在这样一个都是中国元素的背景下,创造出的熊猫阿宝活脱脱就是典型的美国西部牛仔。中国要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离开了自己的民族风格,还能有什么?

  第四,时代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是170年前马克思提出来的。17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形态在不断变化。尤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不同阶段的社会主义会呈现不同的特点、风格和要求。不同时代的社会主义都有它的成功之处,也都有它的缺陷和毛病。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毛主席搞社会主义犯了很多错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今天搞社会主义没有曲折和错误。我们谈时代特色,表明我们要有一种清醒的自觉。要意识到社会主义随着时代进步,也在不断进步。同时也要意识到,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跟未来的社会主义相比,我们依然有很多的缺陷和不完美之处,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与时俱进,不应该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应该是在继承中发展。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科学发展的动员令

  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的贯彻和落实是胡锦涛总书记这次讲话里面最核心的内容。科学发展观提出至今已经快10年了,在这10年间,中国社会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认识相当深入,而且中央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也相当重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客观现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的贯彻落实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么到位,或者说科学发展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并没有真正成为主旋律,今天中国社会的发展并没有真正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学习认识是一个方面,贯彻落实又是另外一个层面。所以,这次总书记在讲科学发展观的时候,他没有科学发展的内涵、本质、要求,因为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做了系统、全面、深入的阐述,而是讲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十八大要解决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变为发展实践的问题,就是要做到“三个更加”: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治理来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这“三个更加”紧紧抓住了中国社会这些年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面临的一些问题和障碍。

  一是更加坚定的决心。这些年来,尽管我们整天喊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但真到贯彻落实的时候,就有点犹犹豫豫、三心二意了,因为过去传统的发展模式,尽管不科学了,不能持续了,但它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利益框架。用制度经济学的话说,它已经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我们经常说中国这些年搞“中国制造”,我们的产品特别便宜,生产一双耐克鞋,我们才挣2毛6,很可怜。但可怜归可怜,对于做这个企业的老板来说,即使只赚2毛6,积累起来也是一笔钱。而去做高科技的产品,未来能不能赚钱还难说,现在先就要投入好大一笔钱,这多不划算。对我们的一些党员领导来说,更是如此。过去的发展模式,花的钱是银行的,用的土地是国家的,盖出来的大楼产生的政绩是自己的,何乐而不为。而坚持科学发展观,既要以人为本,又不鼓励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这多麻烦。所以,过去那种发展方式尽管不科学,但也形成了一批在既有发展模式下的既得利益群体和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深蒂固的,是不愿意改的。这些年来,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贯彻不下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党员干部不愿意改变过去的那种行为模式。所以,科学发展观不能落实,其背后是我们的决心不到位。

  中央为了表明决心,最近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在房地产调控方面不断强调决心,这是未来能不能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决心之所在。这是在宣告,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再不能靠卖地了,要扩大内需,发展高新技术。《人民日报》社论也说了,能否把房地产调控坚持到底,不仅仅是产业调整的问题,已经上升到了政治高度。

  二是更加有力的举措。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不得力,因为举措不得力,对于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更加有力的举措是什么?最根本一条就是让它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有人会说,指导思想是件很神圣的事情,科学发展观就五句话,怎么成为指导思想?我认为我们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一定要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什么叫理论?理论不是大本子,不是写了几十万字才叫理论,真正管用的理论是什么?小平同志说,引导他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是什么?就是《共产党主义ABC》。影响中国社会改革30年的是什么?就是小平同志那句话:摸着石头过河。造就今天中国社会这么快速发展,取得这么重大成就的是什么?是小平同志那句话:发展是硬道理。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有太多的空头理论家拿着大本子吓唬人,这点是坚决要不得的。如果一个理论、一个道理,5000字还讲不明白的话,那么这个道理基本上就虚假了。 一个思想能不能成为指导思想,不看它说了多少,关键看它对中国社会发展能起多大的作用。

  三是更加完善的制度。科学发展观这些年来在贯彻落实过程中,除了决心跟举措之外,我认为更深层的是缺少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制和机制保障。现在我们老说党员干部政绩观不往科学发展观上靠,那是因为政绩考评体制机制不往科学发展观上靠。不是说共产党的干部都想升官,如果进步的体制机制跟科学发展观相矛盾,让党员干部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要有科学的政绩考评体制机制的配套。

  同样,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就必须得给地方政府找出一条不去卖地也有资金来源的路子,这就要靠财税体制改革了。如果这些制度体制不改革、不配套,科学发展观再说多少都没有用。小平同志当年讲,制度要有长远性,很多事情就不会因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制度本身有一种自我运行的惯性。

  治国理政的路线图

  总书记在这次讲话里面,对中国社会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

  第一,总书记突出强调一个观点,贯穿中国社会未来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背景下的改革开放,贯穿我们整个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

  有人说这个内容在新闻通稿上看不出来,其实这部分表现为总书记强调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本来就是基本路线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内容。

  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这次总书记讲话里面被称之为兴国之要。关于这一条在中国社会认同率极高,基本上没有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错的。尽管现在大家对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像过去那样片面了,这个不片面才显示我们的认识更加全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中国社会支持的人多,但是反对的人也不少。但不管支持还是反对,支持、反对的立场都是很鲜明的。对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理所当然的,不用多说。如果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能有共产党的立足之地吗,更不用说长期执政了;而对于明确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人,也毋须对牛弹琴,人家的立场也不会轻易改变。

  可是改革开放却不一样了。改革开放的行为本身不可能完美,肯定是有毛病,有缺陷的。质疑改革的包括否定改革的声音,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那么怎么办?中央必须得有明确的态度,总书记在这次讲话里面,就给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态度,中国30年来发展进步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了改革开放。而且更进一步讲了停滞和倒退没有出路,不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

  但是我们也深深知道,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来说,态度的坚决只是一个方面,如果坚决的态度背后没有真正有力的制度和措施保障,光有态度也是不够的。在这个意义上,总书记谈改革的时候,特别强调要进一步研究改革创新,促进制度的完善。比如中国下一步改革是为改革而改革,还是为人民而改革?现在有很多部门出台的很多改革措施,纯属为改革而改革,甚至是为一小部分人改革,动不动让老百姓付出代价。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对于改革不感冒?就是我们在改革的价值指向、立场方面出问题了。中国的发展要有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中国未来的改革恐怕也要用科学改革观来指导,不以科学改革观指导的改革,不知道将要改到什么路上去。

  小平同志讲,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既然是完善,就不是推倒重来,就不是另起炉灶。但是现在有很多人一说改革,就是把过去的做法全盘推掉。中国的改革固然要改掉一切不合时宜的,一切束缚我们思想的旧观念、旧做法、旧模式,但并不意味着把中国共产党60年来搞社会主义积累下来的好经验、好原则、好做法全盘丢掉,那样我们的改革真要走到邪路上去了。到那个时候,同样也是死路一条。

  如今什么叫改革?改革不仅意味着对30年前做法的改革,同样意味着对30年来做法改革的再改革。改革这个词很值得我们琢磨,改革本身是一个可以不断进行改变的词汇,这为我们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拓宽了空间。

  对于中国社会目前来说,党的基本路线三方面内容是有机统一的。看来是三样东西,但这三样东西其实是一体的。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可能会强调某一方面的内容,但不管说哪一方面的内容,说的都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样,当我们谈改革开放的时候,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础上的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社会目前来说,这三个内容是有机统一的。看起来是三样东西,但这三样东西是同样的东西。

  第二,分门别类地阐述了如何推进六大建设。今天由于时间关系,这六大建设就不展开讲了,只是简单点点题。

  将来我们经济建设的重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中国社会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经济总量现在已经达到47万多亿,是世界第二了,就算中国的经济增速往下降,靠这么一个庞大的起点平台,和我们的发展惯性,中国经济总量赶上美国用不了五年时间。实际上中国经济滑坡,也不可能低到7.5%以下去。今天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不成问题了,需要考虑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能不能进一步提高?我们不能只看堆出来的数字,好比北京市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现在在世界上虽然不能说首屈一指,但傲视群雄没有问题,从看得见的硬件建设来说,北京离世界城市已经不远了,甚至有一些指标远远超过了。美国纽约不就曼哈顿像点样子吗?西城区、朝阳区很多地方都比美国曼哈顿漂亮。美国纽约的地铁破破烂烂,找不到一条硬件建设方面超过北京4号线的。但北京在软件方面跟目前知名的世界城市还有很大的差别,纽约地铁虽然破破烂烂,但是乘坐舒适。西城区任何一条大街都比巴黎的大街宽,但巴黎地下管网150年不过时。

  这次总书记在谈政治建设的时候,特别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没有政治制度改革是不行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把这三条有机统一起来,而不是另起炉灶。有人说起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仿佛不把共产党弄下台就不算改。改革应该是把没有做完善的完善起来,把一些好的理念、好的模式真正变成现实。我们不能把民主变成少数人的特权,不能搞法治搞到法治成为少数群体的工具。也许我有点保守,我一方面坚持民主,另一方面又对某些人宣称的民主保持警惕。现在一些地方在改变地方行政管理条例和地方法规,想通过修改法律来更好地从农民手里把土地给拿过来。这样的法治,我们要予以警惕。

  文化建设方面突出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七大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总得有一个标准,如果没有标准,谁都可以说叫大发展、大繁荣。这个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体表现在我们的文化不仅能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不仅能够让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有发言权,有实力,而且我们的文化还是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的文化。

  社会建设方面重点强调了加强和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这是重申和坚持了十七大的思路,并且又更进一步明确了。在目前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敢于坚持以民生为本,保障社会建设,这需要大魄力、大觉悟、大感情。目前中国社会,社会管理压力特别大,尽管压力这么大,中国共产党还是坚定不移地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而没有放在社会管理上。为什么?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社会管理要想真正有效实现,必须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如果人民群众不能安居乐业,再怎么管也管不住。尽管十八大依然重视社会管理创新,但只把管理当成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改善民生。

  总书记讲完四大建设之后紧接着讲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现在有一些同志,甚至包括一些理论工作者,在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时候,认为总书记把总体布局扩大到生态文明建设上,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依然是四大建设没有变。总书记在讲话里面这样说,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它是作为四大建设的保障体现出来的。我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为总体布局四大建设的两大保障,在“4+2”里面,生态文明建设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大家注意,总书记强调的是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生态建设,有些人容易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就是因为误以为是生态建设。这次谈生态文明建设,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向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会形成一种什么样的文明状态。中国社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相当快,世界已经开始害怕我们了。如果中国人现在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全球资源都不够中国人用的。我们必须向世界解释这个问题,中国要发展工业化,但是中国的工业化跟西方的工业文明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生态文明的道路,既把工业文明的内涵包含进来,又把中国5000年灿烂文明包含进来。我们走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道路。所以我们的生态文明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总书记特别强调的“三个发展”。

  党代会肯定得研究党的建设,历来党代会上党的建设都是浓墨重彩的内容,这次总书记讲话不例外,我个人认为有点值得大家关注,总书记在分析党的建设面临一系列挑战和变化的同时,特别强调外部风险越来越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矛盾也在发生变化,我们所面临的外部风险跟过去相比,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两个大变化让我们不能不高度警惕。

  第一个变化,目前世界社会普世价值对我国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过去中国的老百姓对中国共产党充分信任,认为共产主义就是好。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外来思想传播越来越多,尤其像美国搞普世价值,让相当多的老百姓开始意识到,原来并不是只有共产主义好,其他一些主义的民主、自由、人权也挺好的。当共产主义不再是唯一好的时候,共产党被取代的可能性就存在了。当一个政党理论基石被动摇的时候,它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第二个变化,外部组织力量开始出现。过去中国共产党犯错误也好,出问题也好,中国社会还不存在能够替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组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随着国际社会力量的参与,尤其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形态的变化,跨国公司、国际组织、NGO一系列社会结构的转变,现在我国社会上已经存在一种政治力量形成的可能性。这将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提出严重的挑战。在这个时候,我们强调外部风险对我们的挑战,并不是说中国共产党推卸责任,把内因给抛弃掉了,只去谈外因。而是说在特定的时间段,主要矛盾在发生变化。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一定不能忽视外部风险对我们的挑战。

  通过这么一个梳理大家会发现,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召开以前,对未来五年的筹划是科学的、清醒的、务实的,通过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社会走向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新社会充满信心。



作者:  编辑:金振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