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第五届全国网络媒体萧山行——三江胜境·渔浦义桥 > 唐诗之路 > 正文

浙东唐诗之路——从义桥渔浦出发

更新时间:2013年11月25日 12:57    内容来源:杭州日报   

  渔浦自古繁华,曾是萧山四大古镇之一,也是渔浦古埠所在地。清朝诗人王雾楼用诗句“钱塘看潮涌,渔浦观日落”来描绘渔浦风光,“渔浦烟光”因此成为清代萧山八景之一。

  现在的渔浦古渡口,就在钱塘江、浦阳江和富春江三江交汇之处,钱江五桥横跨江面。《萧山民国县志》载:浙江上流,盖自三衢之水,东流直抵萧之地名渔浦,而汇于钱塘。这说明,渔浦在富春江下游、钱塘江上游,这与今日义桥渔浦位置符合。还有《水经注》、《临安志》等众多古籍都有渔浦的地理位置记载,义桥渔浦是当时重要的交通要道,是入浙东的必经之地。可以说,经由渔浦,沿富春江可以到建德一带甚至远至徽州,沿西小江、浙东运河可至绍兴等,渔浦成为可以南上、北下、西进、东出的交通枢纽。

  自南朝山水派诗人谢灵运经过渔浦写下《富春渚》:“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后,渔浦美景进入诗人们的视野,渔浦开始大量出现在诗人们的作品中。义桥在整理当地古诗词时也发现,有100多首关于渔浦风光的诗歌。另外,《全唐诗》中关于义桥渔浦等的诗歌有80多首,《义桥镇志》也里收录26位唐朝诗人的作品。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大诗人与渔浦结缘,也让渔浦开启了一条生生不息的渔浦诗路。

  国内著名的唐诗研究泰斗、清华大学教授傅璇琮把浙东唐诗之路比作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文化之路,渔浦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源头,是义桥一笔深厚的文化遗产,渔浦唐诗更为义桥渔浦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能有幸目睹渔浦昔日的风采和今日的发展。

  自2006年以来,义桥镇积极谋划渔浦文化发展大计。2009年6月,义桥镇确立了“三江胜境、渔浦义桥”文化品牌目标,提出了“一包四崇”的渔浦文化内涵,开发与保护渔浦文化已逐渐成为义桥老百姓的一种自觉行为。目前,义桥投入资金对渔浦和附加名称如义桥渔浦、渔浦街、渔浦夕照等进行了商标注册。义桥还出版了《从义桥渔浦出发——浙东唐诗之路论文集》,对浙东唐诗之路重要源头进行注册,并强化渔浦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地域意识,还将开展《渔浦新诗词》征集活动,并将对优秀诗词进行评奖、汇集并出版。

  11月6日举行的“从义桥渔浦出发——浙东唐诗之路重要源头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傅璇琮、杭州师范大学林正秋等一批国内研究唐诗、研究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达成相当的共识,认为渔浦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源头。而今后,义桥还将对渔浦古渡口进行规划并将建设标志性的建筑,如雕诗碑、建亭子等,从而打响渔浦是浙东唐诗之路重要源头的品牌文化。

  【专家观点】

  研究唐诗,以前注重研究诗人,现在开始关注唐诗里的地域文化,比如浙东唐诗之路重要源头义桥渔浦的地域文化,这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萧山义桥渔浦今后可与浙东唐诗之路沿线城市联合申报“唐诗之路”世界文化遗产,还可以建一个浙东唐诗之路博物馆、一个渔浦诗碑公园。在建设中还要注重历史文化,让其成为展示渔浦文化及人物的重要载体。——傅璇琮 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

  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迂回的路线,从渔浦经萧山、绍兴、新昌,折回经余姚、绍兴,再回到萧山。所以说义桥渔浦既是唐诗之路的起点,也是讫点。从考知的451位唐代诗人出入浙东,多数是经由渔浦往返的。——竺岳兵 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会会长

  渔浦唐诗,是唐诗中的精粹部分。唐诗写渔浦,是渔浦的大幸;而渔浦进入唐诗,也是唐诗的大幸。唐诗中的渔浦,交通便利,景象繁荣,景色奇美,人文绝胜, 渔浦是造就诗人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唐诗之路要从渔浦出发的原因。研究渔浦唐诗与唐诗渔浦,是义桥人的文化自觉,也是从“渔浦视域”走向“江海境界”的一种自信。——王志清 南通大学教授、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

  渔浦是义桥一张富于诗意的文化名片。自然景色与人文分光和谐地融汇结合,才会产生诗情画意,才会大大增添其诗意的浓度和厚度。这也体现着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天人合一”的某种道理。今后,义桥可以收集渔浦相关民俗文化资料,在渔浦老街等文物古迹点立碑亭,把当地的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说故事和歌谣收集整理成册,作为浙东唐诗之路人文景观构建的重要内容。——董乃斌 上海大学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

  浙东唐诗之路起点在萧山,这个专家都肯定。但是渔浦还是西陵,还有争论。我认为是义桥渔浦,因为西陵是军事要地,一般人可能有所禁止。而义桥渔浦是码头,商埠繁荣、人杰地灵、风景美丽,引来无数文人骚客写诗、作画,应该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另外,浙东唐诗之路比较长,义桥渔浦这里是起点,到绍兴、新昌是热点,是高潮,所以说研究唐诗之路是要分段的。——林正秋 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会长

  我们应该传唱渔浦诗歌,同时引入声音等多种传播载体。为渔浦诗歌谱曲,让中小学生传唱渔浦诗歌,这样才能让渔浦唐诗、渔浦文化传播得更广、更深。——蒋凡 复旦大学教授

  自六朝而下,义桥渔浦一直是浙江东西的交通要道,渔浦也因其在交通要塞上的独特地理优势,成为两浙唐诗之路的重要连接点,自谢灵运第一个诗写渔浦后,渔浦开始大量出现在诗人们的作品中,成就了一条渔浦诗路。——王志邦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义桥渔浦之所以引起唐人的关注,在于它自然景观的幽美和人文内涵的丰富。渔浦一带有虞舜耕渔、范蠡围田等传说故事,与渔浦相连的钱江潮更是广受世人瞩目。——韩泉欣 浙江大学教授

  义桥渔浦在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启动作用,如果没有渔浦这个进入浙东的关键渡口解决交通便捷问题,浙东唐诗之路就很可能不能成为现实。而这种历史的贡献是很重要的。——张中宇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南来北往的人文墨客途径于渔浦,惊异于渔浦,传唱着渔浦,让渔浦不仅在诗词中大量出现,还出现了众多以渔浦为名的画作。另外,义桥境内还发现了国内罕见的牛埭遗址,而牛埭是舟船由外江转到内河的交通中转站,这说明当时的渔浦确实是重要的中枢码头,是文人走水路入浙东的必经之路。——蔡堂根 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萧山湘湖史》作者

  古籍记载中的渔浦驿在富春东三十里,即在富春江下游、钱塘江上游,这与今日义桥渔浦的位置相符合。唐代时,渔浦是钱塘江上溯富春江、新安江,或由新安江、富春江顺流而下至钱塘江的必经之地,这些水路的具体线路,唐代诗人孟浩然、陶翰的诗中都表达得十分清楚。这说明,义桥渔浦作为浙东唐诗之路之中转站,上上下下均十分方便。——邹志方 绍兴文理学院教授、《浙东唐诗之路》作者

  唐代义桥渔浦是萧山三大驿站之一,交通、经济、文化、旅游诸业发展保持鼎盛局面,渔浦烟光风景秀丽,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了众多讴歌渔浦的诗篇,从题材上看,写行旅的作品最多。——鲍江华 浙江大学文化艺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渔浦诗词》注释者

  要成为诗路的源头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地理位置是否方便交通,人文景观是否能吸引诗人的眼球,历史文化积淀是否能引起诗人的欣赏与共鸣,欣赏义桥渔浦古镇恰恰符合这三方面的条件。——何信恩 绍兴乡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绍兴市政协原专职常委兼文史委主任

  从义桥渔浦出发到浙东的唐诗之路是一条向美学纵深进发的道路,沿途优秀的自然环境让诗人们得到了美的享受和赞颂。——罗时进 苏州大学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

  渔浦能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源头,在于它是两浙的水上要道,在于“渔浦江山天下稀”的山水美景,在于可追寻的魏晋遗风。——陈志根 《萧山市志》副主编、萧山历史学会副会长



作者:萧山记者站 方亮 通讯员 黄坚毅  编辑:陈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