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2012萧山区领导干部读书会 > 萧山媒体综合消息 > 正文

李玲赴合肥考察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

更新时间:2012年10月12日 7:17    内容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区域竞争要追求更多的创新型企业

  企业竞争要追求更多的创新型产品

  本报合肥电 “区域竞争要追求更多的创新型企业,企业竞争要追求更多的创新型产品”,这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包括合肥、芜湖、蚌埠三市,以下简称“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工作目标和追求。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首批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安徽合肥近年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在加速规模扩张中转型升级,工作力度之大、发展势头之猛令人瞩目。日前,萧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玲赴合肥考察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等地,学习依靠自主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和经验。副区长洪关良等陪同。

  推进创新要素在集聚中裂变

  创新要素的集聚,有利于要素的激活、整合进而裂变,迸发出强劲的创新力量。2008年安徽省启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以来,始终致力于集聚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截至目前,合肥、芜湖、蚌埠三市集中了安徽省大部分的创新资源,共有1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国家级高新区,试验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总中心也已投入运行。2011年7月,国务院授权财政部、科技部批准同意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参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重大政策试点,标志着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进入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布局。

  李玲详细询问了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重点推进的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情况。据安徽省科技厅党组成员、省“创新办”专职副主任夏辑介绍,该研究院实行省与中科院合作、合肥市与中科大共建,探索社会参与、开放联合、协同创新的建院机制,创建人才一流、科研一流、管理一流的新型研究机构。

  创新要素的集聚还有赖于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安徽省把创新驱动确立为推进安徽崛起的重大战略,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春节后的第一个会就是分解部署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年度建设任务,构建了全社会联手互动、广泛参与、合力推进创新发展的大格局,促进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快速发展。

  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科技创新的最终的落脚点是产业。李玲与安徽省“创新办”专职副主任夏辑就科技与产业如何叠加、产业布局如何优化、产业发展如何协同、要素资源如何科学配置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坚持走“开放式创新”之路,积极寻找“爆发性增长源”,全力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目前,合肥已经初步建成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现代显示等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另外还组建了20多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生了语音合成软件、直写式光刻机、数控液压机床等一大批国内外领先的高端成果。2011年,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900亿元、增长43%,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331亿元、增长75.9%,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公共安全等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更加强劲。

  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全面实施创新型产业升级、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载体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环境优化等“六大工程”,探索出一条“产业转移+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的全新路径,创造了区域经济竞争格局中的“安徽方程式”。

  加快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合肥作为中西部地区城市,在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方面已经大踏步地迈出了脚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萧山在经济发展上有着先发优势,2011年萧山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与合肥全市相当。如何在当下激烈的创新发展竞争中胜出,巩固并提升萧山的经济优势,是一道摆在我们面前的必解之题。

  李玲在考察中指出,加快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萧山产业发展基础好、体量大,下一步要在转型提质上下功夫,做好做深“创新”这篇文章,而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发展给我区带来了诸多启示。区政府将把“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战略基点,加快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高度融合,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求突破,提升萧山区域核心竞争力。

  李玲一行还实地考察了合肥的滨湖新区,就高起点规划建设、拆迁安置、产城相融、生态与城市和谐发展等方面与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作了探讨交流。滨湖新区南依巢湖,总面积约196平方公里,自2006年底启动建设以来,累计投入资金668.8亿元,建成面积24.2平方公里。



作者:记者 王肖君  编辑:许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