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2012萧山区领导干部读书会 > 考察地新闻 > 正文

安徽"合芜蚌"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迸发创新活力

更新时间:2012年10月25日 9:58    内容来源:人民网   

  “84%的科研机构在企业,81%科技活动人员在企业,82%以上研发投入来源于企业,85%的科技项目由企业主体承担,81%的科技成果出自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芜湖市委常委、副市长冯克金用这个“五个80%以上”,描述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位置。

  15年前在芜湖白手起家的奇瑞公司,现已拥有总投资达15亿元,成为亚洲最大汽车试验技术中心,列“中国十大创新型企业”第三位,仅次于载人航天、高铁研发企业。“再难不能省研发。”奇瑞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弋波介绍说,公司每年将超过销售收入的7%以上的费用用于研发,全公司研发团队已超过6000人,仅在发动机研发上就有800人的队伍。

  “从开始引进二手发动机生产线,到现在实现了自主研发CVT无极变速器等国际顶尖发动机产品,我们改变了国内同类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奇瑞汽车第二发动机厂厂长袁艺自豪地说,奇瑞发动机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奇瑞发展史。

  目前,奇瑞已建成以芜湖总部汽车工程研发总院为核心,以北京、上海、意大利、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研究分院为支撑,形成从整车、动力总成到关键装备、关键零部件开发到试制、试验、前瞻性技术研究,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和自主创新能力,具备每年推出5款至10款新车型、多款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能力。截止2011年底,奇瑞公司累计申报各项专利6626件,授权专利4595件。

  在芜湖企业中,奇瑞公司创新能力是最突出的,但不是唯一的。在芜湖拥有两家大型主题公园和四个(创意、数字动漫、游戏软件、特种电影)产业基地的深圳华强集团,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打造了一条以创、研、产、销为一体的产业链。去年,在芜两大主题公园实现营业总收入5.88亿元,超越了黄山、九华山。

  截止2012年上半年,芜湖已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7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在今年,奇瑞公司汽车无级变速箱研发项目还被评为安徽省技术创新优秀项目,芜湖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等3户被评为安徽省产学研示范企业。

  自主创新助蚌埠企业迈入“百亿时代”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是一家中央驻蚌科研院所。近些年,它成功地从一个传统单一的科研院所,“蝶变”为集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工程承包、加工制造、产品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集团。去年,研究院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该市第一个收入超过百亿企业。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其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近几年,他们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美国通用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和企业全面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发展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四新”产业,实现了从单一科研设计单位向科技型企业集团的快速转型,在全氧燃烧、新型节能型玻璃熔窑和余热发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并获国家授权专利7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目前,研究院在蚌投资建设了占地2000多亩的中国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和占地200余亩的装备产业园,并建立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生产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玻璃新材料等产品销往各地。

  坐落于蚌埠市怀远县的大富机电公司,正朝着全球移动通信基站射频器件领先者的目标奋斗。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发展离不开合芜蚌实验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持,我们在2008、2009年承担了蚌埠市自主创新项目,获得政府资金支持700万元,全部用于设备采购、基建及配套工程,创新软硬件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去年,大富机电二期项目入列“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又获政府支持3000万元。截止2012年8月,大富机电已申请专利39项,拥有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

  “合芜蚌实验区建设以来,我市一直坚持引进、培育、孵化相结合,努力壮大企业自主创新主体,支撑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除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外,中粮生化有望今年也迈入百亿级企业行列。”蚌埠市创新办负责人说。

  “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是技术进步的核心和实践基地,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源头所在。”合肥市一位负责人介绍,全市221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2011年支出额为136亿元,拥有全部有效专利数7008件,其中发明专利930件,中国驰名商标58个,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项144项。

  在合肥市政府支持推动下,该市多家企业近些年获得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在组织申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方面,合肥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企业获得国家2526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在组织申报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专项中,中铁四局等6家国家级技术中心企业共获得3600万元资金支持,这是有史以来获得国家能力建设项目支持资金最多的一次;2011年国家工信部首次启动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合肥极光科技、东芯通信、森力汽车电子等7个企业获得15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

  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扶持,使合肥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中国第一台直写式光刻机、第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第一个6代液晶面板、第一台4G基带芯片原型机和世界首个规模化全通型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相继在合肥诞生。目前,合肥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已超过长沙、郑州,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名列武汉之后,位列第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位居前列。



作者:周然  编辑:章子林